四、洪鹰是中国大儒黄道周的化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533
颗粒名称: 四、洪鹰是中国大儒黄道周的化身
分类号: K878.6
页数: 4
页码: 32-35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道周学贯古今,所至学者云集。铜山在孤岛中,有石室,道周自幼坐卧其中,故学者称为石斋先生。”东门屿在铜陵镇之东,与铜山隔海相望,上有云山石室,三四巨石互叠成洞,西端顶上状若鹰嘴,故称“鹰嘴岩”,云山石室亦称“鹰石洞”,为黄道周青少年读书处。这就是黄道周被天地会尊为“雄鹰”的由来。由于天地会内称“洪门”,“雄鹰”又称“洪鹰”,“鹰”、“英”谐音,乃威武英雄的象征。黄道周是天地会的“教父”,“洪鹰”自然非他莫属,后又改称“洪英”。这是用天地会人惯用的拆字组字法来曲称黄道周:“黄”为姓,“坤山”为顺天之山、聚德之山,“周”为名之末字,“洪英”即壮志凌云、搏击长空之洪鹰。
关键词: 洪鹰 黄道周 化身

内容

《明史·列传》云:“道周以文章风节高天下,严冷方刚,不谐流俗。”“道周学贯古今,所至学者云集。铜山在孤岛中,有石室,道周自幼坐卧其中,故学者称为石斋先生。”东门屿在铜陵镇之东,与铜山隔海相望,上有云山石室,三四巨石互叠成洞,西端顶上状若鹰嘴,故称“鹰嘴岩”,云山石室亦称“鹰石洞”,为黄道周青少年读书处。洞前立一石坊,上刻“黄石斋先生读书处”,为乾隆十六年(1751年)抚闽使者潘思榘所建。这就是黄道周被天地会尊为“雄鹰”的由来。由于天地会内称“洪门”,“雄鹰”又称“洪鹰”,“鹰”、“英”谐音,乃威武英雄的象征。《玉篇》云:鹫鸟。《本草》:虎鹰,翼广丈余,能搏虎。《裴氏新书》:“鹰在众鸟间,若睡寐然,故积怒而后金刚生焉。诗大雅:雄师尚父,时维鹰扬。言其武而奋扬也。”黄道周是天地会的“教父”,“洪鹰”自然非他莫属,后又改称“洪英”。铜山天地会秘籍《古来寺赞集·化莲堂名称歌》中,记载天地会敬仰的精神领袖中有一姓名叫“黄坤山:周洪英”者。这是用天地会人惯用的拆字组字法来曲称黄道周:“黄”为姓,“坤山”为顺天之山、聚德之山,“周”为名之末字,“洪英”即壮志凌云、搏击长空之洪鹰。今东山县城垵村山庵庙大殿内石碑额浮雕的“洪鹰”,康美土城南门楣右侧方形石匾浮雕在松柏树上傲立的“洪鹰”,都表明黄道周殉国后很快就被道宗禅师及其法裔恭奉为威武奋扬的“洪鹰”,故《古来寺赞集·三滴水赞》称:“苍松上立洪鹰叫”、“吉兆英雄护明朝。”如今在距离东门屿鹰石洞百里之遥的芗城区杏林村莲花庵也发现浮雕“洪鹰”的石香炉,可见莲花庵洪门文化与清初天地会的“教父”黄道周是薪火相传的。
  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8月在天地会故乡漳州发现了一枚“洪英通宝”。漳州市政协文史研究员林南中先生在《天地会信物钱“洪英通宝”》一文中作了介绍:
  该钱为等边八角形,钱径19毫米,内穿直径2.7毫米,厚1.2毫米,重3.3克,材质为银质,银币正面铸对读“洪英通宝”四字,背面左右分铸“叁文”字样,上方是合书体“川大丁首”,下方为繁体字“义”。钱沿上方中间有焊接过吊环后的断状痕迹。……天地会的名称源于“拜天为父,拜地为母”的含义。天地会创立后屡遭清廷镇压,……为应对清廷的镇压,天地会不断创立新的名称,如改名为三点会、父母会、红莲会、小刀会、忠义会、桃园会、哥老会等数十种名称。天地会所领导的反清起义,在全国此起彼伏,主要活动范围在福建、广东、江西、湖南、四川、广西、云贵、台湾以及海外华人社会。
  历史上,天地会曾多次发动武装斗争。影响较大的是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台湾林爽文起义,咸丰三年(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厦门小刀会起义等。清末,天地会发展到海外,在美洲拥有了许多会徒。当时在海外活动的孙中山,曾二次加入天地会,并促使天地会与同盟会结盟。
  天地会的结盟仪式、誓言、隐语、暗号非常复杂,常常使用各种特殊暗记等用于联络。如见面时以“开口不离本、出手不离三”作为接头暗号。会员要严守秘密,忠于誓言。清政府对天地会组织的严密极为震惊,虽经多年搜捕,但所获甚微。
  在清朝,持有天地会信物的人,如被发现,就会有灭门之祸。因此,迄今发现的天地会信物钱十分罕见。据悉上海博物馆藏有一件著名纸币收藏家吴筹中捐献的天地会“钟灵堂”布币,被列为一级藏品。这枚银质“洪英通宝”钱,至今未见有同样的实物披露。
  林南中先生说得不错,此枚银质“洪英通宝”的确是天地会的信物钱币。币面“洪英通宝”四字中,“洪”字是其最常用的暗语,意味着“地(暗喻黎民)本威风,万水朝宗,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洪鹰”乃指称天地会最敬奉的“教父”黄道周;钱背“川大丁首”乃“顺天行道”去偏旁而成的宗旨暗号;“叁文”乃洪家“开口不离本,出手不离三”的寓喻。如今此枚银质钱币已为孤品,非常宝贵。南中先生认为它是清末天地会的钱币信物。由此可见,黄道周对天地会的影响长达数百年之久。真真可谓“一门文脉黄子传,恢弘正气驻人间”。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记录的是一部巨书,一部再现漳州中心城区——芗城150多年地方文化历史的《漳州芗城文史资料》合订本于2010年5月出版发行。这部书共六卷八册,400多万字,文稿1000余篇,插图500多幅,反映了漳州百余年的政治风云、社会兴衰、人物足迹、物产风情、地方掌故和文化特色。作者大部分是漳州本地的各界人士或全国各地高校学术单位的教授及台湾、国外的漳籍同胞,年龄从清朝光绪年间出生的老者至新中国时代的新人,他们从“亲历、亲见、亲闻”写作原则再现漳州的百年沧桑,是漳州几代人心血的结晶。

阅读

相关地名

芗城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