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十年(1985-1994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478
颗粒名称: 前十年(1985-1994年)
其他题名: 乡镇工业、街道工业撑起芗城工业一片天
分类号: F127
页数: 5
页码: 135-139
摘要: 1985年7月中共芗城区委成立。区委、区政府制订“三轮齐转”和“发展三小”的工业发展战略。“三轮齐转”即国有、集体、个体一起上;“发展三小”,即生产小商品、办小型企业、上小技改项目。乡镇工业重点“从农产品加工业突破,向外向型经济发展”。1987年1月芗城区成立工业开发区筹备处,负责加工区规划和开发建设。各种类型工业区的建成,成为芗城区吸引外资的重要基地。经十年发展,芗城区基本形成乡镇企业、街道企业、“三资”企业为主体的外向型经济格局。
关键词: 漳州市 芗城工业 前十年

内容

1985年7月中共芗城区委成立。区委、区政府制订“三轮齐转”和“发展三小”的工业发展战略。“三轮齐转”即国有、集体、个体一起上;“发展三小”,即生产小商品、办小型企业、上小技改项目。
  原漳州市改为芗城区以后,大部分企业上划新漳州市,留下的企业有酱油厂、煤炭厂和碾米厂等所谓的
  “两黑一白”全民所有制企业。支撑芗城区工业经济,发展乡镇、街道工业迫在眉睫。新成立的芝山乡、天宝乡、石亭乡、浦南乡经济联合社和西桥街道、新桥街道、巷口街道、东铺头街道、南坑街道经济管理委员会等各镇街经济组织,承担起发展工业的重任。
  乡镇工业重点“从农产品加工业突破,向外向型经济发展”。蔬菜和食用菌加工、果品加工、肉蛋类加工、罐头、糕点制造及茶、糖、食用油、饮料加工制造如雨后春笋,1985年底乡镇企业达1515家,其中乡镇集体企业达563家。特别是各镇兴办的罐头食品厂,早期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只是用蒸笼蒸煮进行杀菌,后在区政府大力推动锅炉蒸汽高压杀菌并给予补助的政策带动下,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技改步伐,强化经营管理,建成千吨脱水蔬菜、万吨罐头生产能力的食品工业,快速地提升企业生产能力,有了质与量的飞跃。据不完全统计,四个镇的罐头食品企业近百家,芗城区上亿元产值的工业巨头就是罐头食品(94年超过2亿元),而且罐头食品绝大部分出口创汇。罐头食品还带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引发了政府工作重点的调整。《关于进一步开创乡镇企业新局面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关于贯彻省委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决议》、《关于进一步发展乡镇企业的通知》、《关于加强金峰工业区土地开发管理的通知》、《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建设用地土地使用费征收规定》等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纷纷出台实施。
  1987年1月芗城区成立工业开发区筹备处,负责加工区规划和开发建设。前锋工业加工区率先建立,港桥食品加工区随后成立,接着乡镇街道也接二连三建立自己的工业区,如金峰工业区、新星工业邨、浦南工业园区、天宝工业开发区。各种类型工业区的建成,成为芗城区吸引外资的重要基地。漳州福发食品有限公司、漳州升利轻工有限公司、漳州华福来包袋有限公司、漳州龙德轻工有限公司、金肯鞋业有限公司等早期外资企业就坐落在前锋工业加工区。1990年前锋工业加工区初具规模,三资企业产值1.05亿元,占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2%,出口商品交货值1.5亿元,增长6.16倍,年递增92.7%。对外开放展现新的格局,部分来料加工企业转为“三资”企业,三资引进速度加快,实际利用外资(除90年之外)年年100%增长,投资主体以港澳台三胞为主,新加坡美国等其他国家和地区也逐渐增多。
  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极大的激励着芗城办工业的热情,区政府出台民办民有,上缴税收实行超收分成返还等一系列发展街道工业的优惠政策。区委也下发《关于在全区知识分子中广泛开展以“为加快芗城经济发展做贡献”为主题的“五个一”活动的通知》,进一步动员广大知识分子积极投身经济建设,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经济建设中的重大作用。城区内各街道竞赛氛围浓厚,引办企业竞争激烈,以全员引办、全社会引办企业来描述当时一点都不过分。
  街道工业提出发挥“三个优势”(闲置厂房多、社
  会能人多、对外开放城市),开拓“三条渠道”(发动群众集资、举办民办信用社、引进侨港澳台资),“五业”(食品、纺织服装、皮件皮具、五金电器、包装装潢)齐上的方针,大办街道工业企业。各街道确定其骨干企业,对有发展前途的企业实行政策倾斜,鼓励引进外资,进行技术改造。街道企业的兴办和发展首先是资金困难。区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也挤出部分周转金,支持街道发展工业。面对严重缺乏资金的情况,各街道先后成立了东盛城市信用社、群利城市信用社、新龙城市信用社、芗隆城市信用社、南荣城市信用社等五个城市信用社,为街道企业提供贷款发展生产。同时各街道经济管理委员会还筹集社会闲散资金设立“基金会”,为企业解决资金不足的困难。其次是人才不足的困难。市区内国有企业的工程师、技术员、经销人员成为街道企业聘请的人才库,不单有长中短期聘请法,还创造了星期天工程师的灵活聘请法。历次运动被清退回城的各类人员也是各街道企业网罗的人才,从而缓解了人才需求短缺的困境。再者是场地不足的困难。街道工业先是利用各种闲置厂房,后来就“挖地三尺”利用辖区内边边角角的地块,甚至平整荒山野沟,但发展的空间仍十分不足。于是,街道工业走出街巷向外拓展成为必然。继新桥办事处新星工业邨之后,西桥、巷口、东铺头、南坑也相继在近郊设立七个工业小区。小区虽不连片,面积虽不大,却使街道工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时机。
  在街道工业蓬勃发展中,数石英钟表业最为红火,
  在册企业近百家,挂闹石英钟品种200多种,生产能力1000万只套以上,产值1亿多元,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俄、印等国。当时形势要求提升产业水平,于是石英钟工业协会应运而生,且在火车站广场建立石英钟表业专业市场,芗城无愧为“石英钟城”。
  经十年发展,芗城区基本形成乡镇企业、街道企业、“三资”企业为主体的外向型经济格局。1994年工业总产值231972万元,增长35.6倍,年均增长49.2%;三资企业总产值60624万元,增长125倍,年均增长83.1%;合同外资额2117万美元,增长36倍,年均增长67.6%;实际利用外资1802万美元,增长119倍,年均增长98.2%;财政收入10581万元,增长12.4倍,年均增长33.5%,镇街企业总产值181685万元,增长21.2倍,年均增长47.3%。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文记述了漳州地区的文史资料、故地踪影、往事寻踪、人物春秋、姓氏选登、经济发展、台岛践履、文献集萃的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赵慧真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