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罗汉桂琛墓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434
颗粒名称: 寻找罗汉桂琛墓塔
分类号: K879
页数: 3
页码: 62-64
摘要: 漳州自古有闽南佛国之称,隋唐年间,随着中原人口南迁,佛教在漳州开始传播。据《漳州府志》记载:“自唐以至元,境内寺院至六百余所”,佛庙兴盛,名僧辈出。仅唐宋间载入《五灯会元》及《宋高僧传》的高僧就达21位。漳州历史上的名僧,曾留下一些遗迹,然而大多已荒废,现一般民众更是知之甚少。从墓塔上的“敕建”、“钦赐”字样表明该墓由皇帝批准建造,规格极高,这种规制的墓葬在闽南难得一见。据了解,该墓地周围古时由于僧墓众多而称为塔林,所在小丘亦称塔林山。笔者调查当地其它村民也证实了这一说法。此处地势较高,将照片与之对比,墓塔与这里的地形十分吻合,依照目前所掌握的材料以及当地人的说法,桂琛墓塔应该就在这个位置。
关键词: 漳州 罗汉桂 琛墓塔

内容

漳州自古有闽南佛国之称,隋唐年间,随着中原人口南迁,佛教在漳州开始传播。据《漳州府志》记载:“自唐以至元,境内寺院至六百余所”,佛庙兴盛,名僧辈出。仅唐宋间载入《五灯会元》及《宋高僧传》的高僧就达21位。漳州历史上的名僧,曾留下一些遗迹,然而大多已荒废,现一般民众更是知之甚少。
  笔者曾偶然见到一帧墓塔老照片。照片上墓冢为圆形塔式,墓塔依山而建,塔后有龟形护墙,规制恢宏,古拙浑朴。墓后山坡树木参天,郁郁葱葱。墓前开阔,沿山势自上而下建有三级墓埕,上层墓埕护墙上左右立一对石
  狮,右侧有一石结构小碑亭。经辨识,依稀可见墓碑上方左右镌刻“敕建”、中间上下字为“钦赐”,石碑下方刻字为竖排,中间两排尚可分辨出“罗汉桂琛禅师加封本觉阳真”字样,上下边款因字迹太小无法看清。
  查阅《中国佛学人名辞典》载:“桂琛(五代),比丘,常山李氏子,投本府万岁寺无相剃落。谒雪峰于云居,参讯勤恪,未有所见。后造玄沙,一言启发,廓尔天惑。自此玄沙每诱迪学者,辄命幼发,久之声誉远被,众皆拱敬。时漳牧建地藏院成,迎请开法,乃居焉,世因称地藏琛。后迁漳之罗汉院遂又称罗汉琛。天成三年,突返闽垣旧居,遍游城内外梵宇,已尔示寂,寿六十二,谥号真应”。
  据《漳州市志》宗教卷载:“桂琛,青原宗系著名僧人,名列《五灯会元》,留住漳州罗汉院时,南北各方慕名前来罗汉院听讲、请教的僧徒,不可胜数。其中,因得桂琛之道而闻名于佛教者,有抚州曹山文益禅师(法眼宗创始者),江州东禅休复禅师,两禅师弘扬桂琛禅师真义,各为一方之法宗。后唐天成三年(公元928年)去世,火化后,建塔于闽城西院之东岗,骨灰收于塔中。”
  照片是否就是罗汉桂琛之墓?其墓址又在何处?为找到答案,笔者查阅有关文献史料,在漳籍佛学家林子青民国时期所著的《大觉怀琏禅师传》一文中又找到如下记载:“桂琛为玄沙师备法嗣,初居福州地藏院,后往漳州罗汉院,故后世称地藏琛或罗汉琛。法眼宗开祖
  清凉文益出其门下,琛塔在漳州北门外芝山后二里处。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九日,予与会泉、瑞枝、隆耀、广心、广义诸公前往扫塔。”据此推断,罗汉桂琛之塔墓至迟在1937年还存在漳州芝山山麓。
  塔墓的确切地点在芝山的何处?墓葬的建筑风格是何朝代?其建筑毁于何年?带着种种迷团,笔者询问部分文史人士,均无明确的答案。后来,笔者从民间了解到桂琛墓塔可能在小坑头一带,人称“马鞍山”的地方。为此笔者深入芝山一带寻访,终于在当地百姓的带领下,在漳州七中(今漳州一职校)的校园内找到墓塔遗址,遗憾的是墓塔建筑均已无存。
  从墓塔上的“敕建”、“钦赐”字样表明该墓由皇帝批准建造,规格极高,这种规制的墓葬在闽南难得一见。据了解,该墓地周围古时由于僧墓众多而称为塔林,所在小丘亦称塔林山。桂琛墓在众多墓塔中规格最高,墓塔前还曾立有牌坊。当地一位老者告诉笔者:“当时墓塔十分宏伟,原南山寺住持释传扬文革前还经常到此祭拜。到了文革中期,墓塔就被破坏了。现在漳州七中大门右侧樟树旁‘科学楼’就是原来桂琛墓塔所处的位置。”笔者调查当地其它村民也证实了这一说法。此处地势较高,将照片与之对比,墓塔与这里的地形十分吻合,依照目前所掌握的材料以及当地人的说法,桂琛墓塔应该就在这个位置。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文记述了漳州地区的文史资料、故地踪影、往事寻踪、人物春秋、姓氏选登、经济发展、台岛践履、文献集萃的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林南中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