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街两座洋教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407
颗粒名称: 一街两座洋教堂
分类号: K879.1
页数: 3
页码: 4-6
摘要: 东坂后天主堂,菲律宾曾经是西班牙的殖民地,以天主教为国教,清康熙年间,海禁放宽,天主教多明我会教士马泰以翰苑村为据点,在漳州各地巡游,进行传教活动,康熙五十一年曾在漳州马肚底建立弥加厄尔圣堂,光绪四年西班牙天主教多明我会再次派教士来漳传教,1882年在东坂后购地筑建一幢哥特式天主堂,教堂居中,前为广场,称圣堂埕,后为花园,北侧建多玛斯小修院。即修女楼,天主教为古教。堂内建有神龛,置有圣母玛丽亚、耶稣、约瑟等偶像,按天主教教规,不准信徒祭祖祀神、拜孔、婚嫁须在教友中选择。所以天主教信徒大部分是姻亲。清代漳州的社会情况是“百姓怕官,官怕教会”。
关键词: 文史资料 一街两座 洋教堂

内容

东坂后天主堂,菲律宾曾经是西班牙的殖民地,以天主教为国教,清康熙年间,海禁放宽,天主教多明我会教士马泰以翰苑村(今龙文区后坂村)为据点,在漳州各地巡游,进行传教活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曾在漳州马肚底(今胜利公园附近)建立弥加厄尔圣堂,光绪四年(1878年)西班牙天主教多明我会再次派教士来漳传教,1882年在东坂后购地筑建一幢哥特式天主堂,教堂居中,前为广场,称圣堂埕,后为花园,北侧建多玛斯小修院。即修女楼(俗称姑婆楼或姑娘楼),天主教为古教。堂内建有神龛,置有圣母玛丽亚、耶稣、约瑟等偶像,按天主教教规,不准信徒祭祖祀神、拜孔、婚嫁须在教友中选择。所以天主教信徒大部分是姻亲。
  东坂后天主堂的主神为圣人多明我,每年多明我圣诞,都举行祝圣活动,有迎多明我圣像和放映电影,还有攻炮城等多项活动,1988年东坂后天主堂列为市保文物单位。六十年代教堂停止宗教活动,被占为民居和办工厂,天主堂埕也被市邮电局建为宿舍,1985年后.教堂房产陆续归还教会使用。旧城改造,天主堂原址被拆,在原址附近另建一座新的天主堂,教会也恢复宗教活动。
  东坂后礼拜堂,始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属美国归正教会,钢筋混凝土结构。教堂坐北朝南,建有地下室,为新教教堂风格,面积1000多平方米。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蒋光鼐等与国民党左派李济深在福州召开中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宣布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为福建事变,史称“闽变”。
  当时以东坂后礼拜堂作为“龙汀省政府”址。龙汀省辖闽西、南二十一县。蒋介石调动十多万重兵,分三路向福建进军,蔡廷锴等率部从福州向闽南撤退,通电全国以漳州为临时陪都,后蒋军从嵩屿登陆,徐铭鸿(龙汀省长)与守城独立团撤往闽西。漳州只当了八天的国都,至此,“闽变”历史终结。
  东坂后礼拜堂作为龙汀省人民政府旧址,于1988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东坂后礼拜堂曾作民兵队部,地下室作为关闭人的地方。
  清代漳州的社会情况是“百姓怕官,官怕教会”。因为教会有洋人,信教者以教会的势力为依恃,漳州于辛亥年农历九月十一(十一月十一日)宣告光复,当时漳州府设顾问官六席为陈贵宗(属美国归正教派),黄振荣(属英国伦敦公会教派),吴拱辰(为西班牙天主教多明我会教派)和陈廷佐、邱曾三、庄锡谟等,在六席顾问官中,教会人士就占了三席(即半数),可以想见当时漳州教会的能量,而且上述三位教会中人士,也都是东坂后人。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文记述了漳州地区的文史资料、故地踪影、往事寻踪、人物春秋、姓氏选登、经济发展、台岛践履、文献集萃的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