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
唯一号: | 130720020220005352 |
颗粒名称: | 金融史事 |
分类号: | F832.3 |
页数: | 9 |
页码: | 129-137 |
摘要: | “侨批”是华侨信款的汇兑工具。“批”就是闽南方言“信”的意思。“番”在习俗上称外国。“侨批”是指从海外寄回唐山的信和款,具有邮政和金融双重功能。“侨批”出现于清朝末年。鸦片战争后,我国沿海广东、福建一带大批百姓出洋谋生,他们打工攒钱后,就需要寄钱回乡,为了适应海外华侨与国内亲属通信、汇款的需要,就出现了替华侨捎带信款的“水客”。随着华侨信款业务的增多,一些较富裕的“水客”或侨商便开设侨信局经营侨汇侨信业务。1932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攻克漳州,49师被击溃,民兴银行也随之停业,库存现金由49师军需处运往东山、漳浦储藏。同年5月底,红军回师闽西漳州复由张贞统辖。 |
关键词: | 漳州 金融 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