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龙溪秉志实行“教育救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346
颗粒名称: 在龙溪秉志实行“教育救国”
分类号: K250.657
页数: 4
页码: 92-95
摘要: 由于承得护法区教育局长梁冰弦的指导,城乡民众渴望实行新制教育的支持,张知事大刀阔斧地取消私塾、社塾,整顿塾师,聘用新教员,创立新制小学100多所,实行“一乡一校”制,采用白话文教学,让学童接触新文化思想。同时,新办甲工、甲商、甲农和女子简易师范、航空专业学校、公路工程学校,鼓励学生为救国而学习科学知识和工艺技术。1920年4月上旬,张知事还在漳州城内承办“闽南护法区”首届联合运动会和“闽南学校成绩展览会”,以推动闽西南新制教育的广泛开展。张友仁在龙溪知事任内,特别重视选派学生赴法勤工俭学。
关键词: 龙溪 “教育救国” 张友仁

内容

张友仁从广东省海丰县调任“闽南护法区”龙溪县知事,海丰人于1919年在“凿石亭”内悬挂横匾,表彰张先生治县政绩:“打倒满清,废除教育旧制,兴办新学,效法西欧以强国,下车伊始,即以教育为己任,培训人才,实行教育救国。”他到龙溪履职,也是“下车伊始”,秉志“教育救国”之大任。那时候,陈炯明总司令正在“闽南护法区”首府漳州刷新政治,建设新社会,推行新文化运动,施行教育改革和新制教育,这就给张友仁提供了“教育救国”的大舞台。由于承得护法区教育局长梁冰弦的指导,城乡民众渴望实行新制教育的支持,张知事大刀阔斧地取消私塾、社塾,整顿塾师,聘用新教员,创立新制小学100多所,实行“一乡一校”制,采用白话文教学,让学童接触新文化思想。同时,新办甲工、甲商、甲农和女子简易师范、航空专业学校、公路工程学校,鼓励学生为救国而学习科学知识和工艺技术。他又倡导社会办学,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兴学。斯时,就有“云中夜校”、“云中半日校”和妇女读书班,吸收工农、贫民子弟参加业余学习。1920年4月上旬,张知事还在漳州城内承办“闽南护法区”首届联合运动会和“闽南学校成绩展览会”,以推动闽西南新制教育的广泛开展。
  张友仁在龙溪知事任内,特别重视选派学生赴法勤工俭学。1919年5月,他亲自主考两批赴法勤工俭学选拔生30余人,准备让他们出国赴西欧学习机电、冶矿、纺织、工程、化工先进技术,以遂他“效法西欧以强国”的宿愿。11月间,龙溪籍优生陈瑞垌、林有壬、林毓英和第一个女留学生林青萍启程赴法深造。临行时,张知事特撰写四首《送行诗》以寄赠。诗云:
  (一)
  惭愧神州教育家,一官无状负丹霞。
  梗楠欲作百年树,桃李须繁满县花。
  前辈风流为俭朴,英年心事戒浮华。
  此邦文典无难字,别绪殷勤意有加。
  (二)
  千秋民约创卢梭,王业消沉奈尔何。
  乱后江山留霸气,劫余文字付旋涡。
  徒薪至计纵横约,爱国同心曳落河。
  共摘星辰登铁塔,茫茫祖国祝悲歌。
  (三)
  同行凡女亦英才,算是闽南第一回。
  异国逢秋黄菊艳,天可洗甲汉搓开。
  公工蚕业书千卷,读史罗兰酒万杯。
  莫负乾坤新眼孔,才经沧海便归来。
  (四)
  无穷愿望一言中,锦绣河山夕照红。
  星汉不随南斗转,狂澜谁障百川东。
  甄陶法意渐先进,炉冶欧亚证大同。
  一别五年犹转瞬,高帆万里趁长风。
  (诗引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廖辅叔的《张友仁先生二三事》)
  张知事的《送行诗》,虽是古体律诗,但他引典有新意,把拿破仑字典里的“无难字”、卢梭著名的《民约论》、罗兰夫人临刑前呼号“自由”和高耸云端的巴黎艾菲尔铁塔,都溶化在诗句情愫中,说明他在践履教育改革时也给旧体诗带来改革的新文风。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记录了漳州芗城宋代遗存小考、唐代古街双门顶、漳州府学寻踪、解放路旧事锁记,古镇史话、名人史迹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肖林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张友仁
相关人物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