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溪知事张友仁先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344
颗粒名称: 龙溪知事张友仁先生
分类号: K827
页数: 7
页码: 91-97
摘要: 张友仁是陈炯明在漳治政的幕僚,也是建设“闽南护法区”新社会、新教育的一个得力执行者。由于时间的推移,他在龙溪县任上的治绩,几乎鲜为人知。今天留下几笔,以表示不忘这位做过好事的作古人。1911年初,他化名“张夏”秘密参加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1918年底,奉孙中山的命令粤军攻占全闽半壁,陈炯明在漳州为中心的“闽南护法区”施行新政,便调张友仁到龙溪县任知事。粤军离漳回粤伐桂,他随军入粤襄办饷糈,曾经出任东江财政局长,后因与陈炯明干将杨坤如不睦而离开财坛。1922年,张友仁用廖仲恺拨给的以工代赈款10万元,负责筑造惠阳至平山的公路,半年竣工通车,成为广东第一条公路。
关键词: 漳州 龙溪知事 张友仁

内容

张友仁是陈炯明在漳治政的幕僚,也是建设“闽南护法区”新社会、新教育的一个得力执行者。由于时间的推移,他在龙溪县任上的治绩,几乎鲜为人知。今天留下几笔,以表示不忘这位做过好事的作古人。
  孙中山民主革命的追随者
  张友仁(1877-1974),广东惠阳人,前清贡生。1905年,他在两广师范简易科毕业,初识在广东政法学堂攻读的陈炯明。1911年初,他化名“张夏”秘密参加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当年9月,东路起义军司令陈炯明和邓铿、马育航领导淡水起义反清,张友仁在博罗一带联络会党,策动团练附义。广东光复,随陈氏到广州出任循军总司令秘书。11月17日,陈炯明首任广东军政府副都督,张友仁为陈氏的幕府智囊,而后调任海丰县民政长,历行禁烟赌,废县差,设警署,试行教育新制,将“社塾”改为新式小学。深孚众望。1918年初,孙中山组织粤军援闽护法,时任讨龙(济光)军兵站站长的张氏,应命再任海丰县县长,以支援新组建的陈炯明粤军顺利援闽。
  1918年底,奉孙中山的命令粤军攻占全闽半壁,陈炯明在漳州为中心的“闽南护法区”施行新政,便调张友仁到龙溪县任知事(接知事尹骥职)。龙溪县治所设在漳州城内,辖有漳州(今芗城)、石码和域内乡镇,斯时成为“闽南护法区”建设新社会、推行新文化运动的“龙头”。张友仁治政有方,筑堤岸,辟街路,新市政,又劝民剪辫子放足,解放“南馆妹”,惩治恶鸨婆,废除“随嫁女”旧俗,一时兴起社会新风尚。他秉承陈炯明之意,鼎力于公路筑造和教育改制。粤军离漳回粤伐桂,他随军入粤襄办饷糈,曾经出任东江财政局长,后因与陈炯明干将杨坤如不睦而离开财坛。
  1922年,张友仁用廖仲恺拨给的以工代赈款10万元,负责筑造惠阳至平山的公路,半年竣工通车,成为广东第一条公路。后数年,又完成惠(州)樟(树)公路以及500里程的福(州)泉(州)公路。人们誉称他“路佬”。他却说:“一息尚存,路志不可稍懈!”
  张友仁先生一生追随孙中山进行革命。孙氏逝世后,他紧记打倒列强救中国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教导。抗日战争后,他撰诗明志:“宋室山河遭虏崩,永埋白骨在零丁,忠臣长逝隐名姓,月照英魂水映亭。”以凭吊古人来表示自己抗日救亡的誓愿。1939年,中共领导的东江华侨服务团在惠州设立团部,张先生让出自己房子给团部办事和团员住宿。1945年初,由党领导的东江纵队司令部在约场召开国事座谈会,张先生冒险参加。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全国三、四届政协委员,致公党四、五届中央委员,广东省文史馆副馆长,终年97岁。他的一生,是一部跟着时代步伐一起前进的历史。
  在龙溪秉志实行“教育救国”
  张友仁从广东省海丰县调任“闽南护法区”龙溪县知事,海丰人于1919年在“凿石亭”内悬挂横匾,表彰张先生治县政绩:“打倒满清,废除教育旧制,兴办新学,效法西欧以强国,下车伊始,即以教育为己任,培训人才,实行教育救国。”他到龙溪履职,也是“下车伊始”,秉志“教育救国”之大任。那时候,陈炯明总司令正在“闽南护法区”首府漳州刷新政治,建设新社会,推行新文化运动,施行教育改革和新制教育,这就给张友仁提供了“教育救国”的大舞台。由于承得护法区教育局长梁冰弦的指导,城乡民众渴望实行新制教育的支持,张知事大刀阔斧地取消私塾、社塾,整顿塾师,聘用新教员,创立新制小学100多所,实行“一乡一校”制,采用白话文教学,让学童接触新文化思想。同时,新办甲工、甲商、甲农和女子简易师范、航空专业学校、公路工程学校,鼓励学生为救国而学习科学知识和工艺技术。他又倡导社会办学,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兴学。斯时,就有“云中夜校”、“云中半日校”和妇女读书班,吸收工农、贫民子弟参加业余学习。1920年4月上旬,张知事还在漳州城内承办“闽南护法区”首届联合运动会和“闽南学校成绩展览会”,以推动闽西南新制教育的广泛开展。
  张友仁在龙溪知事任内,特别重视选派学生赴法勤工俭学。1919年5月,他亲自主考两批赴法勤工俭学选拔生30余人,准备让他们出国赴西欧学习机电、冶矿、纺织、工程、化工先进技术,以遂他“效法西欧以强国”的宿愿。11月间,龙溪籍优生陈瑞垌、林有壬、林毓英和第一个女留学生林青萍启程赴法深造。临行时,张知事特撰写四首《送行诗》以寄赠。诗云:
  (一)
  惭愧神州教育家,一官无状负丹霞。
  梗楠欲作百年树,桃李须繁满县花。
  前辈风流为俭朴,英年心事戒浮华。
  此邦文典无难字,别绪殷勤意有加。
  (二)
  千秋民约创卢梭,王业消沉奈尔何。
  乱后江山留霸气,劫余文字付旋涡。
  徒薪至计纵横约,爱国同心曳落河。
  共摘星辰登铁塔,茫茫祖国祝悲歌。
  (三)
  同行凡女亦英才,算是闽南第一回。
  异国逢秋黄菊艳,天可洗甲汉搓开。
  公工蚕业书千卷,读史罗兰酒万杯。
  莫负乾坤新眼孔,才经沧海便归来。
  (四)
  无穷愿望一言中,锦绣河山夕照红。
  星汉不随南斗转,狂澜谁障百川东。
  甄陶法意渐先进,炉冶欧亚证大同。
  一别五年犹转瞬,高帆万里趁长风。
  (诗引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廖辅叔的《张友仁先生二三事》)
  张知事的《送行诗》,虽是古体律诗,但他引典有新意,把拿破仑字典里的“无难字”、卢梭著名的《民约论》、罗兰夫人临刑前呼号“自由”和高耸云端的巴黎艾菲尔铁塔,都溶化在诗句情愫中,说明他在践履教育改革时也给旧体诗带来改革的新文风。
  “闽南护法区”推行新政的执行者
  张友仁在以漳州为治所的龙溪县知事任上,实行“教育救国”,又竭力于市政建设和开辟公路,构筑“闽南护法区”社会新貌。他,组织劳工拆旧城墙造江堤,辟陆安路扩新街道,造公园让人休憩,设雅集以城乡交流,建“博通”繁荣商贸,开漳码线行车便民,倡护文物宣彰古迹,办卫生防治时疫..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不辞劳顿,兴革兼行,恃众力而创造出社会新面貌。同僚曾经称颂他“民德于斯”。然而他谦说:“感人赠我桃千树。愧我酬人纸半张”。告老后,还将这对佳句作为自家的门联。
  张友仁主治龙溪,让其最感难处的是:一、变旧衢为新街;二、开辟漳码公路。二者,定位、测绘、拆建、筹资、赔补、技术、施工一揽子,在当时社会的条件下,尤为难事。他和同乡周醒南(工务局长)、冯重熙(官产事务局长)同谋共力,反复设计方案,又聘请林升章、翟雨亭、李礼甫、王仁度等业务行家抵漳共襄相助。冯重熙,毕业于上海中国公学理科;翟雨亭,毕业于广东高等师范数理科,两个在建街道、造公路方面颇具技术知识。张友仁见技术力量初备,在共同修改设计方案后,便着手组织工程实施。
  于是,张友仁以行政主官的身份,着重抓三大事:一、新建街道走向及其两边的商居房模式事项。他力主采用广东惠城的骑楼房式。他说,有下南风格,又适宜霉雨气候,利于行人避雨和购物。街道走向必朝东向南。基建中,必须截留唐古城墙段以存迹;二、筹资,采用民办公助的做法。民房拆迁费用,由县财适量补贴;新建街道两旁的店面行廊,由各店号付费,统一整修;漳码线公路资金,实行筹募公私股份,发行股票5~10万元,又向华侨、殷富劝捐资助;三、拆迁务不扰民,但不许富贫有别,徇私枉法。在漳码线公路的施工中,碰到墓坟、冢地拦路。张知事亲率役工到场挖坟平冢,还购置陶罐备收遗骸,按当地风俗另埋入土。挖坟时,有三几个富家后辈带上盛礼前来说情,要求绕弯修路保住其先人墓茔。张知事一一拒绝,不领私情。他说,迁墓公示日久,你等不遵,私家不迁就由众手来挖,这不悖于法于理。他把那几个说情人刮削得脸红耳热,悻悻而退去。1920年春节前,漳州城内新建的陆安东路、南路相继竣工,漳州—石码三级公路也如期建成通车,移交始兴汽车公司经营。通车当晚,同心造街筑路的广东老乡周醒南、冯重熙、翟雨亭、李礼甫、王仁度一起把酒庆贺。老乡说他主政龙溪,凡事任仔肩,是陈总司令推行新政、建设新社会的一个得力执行者。他摆摆手,还是老话半截子句:“酬人纸半张。”意思说,奉献是很少很少的。
  陈炯明在漳州推行新政,张友仁认为是实行共同政体的政治民主制,就要给百姓予一定的民主权利。所以,他在龙溪,允许老百姓开展政治民主活动,享有言论、出版、结社、集会和游行示威等自由。当时,商会、学生会、教育会、卫生会、医学会、通俗教育会、闽南社会教育社、震中学社、今学社等群团、学术组织相继崛起,主办演讲会,出版刊物,提倡学术争鸣,宣传民主思想一时蔚然成风。1919年“五四”爱国学生运动传到漳州,张友仁支持学生散发《哀求同胞一致对倭》传单和“还我青岛”、“抵制日货”、“惩办卖国贼”标语以及在公园内举行爱国反帝演讲会。“五四”运动高潮中,张友仁还支持各界人士举行反对“中日密约”的大规模示威游行和吊唁北京被害学生的追悼大会,并通电巴黎专使力争青岛,废除一切中日密约,宣布在漳州举行罢工、罢市、罢课以示抗议日帝占我青岛。连陈炯明总司令也支持这场爱国运动,在漳州发表通电,指出对丧权辱国的“青岛问题”,要“置死订密约者于典刑”。示威游行过后,学生上街入店抄查日货,发动商家抵制日货,不买不卖日本货物。在街面上,若发现日商所糊贴的广告一律给予刷涤,不弃者通通涂上“愿我爱国之父老兄弟诸姑姐妹,永远不用日货,不用日币”一语加以复盖。张友仁亲眼看到漳州这场汹涌澎湃的“五四”运动,觉得只要给万民百姓予爱国民主权利,何致“爱国同心曳落河”,纵使狂澜也无法阻障百川归东流。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记录了漳州芗城宋代遗存小考、唐代古街双门顶、漳州府学寻踪、解放路旧事锁记,古镇史话、名人史迹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肖林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张友仁
相关人物
漳州
相关地名
送行诗之一
相关作品
送行诗之二
相关作品
送行诗之三
相关作品
送行诗之四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