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331
颗粒名称: 文物
分类号: K872.57
页数: 1
页码: 61
摘要: 浦南文物十分丰富,有汉代军事据点的揭鸿塞(寨)与古道;有唐垂拱二年在浦南设置巡逻行台—松州堡;景龙二年,陈元光之子陈在浦南创办松州书院;还有贞元二年,漳州州治从漳浦李澳川迁到龙溪桂林村后,开漳刺史陈元光及其部将李伯瑶、马仁、林孔著骨殖随之迁葬龙溪县仙游乡九龙里松州保,后许天正、宋用等奉敕也下葬松州保。后来,陈元光及其部将的合代分居各地,有些后裔衍居海外。改革开放以来,海外陈、许等家庭的后裔,为寻根认祖,千里迢迢,不辞辛苦,多次到浦南祭扫祖墓。新中国成立以来,被各级人民政府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有:福建省文物单位的陈元光墓、松州书院;漳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的许天正墓。
关键词: 文物 文物保护单位 浦南

内容

浦南文物十分丰富,有汉代军事据点的揭鸿塞(寨)与古道(今吉洋村与金沙岭);有唐垂拱二年(686年)在浦南设置巡逻行台—松州堡;景龙二年(708年),陈元光之子陈在浦南创办松州书院;还有贞元二年(786年),漳州州治从漳浦李澳川迁到龙溪桂林村(今芗城区)后,开漳刺史陈元光及其部将李伯瑶、马仁、林孔著骨殖随之迁葬龙溪县仙游乡九龙里松州保(今芗城区浦南镇松州村周围),后许天正、宋用等奉敕也下葬松州保。后来,陈元光及其部将的合代分居各地,有些后裔衍居海外。改革开放以来,海外陈、许等家庭的后裔,为寻根认祖,千里迢迢,不辞辛苦,多次到浦南祭扫祖墓(唐代古墓,已登载《漳州芗城文史资料》第四辑)。
  新中国成立以来,被各级人民政府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有:福建省文物单位的陈元光墓、松州书院;漳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的许天正墓。被《漳州文化志》列为古墓葬有唐代李伯瑶墓与唐代林孔著墓;列为土楼民居有浦南金沙村吉洋楼。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记录了漳州芗城宋代遗存小考、唐代古街双门顶、漳州府学寻踪、解放路旧事锁记,古镇史话、名人史迹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