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据点与古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324
颗粒名称: 军事据点与古道
分类号: K250.657
页数: 2
页码: 53-54
摘要: 《资治通鉴》载:“汉朝南越王国叛变,平之”。公元前135年,闽越王国骆郢派大军,攻击南越王国边界,南越王赵胡派人报告汉武帝,令大行王恢由豫章出兵,大司农令韩国安由会稽出兵攻击闽越国。骆余善跟宰相和王族商量,用长矛杀骆郢,人头送至王恢,大军停止前进。左翊将军许濙,奉命驻师营城(今华葑)。并在仙岭置揭鸿塞,作为军事据点。《汉书·地理志》说“自交趾至嵇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是时,从华葑到浦南都有少数民族聚居。他们凭着山高涧窄的地理形势,经常与当局对抗,唐代称之为“蛮獠之乱”。陈政之母魏氏带兵来援,杀退南蛮,派刘氏三兄弟驻守营城。以后,陈政在盘陀设伏,沉重打击南蛮,进军绥安屯垦,边防安宁。
关键词: 漳州 军事据点 古道

内容

《资治通鉴》载:“汉朝(公元前181年)南越王国叛变,平之”。公元前135年,闽越王国骆郢派大军,攻击南越王国边界,南越王赵胡派人报告汉武帝,令大行王恢由豫章(江西南昌市)出兵,大司农令韩国安由会稽(江苏苏州市)出兵攻击闽越国。骆郢守仙霞岭。骆余善跟宰相和王族商量,用长矛杀骆郢,人头送至王恢,大军停止前进。左翊将军许濙,奉命驻师营城(今华葑)。并在仙岭(今金沙岭)置揭鸿塞,作为军事据点。《汉书·地理志》说“自交趾至嵇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
  是时,从华葑到浦南都有少数民族聚居。他们凭着山高涧窄的地理形势,经常与当局对抗,唐代称之为“蛮獠之乱”。
  唐总章二年(公元669年),陈政奉朝廷之命,入闽平蛮。因兵力不敌,退保九龙山(今揭鸿岭,唐称九龙山)。陈政之母魏氏带兵来援,杀退南蛮,派刘氏三兄弟驻守营城。以后,陈政在盘陀设伏,沉重打击南蛮,进军绥安屯垦,边防安宁。
  唐军要进入汰内,清康熙《龙溪县志·艺文下》卷之九,陈天定《北溪纪胜》云:“初,玉钤将(即玉钤将军陈元光)入龙潭,以山高涧窄,兵法所谓死地,先扎营于此,取道大山之巅,以瞰汰内,今山顶石磴犹存,揭鸿寨营头亭在焉”。以后驻军地名:“军营”,明嘉靖《龙溪县志·地理》卷之一载:“蔡公岭,在二十四都,旧名揭鸿岭。为安溪、龙岩通道。因其高峻,元末,于其岭南畔少低山腰,别开新岭为道”。
  据田间野外调查,现浦南镇吉洋村,即是古揭鸿寨之处所在地,其村后金沙岭上尚有遗存的古行台和军寨遗址(在今金沙与后林交界处)。清《漳州府志·山川》卷四载:“新岭(即揭鸿岭),石磴盘延十余里,路通安溪、龙岩、漳平三县,旧俱有亭焉。”“揭鸿岭,其上有营头亭。去城西北四十里,汉、唐时,西北向长安故道,由安溪、大田以行,今道废。下有唐屯军营故址,上有营头亭。唐慕容韦、欧阳詹俱有诗。”二诗如下:
  度揭鸿岭
  (今廿五都,乃天宝之北岗,汉唐故道)
  慕容韦
  闽越曾为塞,将军旧置营。
  我歌空感慨(注),西北望神京。
  ——《全唐诗》卷772
  注:《漳州府志》第三句作“我歌胡感慨”。
  晚泊漳州营头亭(注)
  欧阳詹
  回峰叠嶂绕庭隅,散点烟霞胜画图。
  日着华轩卷长箔,太清云上对蓬壶。
  ——《全唐书》卷349
  注:《漳州府志》题作《宿营头亭》,首句作“回峰叠蟑绕亭隅”
  又载:“正德志(即明正德《漳州府志》云:元末,有蔡公者,于山腰开新岭,又名蔡公岭,今为安溪、龙岩通道,疑即上新岭云。)”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记录了漳州芗城宋代遗存小考、唐代古街双门顶、漳州府学寻踪、解放路旧事锁记,古镇史话、名人史迹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杨惠民
责任者
王和贵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
度揭鸿岭
相关作品
晚泊漳州营头亭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