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考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314
颗粒名称: 课程与考核
分类号: D691.46
页数: 3
页码: 34-36
摘要: 宋代前期,课程同唐代。南宋时期,课程是经术、诗赋、论策。另增王安石《论语解》、朱熹《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宋末着重程朱理学,包括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仪礼经传通解》;程颐的《易传序》、《春秋传序》等。元代皇庆二年朝廷钦定《四书章句集注》为科举考试出题主要依据,因而成为州学的主要教材。射圃有亭及堂,用以举行典礼及观摩。优劣分六等,四等以上留任或升迁,可保选为候补知县;五等令学习再试;六等革职。
关键词: 漳州 课程 考核

内容

宋代前期,课程同唐代。主要是经术:《孝经》及“九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周礼》、《仪礼》、《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另增《论语》、《孟子》、《尔雅》合为“十三经”。南宋时期,课程是经术、诗赋、论策。另增王安石《论语解》、朱熹《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宋末着重程朱理学,包括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仪礼经传通解》;程颐的《易传序》、《春秋传序》等。元代皇庆二年(1313年)朝廷钦定《四书章句集注》为科举考试出题主要依据,因而成为州学的主要教材。
  明代课程是礼、乐、书、数、律法,以礼为主,课程是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颁分的《四书大全》、《五经大全》,理学成为儒学教材的主要内容。科举考试程式实行以“八股文”取士,也限从《四书》、《五经》中出题,府学随之开始学习“八股文”写作。清代继承明代的课程与教材,还有御纂、钦定的各种按朝廷旨意注释的儒经和程朱著作及各种遗规,“八股文”习作也是府学主课。
  生员按成绩分斋(班),统一上大课,分斋自习,以自习为主。强调精读、深思、考核。明清时期,考核实行六出陟法,生员按岁、科考绩分六等,决定升降。明代一二等给奖;三等不升降;四等挞责,五等降级,六等革退。廪生考试一二等准参加乡试(举人),实际大部分是三等,四等以下是个别。清代考绩,一二等可升级(廪生可参加乡试),三等对曾降级的可恢复,四等准补考,五等降级,六等革退。因赏罚分明,学风勤奋、严谨、向上。宋代州学优秀生员经考试也可升入太学。
  武生员岁试分内外场,外场试骑射,内场试策论,一二等可参加乡试(武举人)。南宋时州学设有“射圃”,作为生员骑射之所,亦可跑马,址在城隍庙附近(即今木偶剧场一带)。习射一般在每月初一、十五举行。习射也不忘习礼,每年开射第一天要举行乡饮酒礼。习射过程要求身心方正,通过习射陶冶德性,锻炼意志。射圃有亭及堂,用以举行典礼及观摩。
  对学官也行考绩。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定学官“考课法”,在9年任满时举行,内容有二,一查考中举人数;二考通经;以第一项为主。9年考中举人数,府9人,州6人,县3人为上等,又通过通经考试,给予升迁。考中举人少的,通经考试通过也不升。考中举人少或没有,又不通经的革职或降级。清代考绩改为6年,考察内容分年力(履历)、志行、学识、教规四项,由知府考查报学正会同总督、巡抚核定。优劣分六等,四等以上留任或升迁,可保选为候补知县;五等令学习再试;六等革职。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全省学官考绩,漳州府学训导3人俸满八年,都是壮年,才学兼优,教学勤奋,嘉奖留任。明清漳州生员参加省乡试考中举人相对较多,府学名气远扬。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记录了漳州芗城宋代遗存小考、唐代古街双门顶、漳州府学寻踪、解放路旧事锁记,古镇史话、名人史迹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郭上人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