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古街双门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307
颗粒名称: 唐宋古街双门顶
分类号: K928.71
页数: 7
页码: 23-29
摘要: 双门顶,宋代,这里是州治的“钤司署”。始建于宋乾德六年三月十二日,后于景佑元年九月十九日重修。掌一州的军旅屯戍、营防、守御政令。其外门为双门,门额篆书,左称“崇仁”、右称“怀恩”,署楼置有铜壶漏箭,以司昏晓。前有亭,名曰“漳南壮观”,明永乐曾重修,后来移设城东。蔡襄于天圣八年任漳州铃司暑判官,任内屡有建树。钤司署及崇仁、怀恩双门等古迹均已毁废。在双门顶古街段有两座国家精粹的重点保护单位石牌坊,纪录着历史传承的文物、古迹,这两座明代石牌坊,建造时间前后相差十四年,迄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据民国9年护法区工务局长周醒南公布的征信录,清末民初的双门顶古街有商店近五十家,可以想见当时的生意是十分兴隆的。
关键词: 唐宋古街 漳州 双门顶

内容

双门顶(今为香港路北段),宋代,这里是州治的“钤司署”。始建于宋乾德六年(即开宝元年,公元968元)三月十二日,后于景佑元年(1034年)九月十九日重修。掌一州的军旅屯戍、营防、守御政令。其外门为双门,门额篆书,左称“崇仁”、右称“怀恩”,署楼置有铜壶漏箭,以司昏晓。前有亭,名曰“漳南壮观”,明永乐曾重修,后来移设城东。
  蔡襄于天圣八年(1030年)任漳州铃司暑判官,任内屡有建树。蔡襄(1012~1067年),福建仙游人,十八岁时天圣进士,曾先后出任泉州、福州郡守,在泉州时主持修建“洛阳侨”,后任福建特运使、官至端明殿学士,文章书法双绝,北宋著名政治家,撰写出世界第一部科研专著—《荔枝谱》,原双门的“崇仁”和“怀恩”门额亦蔡襄所书,今福州仓山区仍有蔡襄纪念馆。
  蔡襄在任福建转运使时,力争为兴(化)、泉(州)、漳(州)三地减免“军丁口”赋税的半数,后漳州郡民为纪念蔡襄,改署为“蔡端明祠”祀之。
  朱熹于绍熙元年(1190年)任漳州知州时,曾多次礼谒祠并著文作颂,文曰“惟公忠信,著自朝中,筮仕之初,尝曲此郡,岁时虽久,称思未忘。厥有遗祠,英灵如在,熹虽不敏,实仰高风。泣事之初,敬修礼谒。”
  在双门顶直街处原也有座当街庙,始建于明正德间(1506~1522年)的钟公祠,祀知府钟相,后毁于火,崇祯间(1628~1645年),知府施邦曜重建,至民国圯废,后改为民居。
  钤司署及崇仁、怀恩双门等古迹均已毁废。由于这里地形北高南低,道路由北向南倾斜,双门位于北侧,郡人习惯称这里为“双门顶”。并以之为街名。此为“双门顶”街称的由来。
  国保文物明代石碑坊
  在双门顶古街段有两座国家精粹的重点保护单位石牌坊,纪录着历史传承的文物、古迹,这两座明代石牌坊,建造时间前后相差十四年,迄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
  “三世宰贰、两京〓历”坊,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南、北向,正匾两面分别镌刻“三世宰贰,两京〓历”、石刻大字笔劲遒古,书法艺术尤佳,坊在尚书探花坊北28.5米处,为南京礼部右侍郎蒋孟育及其交蒋玉山,祖父蒋相立。
  蒋孟育,字道力,龙溪人(今芗城区),万历进士;蒋孟育与张燮、郑怀魁、高尧正、陈翼飞、王志远、,林茂桂等七人,合称“漳州七才子”,于漳州开元寺左“风雅堂”组成“玄云诗社”(玄云一说“伭云”)往来唱和,伭云诗社诗作提倡开放海禁,发展生产,促进贸易,反对贪污剥削,对当时社会颇有影响。其诗文结社之风,对后世也产生深刻影响。旧志书载,入清之后,仿效伭云之风日盛,“多者数十人,少者十数人,按期拈题,呈能角胜,虽穹乡僻壤亦汇集邮致,竟以此为乐事焉。”
  “尚书探花”坊,明万历三十三年年(1605年)为林士章立,正楼匾额两面楷体巨字分别镌刻“尚书”、“探花”。
  林士章字德斐,号璧东,漳州府漳浦县浯江上游石中尾村人。嘉清十四年(1535年)廷试第三名“探花”。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国史副总裁。据传明、清两代石牛尾村出了八十一名秀才,后人遂将该村改称秀才村,万历七年(1579年)归休漳州城东北效的桥仔头墟。
  (按:关于林士章中探花的时间《芗城区志》说是嘉靖十四年(1535年)、陈侨森先生《漳州掌故》说是嘉靖三十八(1559年)相差24年,今两说并存。)
  这两座国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石碑坊,在38年前文革破四旧时,也不可避免遭受厄运,造反“英雄”们要把它予以毁废,当时只因石坊构件巨大、拆毁不易,无可奈何眼睁睁的望坊兴叹,但又心有不甘,后来便将石坊上的所有华丽雕刻和巨字,全部以石灰涂抹覆盖,使两石坊面目全非,幸得保存下来,直到拨乱反正的年代,经有关单位雇工将被涂石灰剥洗干净,恢复原貌,石坊劫后余生,反得殊荣,原来只属市保单位,1996年经国务院确定批准晋升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拨专款进行维修,周围增建石护栏加以保护。
  在石坊边的小巷----“打石巷”,有一座建在半空的小庙宇,被认为是漳州所有现存宫观庙宇中最小的神庙,面积只有三平米左右,祀“伽蓝爷”。从打石巷沿一架木楼梯而上,便进入这座仅容一个人转身的“伽蓝庙”,庙虽小,神像以及有关布置倒也样样俱全,“伽蓝圣王”在石坊边的“打石巷”顶上,俯视了古街数百年的沧桑风云。庙里供奉的伽蓝圣王戴的神帽与别处不同,它戴的是一顶县太爷的“官帽”,据当地老辈居民传说,某年在重修石坊,当工匠上架施工时,石坊竟摇晃不定,工匠不敢上架,急报县令定夺,县令赶来一看,十分着急,忙上小庙烧香祷告,随手将所戴官帽戴上神像头上,随后石坊便甚为安稳,那戴在神像头上的官帽也有此沿袭,这则传说给小庙抹上一点神秘色彩。民国时期这座小庙被私人占用了五、六十年,直至这次修缮双门顶古街时,才被重新整治,恢复原貌。
  传统民俗文化一条街
  在双门顶短短一百米左右长的古街段,是一条最具传统民俗特色的历史街区,只有古道巷陌和文物古迹,才令历史文明活色生香,双门顶古街两侧民居屋宅,上楼下廊、前店后坊、木排门店面、招牌店号一式雕写在骑楼上方,地方特色强烈,历史文化氛围浓厚。
  这里自清末民初,集中许多老字号,如保生堂药店。林荣芳、荣盛、开成、荣茂等数家嫁妆店(今门牌172~174即上述林荣芳嫁妆店店址),原裕、南辉、东川、东昇等四家布庄和绸布店,金时行鞋店、褚圆记、陈恒德洋货店、杂货店、丰顺瓷器店,这些商店经营的是传统民俗特色商品,不论婚嫁喜庆,丧白诸事所需种种传统民俗用品,例如写有红色喜字的锅碗瓢盆、香纸蜡烛、日用百货、服装鞋帽、竹制凳椅、样样俱全。在这段街上可以一次购置齐全,不必走街串巷,省时省事十分方便。城乡郡民婚嫁需置办的古色古香老式雕花大床、画上红八卦的米筛、红漆大桶盘、红脚盆、红子孙桶(尿桶的雅称)、红蓝..喜事中的种种器物。见红是漳州城乡郡民喜爱的传统风俗,所经各种器物都是红色。床上用品的蓝夏布蚊帐,红缎帐面,附属饰物的帐眉、绣花八卦、剑带、帐钩、帐围,郡民特别喜爱蓝印花被面,沙绿布被套,新郎新娘的织锦袍服,此外还有专户供应婚嫁必不可少的所谓十二样吉祥物:“蕉、梨、芋、桔、麻、丝、棉花、犁头锌、厝日头(即皇历中‘避邪’的一页),铅钱、铅镜、糖制冬瓜条,两小段木炭”等。以红篮装盛,随嫁妆送至男家。这些社会习俗的吉祥物品蕴含子孙繁衍生息,千秋万代、一脉相承、永不断线的寓意,以及辟邪等传统习俗。新生孩子周岁所需的制作精致的“福寿帽”、“虎狮鞋”,绣上红丝线“万”字的红肚兜、天官锁,蓝白小花格的花帕..丧白事的寿衣、孝服、天地被、麻布、白布完全不缺。上述就是这条传统商业街的特色。这些传统民俗物事,其内容随时间的推移、演变,社会的进步,显然有的不合时宜,有的与时代不合拍,如今已渐渐地“淡化”摒弃或消失了。
  在这条街段的旧门牌9号,有一家自清末即在经营的日本商店“日隆集货”,是当时漳州唯一的一家,民初仍在继续经营,直至1919年“五四”运动时,群众政治觉悟提高,在爱国热情高涨下,全国轰轰烈烈开展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时,漳州各校学生组织学生联合会,配合社会青年行动起来,游行示威、宣传反帝、抵制日货,把“日隆”商店的日本人,和当时设在漳州大岸顶的日本教堂教士谷了悟等驱逐出境。
  据民国9年(1920年11月10日)护法区工务局长周醒南公布的征信录,清末民初的双门顶古街有商店近五十家,可以想见当时的生意是十分兴隆的。至于最近传媒盛传的“灯火西施”,在打石巷边牌坊脚经营灯火(煤油灯)店,那是四十年代前后开始出现的事。
  古街保护修缮焕然一新
  为了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漳州市委、市政府和芗城区于2001年12月1日对香港路历史街区北段双门顶进行修旧如旧的修缮,大量保存闽南风格的商住建筑“骑楼”(五骹忌),因为骑楼是漳州芗城历史街区和传统建筑的典型代表,对街区建筑物的平、立面翻修,恢复原石板路,拆除了打石巷两侧违章和超高与传统建筑不协调的房屋,拓展牌坊间场地,突出石牌坊文物的空间,并在打石巷两侧新建两座凉亭,设置石凳、石桌供市民和游客在参观了文物古迹后,在这里徜徉或休息。
  修缮工程在马年(2002年)来临之际的2月8日完工,修缮后的双门顶唐宋古街,以崭新的面貌在春节向市民和游客开放,喜欢怀旧的人们感叹不止,让民俗专家和文史工作者兴奋不已。
  漳州市人民政府和芗城区人民政府公示的“香港路历史街区保护修缮碑记”原文抄录于下:“香港路历史街区北至台湾路,西至青年路、东至始兴南路、龙眼营;南至江滨路。占地8.37公顷,保存漳州市最重要的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历风貌,具有丰富民俗生活和旅游价值。街区内的文物、古建筑、古街道等历史遗存是研究漳州发展史,闽南建筑史,闽台文化商业交流史的重要实物资料。街区的保护、修缮,保持历史遗存原物,保护整体风貌特色,改善居住交通条件,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商业旅游繁荣,本次工程,北至台湾路、南至修文西路,由芗城区组织实施,投资600万元,从2001年12月1日至2002年2月10日,历时七十天完成,使街区北段成为漳州市区最传统文化特色的历史街区和商业旅游步行街,带动全市历史名城保护事业的发展。
  漳州市人民政府
  芗城区人民政府
  2002年2月8日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记录了漳州芗城宋代遗存小考、唐代古街双门顶、漳州府学寻踪、解放路旧事锁记,古镇史话、名人史迹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蔡绿茹
责任者
黄叶沱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蔡襄
相关人物
漳州
相关地名
钟公祠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