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支系简介与源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第十九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270
颗粒名称: 各支系简介与源流
分类号: K250.657
页数: 8
页码: 235-242
摘要: 漳州市区施端圆支系,是施光缵派下第三十世施端圆为回漳始祖。那是宋末陈吊眼之乱漳州施家一支族人逃晋江衙口避难,至明嘉靖年,这一支的后代施端圆奉母命才回漳守祖。这在《施氏世谱》康熙年间施风仪的叙文就有记载。从明末起施端圆在漳传衍又有十七世了。漳州市区(今芗城)施姓,从乾隆年间起中兴。在现代,施家仍人才辈出,芗城十二世施荫棠,同盟会员,辛亥革命时组织农民军入城,为漳州光复作出贡献。芗城十三世施大鎏是开辟闽粤公路的先驱,被誉为漳州百年百杰之一;十三世施香沱,星洲著名的先驱书画家,受到新加坡总统颁奖;芗城十四世施正铿,教授,中国海洋学家,青岛海洋大学校长、党委书记,副部级。
关键词: 施姓 简介 漳州

内容

一、漳州市区施端圆支系
  漳州市区施端圆支系,是施光缵派下第三十世施端圆为回漳始祖。那是宋末陈吊眼之乱漳州施家一支族人逃晋江衙口避难,至明嘉靖年,这一支的后代施端圆奉母命才回漳守祖。这在《施氏世谱》康熙年间施风仪的叙文就有记载。从明末起施端圆在漳传衍又有十七世了。漳州市区(今芗城)施姓,从乾隆年间起中兴。芗城七世施鸿略,字简臣,贡元,诰授奉政大夫。他既有文才,又善经商,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拆巨资购学田,鼓励后裔向学,促进施家书香不断。清道光时,施在田中举人,职内阁中书;清咸丰时,施开昌中举人,内阁中书;同治十三年施槃殿试第一等第一名,钦点七品小京官,职户部;光绪九年(1883年),施调赓中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时人称施翰林,官资旧知县。在现代,施家仍人才辈出,芗城十二世施荫棠,同盟会员,辛亥革命时组织农民军入城,为漳州光复作出贡献。芗城十三世施大鎏是开辟闽粤公路的先驱,被誉为漳州百年百杰之一;十三世施香沱,星洲著名的先驱书画家,受到新加坡总统颁奖;芗城十四世施正铿,教授,中国海洋学家,青岛海洋大学校长、党委书记,副部级。
  芗城施端圆支系和一些从晋江、安溪等迁来的施姓,而今有八、九百人。
  芗城施姓播迁台湾、印尼、新加坡,澳大利亚、日本、美国和香港。也有移居北京、广州、青岛、山东、厦门及龙海的石码、港尾。
  二、龙海角美洪岱施光成支系
  洪岱支系是宋末陈吊眼之乱施家分六支往外地避难其中的一支。明成化六年武强县尹施惠在古谱《续漳州施氏宗支实录》载:“……自显材而下一支,分漳浦佛昙、乾美;自梦龙而下一支,分施坑;自从龙而下一支,分于洪岱;自盛龙而下一支,分于沙坂洪坑……”施从龙偕其父施允原避难龙溪的龙江某村栖身,后来从龙之子施光成才择居角美鸿山洪岱村开基。施光成,字吾鸿,施光缵派下廿三世,洪岱的开基祖,洪岱施姓今有二千四百多人,总祖祠树德堂,字云:淑德申宗祖,嘉谟世子孙,习业勤为贵,忠贤仕圣君。传衍二十五世。洪岱村里有一口至今六百多年历史的石砌古井,是施光成的弟弟施必成建给哥哥及其派下作纪念,井沿上凿“至大辛亥施必成砌”,说明施家开基洪岱在元至大(1311年)左右。
  洪岱施姓接续施家书香之风,重视私塾教育。明代出恩贡施惠,官武强县尹;施仁,双贡,官龙门县令和东莞县尹,著作甚丰(县志有传)。
  洪岱是侨乡,在清代时洪岱施姓各房各户十有其六到印尼的泗水、梭罗、苏邦、三宝垅、井里汶谋生,也有一些移新加坡、菲律宾和台湾,印尼华侨施显华、施金盾、施金连、施金牛等几家子孙和荷兰华侨施敦厚曾于1993年、1995年分别回乡省亲拜祖。
  三、龙海石美施梦龙支系
  施光缵派下廿二世施梦龙,字德信。于陈吊眼乱后,元大德年间迁石美施坑(又名西毫)开基。明成化六年(1470年)施惠在《续漳州施氏宗支实录》就有记载。施梦龙派下,子孙兴盛,明代时已成为石美三大族之一,即东门施、西门黄、南门阮。清初兵灾和惨绝人寰的迁界,施姓族人流离失所。至复界时,返回者寥寥无几。今石美施姓只二、三十户一百三十人。另有十多户四十多人居上房西井。
  四、长泰施必成支系
  施必成,洪岱祖施光成之弟,元至大年间,兄弟分家,必成迁到长泰县陈巷雪美村石壁社开基。兄弟俩在洪岱和石壁互建一口规格一样高100厘米、长100厘米、宽120厘米的方形古井。石壁古井的井沿上刻“至大辛亥施光成砌”,以示兄弟二人和子孙务须饮水思源,永不忘骨肉之情。石壁这口井也成为长泰施氏在至大辛亥(1311年)开基的实物见证。石壁施姓被称为“石壁施”,传到第十五世,那时因种种原因,施姓住不下去,很多户搬迁别地住。到清乾隆年间,留居到最后的一户施全一家也迁出,施全移居陈巷镇石室村三江溪社,又传九世了,人丁近百人。
  长泰施姓还有一部分居古农农场大埔后作业区和山后作业区、岩溪镇湖珠村、坂里农果场及武安镇登科社区,人口七十多人。
  五、漳浦施昭定支系
  漳浦施昭定,宋宣议郎。宋末(1280年)陈吊眼之乱昭定率一部族人到漳浦避难,卒葬漳浦。境地立一座“有宋宣义施公神道”的大石碑。这座在坑仔尾有七百多年之久的石碑还保存着,是昭定墓地的物证。昭定之孙施显材,后来成为漳浦施姓支系之祖,分传佛昙镇的人家村、桃园社、石古社、古坑社、新安村和湖西乡的前山社。明代时,施姓有二千多人。
  佛昙古称佛潭,又称浮南桥。在佛昙人家村前有一片广阔肥沃的田地称香山澳。与香山澳紧挨有一片小丘陵称香山。漳浦施姓而今大部聚居香山旁的人家村。在香山丘陵有上百座历代施公古墓,说明漳浦施姓历史悠久,香山一带的村落是早期施姓的聚居地。“香山”在早期就定为漳浦施姓墓碑标志和宗祠灯号。漳浦宗祠树德堂在人家村。字云:“淑德申宗祖,嘉谟宜子孙,习业勤为贵,礼贤仕圣君。”人口四百人。漳浦施姓支系还分居漳浦城关、绥安镇的罗山、后港和前亭镇的田中央,人口一百多人。
  明清时期,漳浦佛昙香山一带的施姓,有不少人过台湾。因为清政府严厉的迁界暴政,逼使临近海滨的佛昙施姓铤而走险渡海求生,台中施水阁先生的去台先祖漳浦人施评之父和一家人就是这样过台的。雍正、乾隆、嘉庆年间漳浦施评入垦台中,施天意入垦士林、施廷章(又名祖成)入垦士林、施主入垦台中在台湾经典著作里有记载。他们入台百多年或二百多年,后裔数千人。大陆改革开放后,台湾漳州籍的施姓宗亲不断有人来大陆旅游、寻根谒祖和投资办企业。
  六、云霄礁美施文祥支系
  施光缵派下二十八世施文祥,幼时因父亲早逝,由母亲即施蔡妈带其投靠漳浦的至亲施家,明成化年间施蔡祖妈再带文祥迁漳浦礁美(今属云霄),含辛茹苦,建家立业,为礁美肇基始祖。
  礁美,早期亦称乾美、招美社。清嘉庆年间,漳浦县划出云霄立云霄厅,从那时起,礁美村属云霄县陈岱镇管辖。礁美是个美丽富庶的渔村,而今大发展“海上田园”,即海滩养殖、浅海底贝类养殖和海上网箱养鱼及出海捕捞,收入不菲,三四层楼房林立。礁美滨东山湾,是优良的避风港,建了二级码头,每年有一千多艘次台湾渔船来礁美贸易,礁美为对台的前沿窗口,礁美村都姓施,人口四千五百多人,祠堂树德堂。他们很重视教育,是省级教育先进村,出不少优秀人才,如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施伟青,历任漳浦、华安县委副书记施待来,历任《大公报》记者、集美财经学校(后为学院)副校长施金权。
  由于礁美与台湾海上来往方便,所以礁美先辈明清以来过台湾定居的不少,如清乾隆年间入台的施威生和施良方五兄弟等。解放前过台湾有原参议员施鸿音,居台北还有施国安、施清华、施圆成。居台南有施金声。
  七、云霄县城关施姓
  云霄城关施姓之祖河仔墘老公(佚名),礁美八世,于清乾隆年间从礁美迁来,至今已传十二代,人丁兴旺。多年来,礁美又有很多户搬到城关住,与城关施融为一体,计九百多人。城关施姓重教育,出人才,不少人成为社会骨干,如原云霄县副县长施武弄、现云宵县副县长施仲达、龙岩市监察局局长施文旭等等,有的开店、办公司,颇兴旺发达。城关施姓解放前去台定居的有施食、施恩泽、施建、施瑶等等,施食之子施建宽为台南律师团副团长。
  八、东山县施姓
  东山县施姓,大多是礁美人在东山县工作的或从礁美村迁去的,有二三百人,分布西埔镇49人、铜陵镇57人、康美镇22人、杏陈镇66人、陈城镇15人、樟塘村36人、前楼镇11人,均属同宗血脉。
  九、龙岩厦佬施冠带支系
  漳州施光缵后裔,有一支在宋末元初陈吊眼之乱逃泉州后流转尤溪。元延祜四年(1317年)施冠带从尤溪迁龙岩县雁石乡厦佬开基,厦佬今称厦中村。厦中村有溪中社、东南社、桥墩社,施姓人口一千八百多人。从厦佬肇基祖施冠带起,传衍至今有二十一世,总宗祠追远堂。
  十、龙岩白沙施朝汉支系
  龙岩白沙施朝汉支系是漳州府龙溪县石美乡施坑(西崑)施元哲派下。三十三世施朝汉五兄弟在清初严历迁界时颠沛流离失散,五弟施朝汉流浪到龙岩白沙才定居下来,为白沙开基祖,在古谱里有记载。白沙宗祠光裕堂,白沙施子业一部分子孙移出距白沙40公里漳平县九鹏小车村居住,白沙施姓已传衍十五代,二地施姓人口计二百三十多人。
  十一、江西省上饶县花厅镇中坂施茂模支系
  施茂横,讳崧,漳州府龙溪县石美人,祖父廪膳生施士旦、字凝符。明末,清军与郑军交战,石美遭兵灾之难,施茂模被清兵抓去当挑夫,茂模途中逃出,往北奔走,流浪到江西省广丰二十四都才定居建家,成为这一支系开基祖。在江西雕的木刻版本《施氏宗谱》有详细记述。后裔今住上饶县花厅镇中坂村山前社,已传十二世,人口二百多人。
  此外,宋末元初漳州施氏有一支去广东,何处开基,情况不明。还有明末洪岱施伯诏移居玉融,先往玉融之涵谷,后迁玉融之镇东。后裔施大晁中康熙癸丑进士,施鸿纶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中乙酉解元玉融在何处亦不清楚。还有龙溪县石美施元哲派下,施涧闻(字吉苍)之裔孙施甫程(字明川),于明天启年间迁永安县西门外,迄今四百多年。这一支系现状亦不明。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第十九辑

《芗城文史资料第十九辑》

本书收录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委员会提案与文史委员会编写的芗城文史资料第十九辑,内容包含了前言,故地踪影,往事寻踪,人物春秋,姓氏选登,民俗记述,台岛践履,文献集萃,后记等反映漳州市中心城区的人文地理、物产风俗,反映社会的风貌。

阅读

相关人物

施正渊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施光缵
相关人物
施光成
相关人物
施必成
相关人物
施梦龙
相关人物
施昭定
相关人物
施文祥
相关人物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