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都指挥使沈世雄墓及漳州沈姓简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第十九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268
颗粒名称: 宋都指挥使沈世雄墓及漳州沈姓简述
分类号: K250.657
页数: 7
页码: 227-233
摘要: 沈世雄,字仁杰,南宋都指挥使。其墓茔位于漳州市区北郊凤高山。墓园面积3000多平方米,主墓面积约120平方米,是沈世雄与陈氏合葬墓。墓茔呈风字形,民国十七年重修,全部水泥筑建。墓莹右上方建长方形“孝子亭”,褒扬沈世雄子沈声振的孝行。墓茔左下方有著名画家、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沈柔坚题字的“沈世纪纪念堂”,介绍沈氏开漳始祖沈世纪等的业绩。墓园四周翠竹茂密,宁静肃穆。每年正月十五日举行祭祀活动,参与者有省内外沈姓裔孙多达千人。上世纪90年代始,屡有台湾沈氏后裔前来谒祖祭拜。沈世纪足智多谋,骁勇善战,恩威并济,先后抚绥36寨,朝廷赐名沈勇。尊沈楸为诏安沈氏开基祖,沈世雄为二世祖。现存的沈世雄墓成为沈姓血脉的纽带。
关键词: 沈世雄墓 简介 漳州

内容

沈世雄(1144—1195年),字仁杰,南宋都指挥使。其墓茔位于漳州市区北郊凤高山。墓园面积3000多平方米,主墓面积约120平方米,是沈世雄与陈氏合葬墓。墓茔呈风字形,民国十七年(1928年)重修,全部水泥筑建。墓莹右上方建长方形“孝子亭”,褒扬沈世雄子沈声振的孝行。亭中立石碑数通,有清乾隆五十七年(1729年)“龙溪县示禁碑”(保护碑),有民国十七年(1928年)“龙溪县政府57号禁碑”(保护碑),和当年(1928年)国民党新编第八军军长沈向奎、营长沈上清等沈氏裔孙发起的“重修凤高山二世祖都指挥使公坟莹志碑”。墓茔左下方有著名画家、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沈柔坚题字的“沈世纪纪念堂”,介绍沈氏开漳始祖沈世纪等的业绩。墓园四周翠竹茂密,宁静肃穆。每年正月十五日举行祭祀活动,参与者有省内外沈姓裔孙多达千人。上世纪90年代始,屡有台湾沈氏后裔前来谒祖祭拜。
  沈世雄先祖沈世纪,又名彪,河南光州固始县人。能文善武,初为县案牍吏,后投身军旅。唐总章二年(669年),沈世纪以营将职随岭南行军总管陈政入闽平泉、潮间“蛮獠啸乱”。沈世纪足智多谋,骁勇善战,恩威并济,先后抚绥36寨,朝廷赐名沈勇。当时平闽入漳的将领陈政病逝,其子膺扬将军陈元光代领其众,出师潮洲,沈世纪率部随征,终平“广寇”,后陈元光奏请朝廷置漳州,设行台于南诏,沈世纪奉命屯驻,领众开拓村落,营农积谷,广植桑麻,发展生产,对开漳作出贡献,官辅佐中郎将玉铃卫将军。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追封沈世纪为威武辅美将军,绍兴十六年(1146年)加封殿前大将军武德侯。漳州沈姓尊沈世纪为开漳始祖。尊沈楸为诏安沈氏开基祖,沈世雄为二世祖。现存的沈世雄墓成为沈姓血脉的纽带。
  漳州沈氏主要分布于诏安县、平和县、南靖县、东山县、龙海市、华安县、芗城区等地。沈氏在诏安十分昌盛,有“沈半县”之称。诏安县沈氏派系有吴兴衍派、固始家风、梅州衍派、韩水分支、清苕衍派、霅渚家声、三善宗风、梦溪家声等,反映各派系的来源与分布。漳州沈氏还分布在广东、辽宁、甘肃、江西、浙江、四川、湖南、北京、天津、上海、台湾、香港、澳门及泰国、新加坡、韩国、日本、美国等30多个国家与地区。
  沈姓裔孙注重文化教育,历代人才济济。自宋至清,漳州出进士沈鈇、沈廷辅等14名,出举人沈水、沈仁等18名。明代沈鈇与沈起津是父子进士。沈鈇初任顺德知县,后升九江知府、礼部主事等职,生活俭朴,为官清廉,为人刚正不阿,“赏慕海刚峰(海瑞)为人”。戏剧家汤显祖称赞他“兴文既以郁,勉身能自清”。布政提学使薛士彦赞他“清风劲节,楚粤著声”。沈鈇告老回家,热心公益事业,他协同县令解决被富豪侵占的学田,年可收谷2000余石,重归官学所有。他又倡建文昌、文公诸祠,以兴学风。港头村是诏安通广东官道必经之地,海滩泥泞,行旅艰难。时沈鈇已逾古稀,力倡改为三合土路,并亲自督造。湖广道御史周起元称此举“普济两省,经营逾周岁,惠济及万年”。明末,“红夷(荷兰殖民者)横肆内地,海寇出没,桑梓罹殃”。沈鈇深感澎、台的重要性,他上书提出六策。《六策书》富有远见,切实可行,被著名学者顾炎武编入《天下郡国利病书》。沈鈇子起津,明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历任无为、广平、襄阳等郡县官、终池州推官等职,任中抑强制暴,关心民瘼,政绩显著。父子事迹都载入《漳州府志》。
  沈锦洲是诏安画派著名画家。少年北上学画,宗法宋院体画派风格,以工笔画牡丹著称。中年宗承徐渭写意泼墨淋漓的画风,兼工带写,“一祛局促涂泽之病,而出以凝炼浑朴之长,学者翕然宗之”。沈锦洲画作凝炼浑朴,布局严谨,用笔遒劲,赋色明丽。他喜作水墨花卉“牡丹”、“莲花”是他的拿手佳作。清代著名画家谢颖苏、沈瑶池都曾拜他为师。画家吴天章、谢赐章等也受其画风影响。沈锦洲在闽台画坛占有一定地位。
  近代沈氏出现一批才俊,诏安县沈瑞舟,光绪丁丑科(1877年)钦点二甲第九名御前花翎侍卫,民国初年孙中山任命其为少将;沈瑞舟第六子沈鸣阁,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令部次长、少将衔;沈鸣阁第三子沈珊,任国民党陆军军需处处长、少将衔;一门出三将军,一时传为佳话。
  明末清初,漳州沈氏裔孙陆续向台湾迁徙,为台湾经济、文化等的发展作出贡献。
  诏安县沈氏迁台的人物中,较有名望的有沈诚,明崇祯年间武举人,于明永历十五年(1661年)随郑成功逐荷收复台湾,驻守澎湖。康熙年间,沈扁随施琅收复台湾,并落籍台湾。沈参,清乾隆初年,入垦台南新营,子孙繁盛,为当地望族。沈元,入垦台南下营。沈绍宏入垦云林县。乾隆末年,沈目、沈举入垦云林斗六、苗栗苑里之后,县里东城、仕渡、五斗等地沈姓楸公派下子孙相继入台。目前南诏、深桥、太平等地沈氏在台宗亲繁衍已逾十万人。
  南靖县迁台主要是龙山镇竹溪沈姓。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始,有沈万全四世长房沈天眷、沈天庇及子沈元与孙沈升腾,沈天相次子沈宗教及孙沈肇兴迁台。七世迁台有沈国樵、沈朝清、沈朝骏、沈国贤、沈肇现及子沈脂郎、沈肇鞭及子沈国契,还有沈国贤、沈国赞等。八世迁台有沈一倩、沈一舒,任国桐及子沈一绿,沈国益及子沈一赐,沈国亨及子沈一芬、沈一味,沈国书及子沈一朱,还有沈一徐、沈一湿,沈一宅及子沈维送、沈登科,沈一银及子沈维拉,沈一禾及子沈维庆、沈维夺,沈一周长子沈维眼,沈一楼及子沈维苏,沈一流及子沈维森,沈一雁四子沈维序,沈一幸及弟沈维幸等。十一世迁台有沈应泉、沈应奈等,长房合计有46人迁台。次房宾梧派迁台有四世沈天明之子沈宗添,沈天宠之子沈子淡,沈子邦及孙沈肇北、肇番、肇利、肇符。五世迁台有沈宗养全家四口及沈肇涨、沈肇前等。六世迁台有沈有升及子沈天表,沈景宣及子沈国营,沈肇涌子沈名点等,次房合计18人迁台。四房杏滨派有五世沈仲詹及子沈带、沈茅、沈熟、沈宗文,沈广源及子沈跳、沈灏、沈菊、沈真和孙沈富;沈时春五子沈示迁台。六世有沈偃、沈傅、沈彭、沈亚、沈艺、沈丛、沈川、沈珍、沈鞍、沈甫、沈巍、沈翁、沈脾、沈肯、沈良、沈降、沈项、沈赐、沈典、沈顺等,四房合计32人迁台。
  又一批入台的沈姓后人是在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其时台湾回归祖国,1946年东山县东沈村沈应松、沈宇章等9户17人奉命赴台湾参与接管工作。
  历经明清两代繁衍,在台沈姓已有30多万人,沈姓后裔已遍布台湾各地。分布较多的县市是云林县、台南县、台北市、台北县、嘉义县。分布较多的市镇是云林斗南、台南新营、台北市松山区、板桥市、台北市大安区等地。沈氏迁台裔孙对开发海岛,做出了贡献。
  入台的沈姓名人有沈城、沈全期、沈耀初等。
  沈诚,诏安县人,崇祯初年武举人,官至总兵,永历十五年随郑成功入台驱荷夷收台湾,沈诚带兵军律森严,恩威显著,倾心下士,众从多归。他巡视台南、盐水港、下营、新营、白河、诸罗、他里雾(斗南),一路安抚,惩恶奖善,助民安家垦田,甚得民心。后沈诚在斗南大东里屯垦,领众大规模垦殖,因尽心安置入台垦民,福建沈氏族亲络绎而至。沈诚领众推行祖地先进的农业技术,使用祖地先进农具,并把祖地水稻、甘薯、蔬菜、茶果良种带去种植,使斗南一带生产大发展,成为丁财两旺富庶地区。
  沈全期,漳州人,明末朝廷郎中使,医术高明,为人耿直善良。他支持郑成功反清复明的民族气节,大力发动民众参加郑军。他随郑军入台,把医术奉献给台湾人民,收复台湾初期,疫病流行,全期入营地,走山村,为兵民治病。他诊病认真细微,许多病者药到病除。他还深入山地为山胞诊病,改善了移民与山胞关系,在缺医少药年代,沈全期倍受人尊敬,称他是台湾的“医祖”、“医圣”。
  沈耀初,国画大师,誉为台湾“十大艺术家”之一。民国时期,他应台湾画友的邀请,携60余件作品赴台展出,从此客居台湾。他秉性高洁,不逐名利,教书之余,寄情丹青,致志书画。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培养一批美术人才。有一年除夕,他作《鸡雏图》,题诗云:“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对汝长叹息,漂泊两关情”。寄托对家乡的眷恋与思念。他在艺术上崇尚扬州八怪、八大山人朱耷及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师,博采众长,又锐意求变、创新。他善于画花木、菜蔬、虫鱼、鸟兽、山水、人物,尤擅长鸡、鸭、鹅、芦雁,他的画形简意深,意韵新颖,凝重深邃。1973年,沈耀初在台湾历史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震动画坛,获台湾画学会最高荣誉“金爵奖”。1983年台湾评选十大美术家,沈耀初与张大千等并列入选。沈耀初曾在欧、美、亚、澳数十个西方城市举行画展,并在台湾省内各地举行个人画展或联展,都获得极高评价。沈耀初的国画,在台湾产生深远影响,是台湾画界一代宗师。最后叶落归根,终老故乡。
  台湾沈氏重视祖宗、祖地血脉传衍之恩,建祠堂、编族谱,回乡寻根谒祖探亲。台湾斗南镇沈氏按照漳州沈氏大宗祠模式择地建祖庙“泰安堂”(后改泰安宫),奉祀武德侯沈世纪及沈楸、沈世雄等先祖,按祖地之例进行春秋二祭(春祭农历正月二十二日,秋祭七月二十五日),沈氏聚居地埤麻、新仑、斗南、大东等地裔孙轮流主持拜祭,历年连绵不断。1995年云林县斗南镇沈氏宗亲寻根谒祖团一行,特地把300多年前,从漳州沈氏大宗祠持奉过台湾敬祀的沈氏开漳祖沈世纪金身,奉回漳州寻根谒祖,并到沈世纪、沈世雄祖墓祭拜,表达两岸沈氏同根同源一家亲。历年来,台湾沈氏回乡谒祖恳亲团络绎不断。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第十九辑

《芗城文史资料第十九辑》

本书收录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委员会提案与文史委员会编写的芗城文史资料第十九辑,内容包含了前言,故地踪影,往事寻踪,人物春秋,姓氏选登,民俗记述,台岛践履,文献集萃,后记等反映漳州市中心城区的人文地理、物产风俗,反映社会的风貌。

阅读

相关人物

郭上人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沈锦洲
相关人物
沈鸣阁
相关人物
郑成功
相关人物
沈天庇
相关人物
沈元
相关人物
沈升腾
相关人物
沈一舒
相关人物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