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可或缺的社会实践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第十九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263
颗粒名称: 三、不可或缺的社会实践课
分类号: K826.3
页数: 2
页码: 220-221
摘要: 其本意是要让在校学生接触社会实践与生产实际,以改变学生脱离实际,轻视劳动的毛病;同时在劳动中可以培养劳动习惯,培养劳动人民的感情。记得64年暑假到长泰县美彭大队、上花大队参加夏收劳动。回校后,同学们写“下乡心得体会”时,纷纷写上“忘不了下乡劳动这一课”,表示“一定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当然凡事都有个度,过则不妥。当年组织师生下乡劳动,时间过长,要求偏高,特别是和思想改造挂上了勾,确实是强人所难。这个教训值得记取。
关键词: 吴硕贤 简介 漳州

内容

上文提到,文革前学校根据上级的布置要求,都要利用寒暑假与节假日,按年段组织师生下乡下厂下部队,学工学农学军。其本意是要让在校学生接触社会实践与生产实际,以改变学生脱离实际,轻视劳动的毛病;同时在劳动中可以培养劳动习惯,培养劳动人民的感情。
  当时高二、三年是重点,时间短者一、两天(如送肥下乡),长者一、两个月(如支援“三秋”),下乡提倡“以艰苦为荣”,强调“三共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当时“三年自然灾害”刚过,农村生活条件较差,吃住十分艰苦,劳动强度很大。我班吴硕贤等拔尖学生因为都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下乡后都能经得起考验,普遍能够吃苦耐劳,表现不错。记得64年暑假到长泰县美彭大队、上花大队参加夏收劳动。不到一个月的功夫,城市的女高中生割稻的速度、质量就不差于农村妇女;本来“麦子和韭菜分不清”的男高中生竟能挑起一百多斤谷子飞跑,跟农村的强劳力比高低。真是“脸晒黑了,心炼红了”。师生访贫问苦时,倾听贫下中农的哭诉,终于懂得了解放前地主如何剥削农民,懂得广大农民贫穷落后原因。同吃同住,则培养了劳动人民的感情,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离开乡下时,当地农民敲锣打鼓放鞭炮相送,同学们则挥泪而别,其情景十分动人。回校后,同学们写“下乡心得体会”时,纷纷写上“忘不了下乡劳动这一课”,表示“一定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当然凡事都有个度,过则不妥。当年组织师生下乡劳动,时间过长,要求偏高,特别是和思想改造挂上了勾,确实是强人所难。这个教训值得记取。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第十九辑

《芗城文史资料第十九辑》

本书收录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委员会提案与文史委员会编写的芗城文史资料第十九辑,内容包含了前言,故地踪影,往事寻踪,人物春秋,姓氏选登,民俗记述,台岛践履,文献集萃,后记等反映漳州市中心城区的人文地理、物产风俗,反映社会的风貌。

阅读

相关人物

许志勇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