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六无城市”的追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第十九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231
颗粒名称: 漳州“六无城市”的追忆
分类号: K250.657
页数: 5
页码: 103-107
摘要: 追溯到五十年前的1958年3月18日,在漳州市召开的福建省除四害讲卫生观摩大会的闭幕式上,省委书记魏金水宣布:“漳州为基本实现‘六无’的卫生城市”1959年1月6日,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在漳州举行授奖大会,漳州市荣获国务院和全国爱委会奖状,被授予“爱国卫生先进城市”。其间,漳州先后接待中央卫生工作检查团和上海、江西、浙江等43个省内外代表团的检查参观,深受好评和赞扬。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政府专设卫生管理机构,重视卫生保健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
关键词: 漳州 卫生管理 六无城市

内容

追溯到五十年前的1958年3月18日,在漳州市(1985年7月改称芗城区)召开的福建省除四害讲卫生观摩大会的闭幕式上,省委书记魏金水宣布:“漳州为基本实现‘六无’的卫生城市”(“六无”即无蚊子、无苍蝇、无麻雀、无老鼠、无跳蚤、无臭虫)1959年1月6日,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在漳州举行授奖大会,漳州市荣获国务院和全国爱委会奖状,被授予“爱国卫生先进城市”。
  1958年3月24日《福建日报》在为漳州荣获“六无”卫生城市发表的社论《清洁卫生,人人振奋》中指出:“漳州市全体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经过顽强艰苦的斗争,成为我省第一个基本实现‘六无’的卫生城市,大大振奋了人心,为全省‘除四害、讲卫生’运动树立了先进的旗帜,作出了光辉的榜样”。其间,漳州先后接待中央卫生工作检查团和上海、江西、浙江等43个省内外代表团的检查参观,深受好评和赞扬。漳州成为“六无”城市的精彩照片上过《人民画报》封面,为漳州在全省第一个实现“六无”卫生城市写下浓彩重墨的一笔。六十岁以上漳州人对这一切都留有深深的记忆。
  新中国前漳州卫生状况极差:垃圾遍地,蚊蝇成群,臭气四溢,疾病流行。这个不满六万人口的城区,每年死于鼠疫、霍乱的达千余人。1945年洋老洲一巷本有300余人,一场鼠疫就死去200多人。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政府专设卫生管理机构,重视卫生保健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1953年成立了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取得了显著成绩。1956年党提出了“除四害、讲卫生”的政治任务。1957年,福建省党代会提出在五年内实现“四无省”的号召。漳州人民在市委领导下,决心彻底改变全市的卫生面貌,当时提出这样的口号: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大抓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奋战二个半月,成为全省第一个基本实现“六无”卫生城市。在相当一段的时间里,漳州果真“六无”了。
  老人们常说,当时漳州市把除四害讲卫生看作是一件大事,党和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每次召开党代会、人代会和扩干会都把卫生工作列入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1958年期间,时任市委第一书记康仲吉身体力行,还深入嘉禾街抓点;市长田庄兼任市爱委会主任,亲自带领干部扫街道;申文成副书记夜晚到郊区灭鼠;机关干部带头动手搞卫生,消灭卫生死角。实行“条条贯彻保证,块块包干负责”的办法,充分发挥各系统和基层单位的组织作用和积极性。
  1958年的卫生宣传力度很大,市里运用了黑板报、广播、展览会、报告会、漫画、标语等多种形式,开展除四害、讲卫生的宣传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市委工作组深入到街道居民小组组织两次全民卫生大辩论,用摆事实、讲道理,回忆对比、算细账的方法,如算生病花钱痛苦账,无病、无痛幸福账,让“除四害、讲卫生”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学校组织中小学生上街督导,小孩子童言无忌,常叫随地吐痰者,乱扔杂物者无地自容。
  在市委领导下,完善卫生组织机构,保障各项卫生工作的落实。除设立爱卫会组织外,各机关、工厂、学校、居委会也组织卫生委员会,由单位领导具体负责,组织战斗队伍,建立了卫生宣传队、劝导队、突击队、督导队。注意培训骨干,通过经常性举办短训班,利用节假日和晚上共培养和训练3253名卫生基层干部、积极分子和有关从业人员,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使除病灭害工作顺利开展。
  各单位还开展竞赛,组织评比,订立爱国卫生公约,行业制订卫生规则,树立“人人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新风尚。自居民小组至居委会、街道办事处以及全市各行各业定期检查观摩,设立流动红旗,每月检查一次,每季度总结一次,掀起学典型赶先进的热潮。各单位采取周检查、月小评、季大评的方法层层进行评比。每年评选表彰先进,1957年评出卫生积极分子900多人,1958年全市评出清洁户和最清洁户占全市居民户90%以上。
  当年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中涌现出一批卫生先进单位,根据现有可查的资料就有20多个,为全市普遍深入开展除四害讲卫生运动树立了旗帜,作出了榜样。记得当年嘉禾街居委会主任闵世珠向市委表态:“不吃不睡,也要搞好卫生,死角不除,决不收兵。”她组织一支由党团员和积极分子为主体的卫生突击队。他们分头找到全街67处死角,苦战了13个夜晚,清除垃圾163车。有的女同志在推车时闪了腰,有的年轻人被臭气熏得呕吐,还是劲头十足,坚持参加卫生大扫除。还有一个“全面跃进的红旗单位”一漳州市糕饼厂。该厂有职工352人,位于偏僻的互助路,毗邻前锋村,附近猪屎堆多得很,加上洼地多,水沟不通,俗称“猪屎窟”。不远的地方是屠宰场,糕饼厂生产原料粮、油、糖更是苍蝇的嗜好品,按说厂里一定是苍蝇满天。可是当中央卫生工作检查团深入检查时,从烤饼车间到糕饼车间,从冰糖车间到饴糖车间,从厕所到晒冰糖的地方,只看到蜜蜂却看不到苍蝇。时中央卫生教育所高所长感动地说:“糕饼厂这个卫生成绩得来真不容易啊!”
  翻阅当年的报纸、简报,发现群众捕鼠、灭蚊、扑蝇、挖蛹、捞蛆,维护公共卫生、除害灭虫的感人事例层出不穷。修竹街打破常规过春节,在正月初一、初二就发动群众打扫环境卫生,两天中清除垃圾1300多担。林漳兴老人虽然年近七旬,但立誓消灭鼠害,成为无鼠之家后,又四处寻找鼠洞,成为捕鼠能手,1957年一年共灭鼠1200多头,大同街居委会主任洪英带领群众两个月里共挖蛹灭蝇30多斤。第一联合诊所医师李顺安不单是消灭蚊子,还细心地鉴别蚊种,寻找蚊源,直到消灭孽生场所方才罢休……
  又见五秩春风度,别有鲜花满庭芳。时光流逝,但人们心头珍藏的五十年前的记忆,抚今追昔,仍有不少的感慨。讲究卫生,除害防病永远是人民群众所渴求的,正是顺应民心的大好事。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第十九辑

《芗城文史资料第十九辑》

本书收录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委员会提案与文史委员会编写的芗城文史资料第十九辑,内容包含了前言,故地踪影,往事寻踪,人物春秋,姓氏选登,民俗记述,台岛践履,文献集萃,后记等反映漳州市中心城区的人文地理、物产风俗,反映社会的风貌。

阅读

相关人物

郭谋忠
责任者
冯水国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魏金水
相关人物
康仲吉
相关人物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