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知青上山下乡政策的全面调整(1973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第十九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222
颗粒名称: 三、知青上山下乡政策的全面调整(1973年)
分类号: K250.657
页数: 3
页码: 79-81
摘要: 1972年,几位不同岗位上的知识分子上书毛泽东,其中以福建莆田县的小学教师李庆霖上书毛泽东一事最为影响力。以此为契机,全面调整知青上山下乡政策被迅速提上中共中央以及国务院的工作日程,从而掀开了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重要篇章。学习中央30号文件后,按照上级布署,漳州市委开始调整知青政策。1973年10月25日,市委加强了知青上山下乡领导小组的力量,由市委第一书记直接负责并任组长,同时决定成立“福建省漳州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并于1973年11月1日起启用新印章。1974年8月,接上级通知统一改称“中共漳州市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
关键词: 知识青年 漳州 下乡政策

内容

1972年,几位不同岗位上的知识分子上书毛泽东,其中以福建莆田县的小学教师李庆霖上书毛泽东一事最为影响力。以此为契机,全面调整知青上山下乡政策被迅速提上中共中央以及国务院的工作日程,从而掀开了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重要篇章。
  1973年6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21号文件,并将李庆霖的上书和毛主席的复信以及5月17日中共福建省委向全省各级党组织发出的《关于认真学习毛主席给李庆霖同志复信的通知》,一并传达到全国上山下乡的知青和广大群众中去。1973年6月22日~7月15日,漳州市上下开始传达中共中央21号文件以及省委11号文件。7月16日~7月22日,各街道公社开始组织上山下乡知青和居民揭发问题,最后形成材料上报市委。基层公社传达中央21号文件的详细情况,据市区新桥公社1973年7月12日一份情况简报摘要如下:1973年6月22日~7月15日,全公社传达14000人,占总人口94.6%,历年知青倒流人员281人全部参加学习,各街道共召开群众大会64场,各居民小组会210场,共有71846人次。
  1973年6月22日,全国第一次知青上山下乡工作会议终于召开,会议形成《关于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的报告》和两个附件《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1973年到1980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初步规划》,送毛主席圈阅后,以中共中央30号文件转发全国,之后全国各地掀起热火朝天的宣传庆祝活动。各地相继召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学习中央21号文件和30号文件,分析工作形势,交流经验,认真检查存在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大批工作组、检查组被派往基层知青点,宣传落实知青政策。
  学习中央30号文件后,按照上级布署,漳州市委开始调整知青政策。其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1973年10月25日,市委加强了知青上山下乡领导小组的力量,由市委第一书记直接负责并任组长,同时决定成立“福建省漳州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并于1973年11月1日起启用新印章。1974年8月,接上级通知统一改称“中共漳州市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其二,自1973年11月开始,对历年知青上山下乡经费进行大规模清理,随后针对清理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凡被挪用、私分、冒领侵吞、误拨重拨的下乡经费,一律追回。其三,重判严惩,按照1973年中发[1973]30号文件精神,举行公判大会,严厉惩处了一批摧残迫害下乡知青的罪犯。其四,根据中央1973年30号文件和省委[1973]20号文件精神,对1972年以前下乡知青的生活困难进行补助,凡1962年至1972年下乡的知青、社会青年,并且包括由城镇回原籍农村落户的知青,能坚持在农村的都是补助对象,补助起点统一从1973年7月15日起,至1974年6月15日止为第一年度,生活不能自给的每人每年补助100元,没有建房的每人补助200元,同时还补助发放了口粮,医药费以及布票等,与华安、长泰县有关方面协调,解决了知青与当地农民同工同酬、无故克扣工分以及给予知青自留地等问题。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第十九辑

《芗城文史资料第十九辑》

本书收录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委员会提案与文史委员会编写的芗城文史资料第十九辑,内容包含了前言,故地踪影,往事寻踪,人物春秋,姓氏选登,民俗记述,台岛践履,文献集萃,后记等反映漳州市中心城区的人文地理、物产风俗,反映社会的风貌。

阅读

相关人物

陈金资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