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址幽雅陶冶情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第十九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207
颗粒名称: 校址幽雅陶冶情操
分类号: G649.299.57
页数: 2
页码: 43-44
摘要: 漳州的书院注重选建在风景幽雅的地方,有的虽假寺、庙、祠、观为院址,也远离尘嚣,环境静谧。书院主要设置有礼堂、讲堂、花厅、斋舍、藏书阁等。还有藏书阁,有经、史、子、集数千册。书院建有“三近堂”、“乐性堂”、“与善堂”③等。“三近堂”以近山近水近月,比喻修身应“好学、力行、知耻”,反映黄道周“学、知、行”统一的教学主张。“乐性堂”是寓“知性为乐”之意,是黄道周及门人讲习、研讨之所。黄道周认为“明理知性”是最大的乐趣。黄道周希望门人从先圣、乡贤的思想学到“道义之善”,并施于他人,使社会达到“至善”的境界。黄道周以幽美的环境及建置的寓意,陶冶人的情操与德性。
关键词: 教育 书院 漳州

内容

漳州的书院注重选建在风景幽雅的地方,有的虽假寺、庙、祠、观为院址,也远离尘嚣,环境静谧。书院主要设置有礼堂、讲堂、花厅、斋舍、藏书阁等。
  丹霞书院位于城内东南丹霞湖畔,清同治三年(1864年)因兵燹被焚毁,书院迁考棚旧址。光绪十六年(1890年)汀漳龙道尹刘倬云提议在原址复建,并捐俸银400两为首倡,各县纷纷捐款,次年落成,共花银1万3千多两,复建后书院扩大一倍。书院前面丹霞湖北边临水建半月楼,寓近水楼台先得月之意,对岸有威镇阁、魁星阁,湖中有拱桥连成一体。湖畔林竹苍郁,垂柳成行,四季花香。书院正中为讲堂,祀朱熹牌位,以纪念朱子知漳之功绩,配祀黄勉斋、陈北溪、王东湖、陈布衣等乡贤。堂两边各建房8间。左边有功德祠,立捐户牌位以志褒扬。右边有花厅,以供会客,还有办公室,院长卧室、书室。还有藏书阁,有经、史、子、集数千册。讲堂后面有斋房28间,供学生读书、住宿、用膳。
  邺山书院建于明崇祯末年,址在虎渡桥北侧,背靠邺侯山,面临九龙江。为黄道周倡建。书院辟有“邺园”,园中有“花园”、“迥廊”、“墨池”、“乳泉”,还有“幽雨谷”、“黄龙洞”、“兰谷洞”等。四周山水相映,古树围绕,环境雅致。书院建有“三近堂”、“乐性堂”、“与善堂”③等。“三近堂”以近山近水近月,比喻修身应“好学、力行、知耻”,反映黄道周“学、知、行”统一的教学主张。“乐性堂”是寓“知性为乐”之意,是黄道周及门人讲习、研讨之所。黄道周认为“明理知性”是最大的乐趣。万物一体,人性相近,只要孜孜学习,真正明理,即可达到“善”的境界,而成为贤人。这反映黄道周的教学目的。“与善堂”是邺山书院的神堂。堂内列圣贤孔夫子、颜渊、曾参、孟轲、朱熹及漳郡名贤陈淳(北溪)、王遇、高登、陈真晟、周瑛、林魁、蔡烈等神位,是师生谒圣之所。黄道周希望门人从先圣、乡贤的思想学到“道义之善”,并施于他人,使社会达到“至善”的境界。黄道周以幽美的环境及建置的寓意,陶冶人的情操与德性。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第十九辑

《芗城文史资料第十九辑》

本书收录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委员会提案与文史委员会编写的芗城文史资料第十九辑,内容包含了前言,故地踪影,往事寻踪,人物春秋,姓氏选登,民俗记述,台岛践履,文献集萃,后记等反映漳州市中心城区的人文地理、物产风俗,反映社会的风貌。

阅读

相关人物

郭上人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