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南夫墓道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第十九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200
颗粒名称: 连南夫墓道碑
分类号: K877.45
页数: 3
页码: 16-18
摘要: 2006年4月19日,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携夫人及子女到漳州龙海马崎社祭祖,这是马崎社迁台连氏三百多年的第一次。连战一家在连氏宗祠向神龛行叩拜之礼,神龛祀漳州连氏鼻祖连南夫灵牌,连南夫神道碑也收存于连氏宗祠内。连南夫墓道碑现收存于龙海马崎村连氏宗祠内,碑高约150厘米,宽71厘米,双面铭文。
关键词: 墓道碑 连南夫 漳州

内容

2006年4月19日,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携夫人及子女到漳州龙海马崎社祭祖,这是马崎社迁台连氏三百多年的第一次。连战一家在连氏宗祠向神龛行叩拜之礼,神龛祀漳州连氏鼻祖连南夫灵牌,连南夫神道碑也收存于连氏宗祠内。
  连南夫墓道碑现收存于龙海马崎村连氏宗祠内,碑高约150厘米,宽71厘米,双面铭文。阳面镌“宋宝谟阁学士任广东经略安抚使谥忠肃连公墓道”;碑阴刻“霞漳连氏鼻祖讳南夫宋学士、赠太子少傅、谥忠肃,应山人也。绍兴间忤权相,宦寓于漳,隐郡东尚书峰麓,邱墓在焉。经六百馀年,乾隆丙申孟春,贤裔士琼、天柱、宗英、苍、世选等鸿族修封。宗英君之子胪声,吾弟庶吉士云从婿也,走书京邸,属余记。予重其请,为揭碑阴以垂不朽云。清踢进士出身荣禄大夫礼部尚书郡人蔡新撰。”这段文字写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距今已有230年,碑石是连氏族人一件宝贵的文物。清光绪版《漳州府志》对墓碑作了考证:“尚书峰之麓有连南夫墓碑,镌宝谟阁学士,‘谟’字恐误,文献通考载,奏议二本宝文阁学士连南夫著。考宝文阁自治平间已置,而宝谟阁至嘉泰间乃有此号,南夫之卒在绍兴年,似当以宝文阁为正也。”
  连南夫,其生平在《福建通志》、《续资治通鉴》、《漳州府志》等书中都有文字记载,但略有差异。综述各志籍要点作一简介。
  连南夫(1086~1142年),字鹏举,政和二年(1112年)进士,宣和年间(1120~1125年)曾二度出使金国,著有《宣和使金录》一书。完成使命后,上奏朝廷要求斩首刘延庆、童贯等,受到朝廷保守势力的排挤,被调离京城,出任濠州知州,此后陆续出任建康(今南京)、饶州、泉州、广州等地的地方长官。连南夫处身于南、北宋之交,是一位主张用军事力量收复失地的抗金派朝臣,他的玄孙连琇璇是一名为国捐躯的抗元英雄。
  据《漳州府志》载:“连南夫,应山人,累官至经略安抚使。知广州时,金人归河南地,南夫表贺,有‘虞舜十二州,昔皆吾有。商於六百里①,当念尔欺。’为秦桧所恶,谪泉州,寻隐居于龙溪尚书岭之麓,后因其葬于此地,而取名曰连山。连南夫五世孙琇璇,字居康,据家谱所载,与文信国天祥召募勤王拒元兵,于五坡岭②一族战死三十八人,而史书不传,忠义英灵几于磨灭,可胜浩叹!”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第十九辑

《芗城文史资料第十九辑》

本书收录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委员会提案与文史委员会编写的芗城文史资料第十九辑,内容包含了前言,故地踪影,往事寻踪,人物春秋,姓氏选登,民俗记述,台岛践履,文献集萃,后记等反映漳州市中心城区的人文地理、物产风俗,反映社会的风貌。

阅读

相关人物

江焕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连南夫
相关人物
漳州
相关地名
连南夫墓道碑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