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浦经幢初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174
颗粒名称: 莲浦经幢初考
分类号: K810.2
页数: 3
页码: 189-191
摘要: 莲浦经幢,亦称韩厝石塔,俗称“尚书塔”,今名“塔兜”,位于龙海市颜厝镇颜厝村东侧,今犹存。该塔通高4米,基座2米见方,为四方柱状须弥座,系供佛石造经幢。经幢由基座、下身、腰部、上身、塔刹等组成。下身为实心,有圭角、下枋、下袅、束腰、方涩、上枋等部分;腰部空心,有力士四柱支撑上身;上身为实心,有下枋、下袅、四面佛等部分;塔顶为仰式四莲瓣承托葫芦状塔刹。经幢雕琢浑古,形态雅致,古朴大方,应是宋代建造风格。
关键词: 漳州 古塔 莲浦经幢

内容

莲浦经幢,亦称韩厝石塔,俗称“尚书塔”,今名“塔兜”,位于龙海市颜厝镇颜厝村东侧,今犹存。该塔通高4米,基座2米见方,为四方柱状须弥座,系供佛石造经幢。经幢由基座、下身、腰部、上身、塔刹等组成。下身为实心,有圭角、下枋、下袅、束腰、方涩、上枋等部分;腰部空心,有力士四柱支撑上身;上身为实心,有下枋、下袅、四面佛等部分;塔顶为仰式四莲瓣承托葫芦状塔刹。经幢雕琢浑古,形态雅致,古朴大方,应是宋代建造风格。
  据《韩氏族谱》记载,经幢建于“夷金乱华”之时,则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之后,是宋代漳州韩氏开基中祖、户部尚书韩所建,故俗称“尚书塔”,其建造年代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塔口庵经幢”相近,是漳州宋代古经幢之一。塔口庵经幢尽人皆知,而莲浦经幢地处南部,方志无载。经幢亦无镌纪年,尤其莲浦韩姓于清同治年间全部迁徙他乡,因此,该经幢历史鲜为人知。
  《天宝略轩里韩氏家谱》和《南靖韩氏家谱》有记载:“皇宋开基中祖讳铉,字玉章,号莲浦公,公以明经中式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辛丑科第六名进士,历官中允侍御史,擢金紫光禄大夫、户部尚书,食邑长泰。公前在三平寺读书,施寺租,宝像与颜师鲁、颜颐仲二尚书并祀(于)后殿。《漳州府志》、《龙溪县志》选举记载:“韩,龙溪县人,宋宣和三年辛丑科何涣榜进士。”府志、县志与《韩氏家谱》记载相符。
  据印尼泗水《韩氏家谱》总叙载:“我韩氏之先盖自河南光州固始县人,始祖(韩器)膺部将,从唐陈(元光)将军守云霄,(后)徙居龙溪县莲浦之乡,传至宋时中祖讳,登宋徽宗宣和三年进士,官至户部尚书。时值夷金乱华(建炎三年之后),归家晦迹,政绩莫纪。居家建第宅,竖石塔,施三平祖师塑像立祀,与颜定肃公齐驱……”。以上可佐证:莲浦经幢为韩所建,建造时间当在夷金乱华间,史称“建炎之难”,则1129年之后所建。
  唐漳州韩氏开基始祖韩器、韩尧、韩求三兄弟,是韩姓入闽最早一支,其中韩器后裔随郡治迁徙,在龙溪县始安乡惠恩里居焉。宋淳佑间(1241-1252年),龙溪县始安乡惠恩里改称为十二三都,迨元泰定间(1324-1327年),韩铉十世大祖韩观佐留居莲浦,其十一世韩均德迁汀州(今长汀河田镇);十世次祖韩观佑迁居天宝辂轩社(今路边村)肇基,是以后韩氏流布主要的“幅射源”,今天宝、山城、龙海、龙文一带的韩姓人是其后裔;十世三祖韩观宁迁居漳浦水洋头,后分支诏安和福清东张镇一带。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十二三都下辖十四社,其中仍有莲浦社。时值世乱,倭寇犯境,韩姓人纷纷外迁,莲浦韩姓仅留居二十六户,另有一支十六世韩二元迁居二十六都后径社龙山寺边(今石亭镇后径村)。清乾隆间,莲浦韩姓居地更名韩厝前社,俗称“塔兜”,按漳州方言“兜”即家,意塔之地为韩姓之家。至清同治间(1862-1874年),韩厝前和后径的韩姓人突然消散,成为历史之谜。
  昔日莲浦韩厝前,今名颜厝前。莲浦韩氏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古迹,除莲浦经幢外,还有户部尚书韩墓,以及韩厝庙、塔兜庙、莲浦前庵(莲浦后庵和韩氏祖庙已废)等。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确定七个栏目,分别是“故地踪影”、“往事寻踪”、“民俗记述”、“人物春秋”、“邑人书架”、“姓氏选登”和“文献集萃”,以芗城区为基点,对于历史上发生的人、事、物进行搜集、整理。

阅读

相关人物

韩海榕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