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鏖战漳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142
颗粒名称: 太平军鏖战漳州
分类号: K250.657
页数: 11
页码: 42-52
摘要: 太平军鏖战漳州,遭到清湘军、淮军的围攻夹击,大部并入太平军侍王李世贤与康王汪海洋部,在夜幕中先头队伍悄然抵达漳州城下。自已也策马率众赶赴西门应战。也被蜂拥入城的太平军团团围住,太平军轻取漳州城。太平军入城后,郡民哪是太平军的对手,李世贤驻军漳州时“太平军轻取漳州城后”在攻取长泰、漳浦后进攻云霄县城,清守城同知史恩绶、游击英俊早已遁入莆美土城内,诏安县宰赵人成早在近邻平和县落入太平军手中时,云霄被太平军攻取后。赵人成调守备许天成到云、诏两县交界处防守,先后有饶平县、潮州1500多兵勇入诏助战。
关键词: 文史资料 芗城区 太平军鏖战

内容

太平军于1851年1月金田起义后,军事上节节胜利,1853年3月定都天京(南京)。太平军进京后,政治上出现腐败,大兴王府,热衷声色;争权夺利,内讧分裂;互相猜疑,自相残杀。上层的腐败、昏庸、分裂,造成军事上屡屡失利。1864年初,天京被围。6月天王洪秀全怀愤病逝。7月天京陷落。“太平军历时14年,转战18省,攻克600多个城镇”,给清封建王朝及西方势力沉重打击。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的失败,但在长江南北各战场数十万太平军,仍顽强抵抗清军的进攻。长江以南浙江、江西的太平军,遭到清湘军、淮军的围攻夹击,大部并入太平军侍王李世贤与康王汪海洋部,转战广东、福建。9月上旬李世贤、汪海洋率十多万兵由粤入闽,攻占武平、大埔、龙岩、永定,向漳州进军。
  轻取漳州城
  太平军李世贤部9月13日攻占平和、南靖后,在夜幕中先头队伍悄然抵达漳州城下。14日,太平军扮成农民模样,分散从西门入城,汀漳龙道道台徐晓峰闻报大为震惊,因他昨天还接到‘漳郡未有贼情’的报告。他急令总兵禄魁等带兵勇堵击,自已也策马率众赶赴西门应战。正当禄魁在天后宫与太平军接战时,策马冲杀而来的徐晓峰,也被蜂拥入城的太平军团团围住,被刺杀下马。漳州知府扎克丹布、龙溪知府钱世叙、游击沙肇修先后带兵勇来阻击,终因仓促上阵,寡不敌众,与禄魁等都死在太平军利刃下,太平军轻取漳州城。
  太平军入城后,地处城内东北一隅“马道底”郡民,封街堵巷不事太平军。这里郡民多从事打铁打铜业,民风尚武强悍。相持数日后,太平军发出警告,勒令拆墙开街通巷开店营业,否则武力征剿。但“马道底”郡民不予理睬。太平军终于使用武力,区区“马道底”郡民哪是太平军的对手,太平军冲入“马道底”见人就追杀,来不及躲避逃脱的都成为刀下鬼。“马道底”原来人烟密集,房屋店肆成片,被纵火烧成废墟。太平军给不归顺者下马威。
  李世贤进漳,他不住府署、道衙,而是以龙眼营“通元庙”为“侍王府”。该庙两进,后进两层,楼上一厅二房,范围狭小。此庙靠近九龙江西溪,地处偏僻,但交通方便,有利进退。李世贤,广西藤县人,在广西参加太平军起义,身经百战,屡以少胜多,后以“少勇刚强”被举为大将。1858年,世贤镇守安徽抚湖,力敌江南清军,保卫天京粮运,协同江北太平军作战。是年,太平天国设前、后、左、右、中五军主将,李世贤任左军主将,在安徽宁郭郡大破清浙江提督督办邓绍良部,天王论功晋封世贤为侍王。天京陷落,李世贤与汪海洋带10多万兵从江西征战广东入闽。10月15日李世贤在漳发谕“安民告示”,要“百姓名就其业,安居如常。不准兵卒下乡扰民,严令士兵和善待民。晓示逃避他方者返里,采尔甘蔗,收尔稻谷。要求下民纳贡,倘有玩忽法令不纳税者,大军必兴问罪之师”①。李世贤在漳州建立地方政权,“打算攻取泉州、福州,以争取海口”②。李世贤驻军漳州时,他不顾太平天国反侵略的主旨,“曾致函英、法、美公使,许以权利,约与共攻清朝”③。李世贤欲依靠殖民者力量,图谋再起。
  进军外围诸县
  太平军轻取漳州城后,乘胜向外围诸县进军,在攻取长泰、漳浦后进攻云霄县城,9月24日,列王朱义德率天将宋北斗、朱世芳等部兵临城下。清守城同知史恩绶、游击英俊早已遁入莆美土城内“办公”避难。乡绅陈时雍父子率乡勇义士400多人在“西门堡”迎战,因没战斗经验,人数悬殊又没援兵,被太平军分块围杀,几乎全军覆没,太平军顺利入城。
  诏安县宰赵人成早在近邻平和县落入太平军手中时,就与文武官员、乡绅共商对策,调集官兵,招募乡勇,加强城防,对各城门出入严加盘查。另设立义安局,专事捐输之责,以保兵粮饷款。云霄被太平军攻取后,赵人成调守备许天成到云、诏两县交界处防守,并向上告急救援。先后有饶平县、潮州1500多兵勇入诏助战。云霄太平军几次出兵,都无功而返。同治四年(1865年)春节,赵人成深入军营拜年,以银两赏劳兵勇。并在营盘之前设立祭坛,备办祭品,亲自沾香对交战中捐躯的兵勇奠祭,以激发斗志。
  春节过后,侍王从漳浦调1000名太平军援云攻诏。太平军战将黄虎在双溪口与清军接战,千名援军分队冲杀,清军败退。清军一番策谋后,主动出战,太平军黄虎率马队冲杀,清军诈败后退,黄虎率队穷追中了埋伏,四面被围后退无路,黄虎连中数铳,连同坐骑扑倒沙场。太平军败退回营。
  驻守平和的太平军丁太阳,闻报诏安清军主力集中云霄战场,城中空虚,带兵袭击诏安。2月17日,丁太阳部抵达朱家山,防守的兵勇不敌太平军,纷纷败逃。驻扎青龙山的乡勇闻讯自忖力薄,不战而散,太平军顺利进入大布寨村。消息传入县城,人心惶惶。县宰赵人成紧急知会武营,查点壮勇准备战军,传愈各村家长绅耆,组织精壮上城守卫。四更时分,城外呼喊之声由远而近,有本乡人喊开城门,欲入城避难,赵人成命发火箭照明细察,发现许多太平军偃旗潜伏,欲借开门之机破城。太平军见计谋被识破,遂扎营良峰山,伺机攻城。丁太阳见城高防守严密,力攻难下,暗令开掘地洞炸城。因掘洞有声,被清军发觉,连夜掘地用大石填堵。开洞炸城被阻,丁太阳继而秘密收买守城乡勇为内应。因有内应,丁太阳对城内情况了如指掌,又密令改道挖洞炸城。3月6日晨,一声巨响,地震城颓,火烟冲天,太平军趁乱攻城,城上内应的乡勇纷举白旗接应,太平军纷涌入城。清军急擂号鼓,催兵勇御战。城上城下一场大激战,县宰赵人成、把总叶胜华、都司郭世雄及其子、侄上城奋战,俱战死。漳潮分局方显庭、中军守备金占熊、千总关殿扬、武举沈龙章等俱在巷战中阵亡。“是役诏安死难者三千余人”④。
  火烧福宁寨
  “福宁寨”位于芗城天宝后园村西侧,建于明末清初,是为防卫战争、贼盗抢动、宗族械斗而建的。寨圆形两层,下层以花岗石砌墙,二层以三合土春筑。墙厚1.2米,寨门三个,大门朝南,门额镌刻“福宁寨”石匾。全寨上下二层有厅房96间。二楼设小窗,另有枪眼多处,以供了望与防卫。庭院有二口大井,水源充足。因是后园一带陈氏六房共建,又称“六房寨”。太平军进军漳州,“福宁寨”的六房族亲纷纷携老带幼、牵亲拉戚避入寨内。族长陈穹等从长远计,寨内储备大量米、麦、豆等粮食及柴草燃料,还组织青壮年守卫。
  太平军攻取漳州,西路以天宝山尾“胜陵楼”及“天宝寨”为据点,驻重兵守卫。“胜陵楼”距“福宁寨”只三四里路,初期各有戒备,但互不侵扰。一天,太平军开饭,照例“咚——咚——咚”击三通慢鼓为号,当太平军正吃饭时,“福宁寨”却擂起战鼓“咚咚咚……”,太平军以为是清军进攻,急忙丢下饭碗披甲应战,但“福宁寨”的战鼓却停了。此举激怒了太平军,派探子调查虚实。原来寨内只有百姓,没有驻兵,但藏有很多粮食。时太平军粮食短缺,几次向寨内要粮纳税,都遭婉拒。11月中旬刚过,太平军再次派人要粮,并提出最后通牒,不交粮纳税就采取武力解决。时清军已调兵入漳境征剿太平军。“福宁寨”民众认为太平军末日将到而置之不理。太平军终于采取攻寨行动,但都因寨高楼坚屡攻不下。太平军只得寻找破寨之策,他们砍下许多甘蔗堆在寨附近的山岗上为高台,向寨内探虚实,发现寨内人多拥挤,露天庭院也搭草寮住人。据此,太平军决定火攻。1864年11月28日,太平军用薄棺装炸药炸墙不果,继用茶壶装炸药抛向寨内,并射“火箭”引火。一时草寮纷纷着火,炸药又连连爆炸,大火烧向堆积的柴草,烧向楼房,寨内成了火海,哀号求救之声震传数里。许多寨民急中跳下大井求生,结果二个大井填满尸体。大火燃烧两天两夜,在寨中避战乱的2200多个男女老少,无一幸免。寨内的粮食也烧成灰烬。而今福宁寨废墟已成蕉园,但仍曾挖出被烧的黑米,黑麦。
  清军三路反攻
  清政府对太平军攻克漳州及各县,深感不安,加紧调兵布阵反攻。1864年10月下旬,福建提督林文察的先头部队副将惠寿率军先达漳州东郊。尚未立足就被太平军伏兵击溃。11月2日,林文察统率主力一万多人抵江东西岸,驻扎在万松关瑞香亭一带,意欲夺取万松关后进攻漳城。总兵曾玉明也率水师到江东一带待命,协同林文察作战。李世贤闻讯,于3日迅速带领2000精锐将士,抢占万松关上的岐山(今瑞竹岩一带),下半夜突然发起袭击。太平军居高临下,突闯清营,清兵措手不及,一片混乱,主帅林文察当场被杀,清军大部被歼。泊在江东的总兵曾玉明闻报,急带水师支援,也被太平军击退。
  清军损兵折将,闽浙总督左宗棠不得不入闽督师。为加强对太平军的镇压,左宗棠调兵从三路进攻漳州。一路从江苏调派提督郭松林、杨鼎勋部8000名淮军援闽。该军全部洋枪洋炮武装,自上海乘海轮到厦门,在海澄登陆从南路进攻漳州。二路命在闽西的王德榜部、在龙岩的刘明珍部东进,在永安的总兵刘瑞冕部南下,从西北部会攻漳州。三路是从浙江调3000名湘军,由衢州总兵刘清亮率领,从东郊进攻漳州。统计围攻漳州的湘军、淮军、闽军已达3万余人,且多是装备有洋枪洋炮的精锐部队。
  同治四年(1865年)3月初,左宗棠吸取林文察失利的教训,采取步步为营进逼漳州。3月16日,清军高连升、刘清亮部进驻东郊一带,李世贤率太平军和南靖援军分路出击,欲以优势兵力围攻清军。太平军虽勇敢冲杀,但经不起高连升部洋枪洋炮的攻击,伤亡甚众。李世贤再次组织攻击,受到高连升等部联合反击,后退又遭清军伏击,“阵亡三四千人,带伤以万计”⑤。24日清军王德榜部渡过九龙江北溪在浦南一带扎营,李世贤再次率军出击,阵斩游击钟元兴,但受对方排炮轰击,未能攻破清军营垒。从江苏乘船在海澄登陆的郭松林、杨鼎勋部,已进驻南乡古县一带。面对洋枪洋炮武装的清军,李世贤也集中军中洋枪洋炮队伍,于4月10日在古县一带,与郭松林、杨鼎勋部交锋。意欲扫下清洋枪洋炮队的威风,但清军以强大的火力发起猛攻,太平军的火器远不如清军,伤亡惨重而归。两军经连续的激战,太平军已处于明显劣势。时李世贤致英、法、美“共攻清朝“的函,也如泥牛入海。
  太平军溃败
  太平军面对清军合围,因南面有九龙江西溪为屏障,重兵守卫东、西、北三条防线。东线重兵驻守“楼内寨”、“东关”(市尾)一带,防止清军从东门进攻。西线重兵驻守“天宝寨”、“胜陵寨”、“靖城”一带,与南靖守军相呼应。北线重兵驻守“鳌头园”(今石亭鳌门)一带,可与西线太平军相接应,也防卫从浦南进攻的清军。太平军连营14座守卫“鳌头园”。4月20日,清军王德榜、刘清亮部向“鳌头园”发动进攻。因这里是起伏的丘陵地带,有利太平军隐蔽、防守,清军未能取得较大战果,急调洋枪洋炮队精锐郭松林、杨鼎勋部投入战斗。清军以洋炮对太平军营垒及山岗阵地猛烈轰击,一时硝烟弥漫,火光闪亮,“十四座营垒先后被攻破”,清军乘胜冲杀,太平军遍地横尸,一片狼籍,死伤一万多众,余部向南靖方向退却。清军追杀到天宝寨才收兵。
  太平军在漳州的主力部队受到重创,但仍坚守漳州城及东西郊防线。5月14日,漳州东郊的清军高连升、黄少春部向东线的太平军发动总攻。太平军因北线已失,军心浮动,士无斗志,清军迅速攻下东线重要据点“楼内寨”(今步文楼内村),大批太平军向漳州城方向遗退,清军乘胜进攻“东关”(市尾),又连败“东关”营垒的太平军。败退的太平军争先恐后逃入东城门,清军紧跟追击,夺城门而入。李世贤带领城内太平军与清军进行巷战,但已没法扭转败局。入夜,李世贤率余部杀开一条血路,从西门向南靖撤退,5月5日,清军重占漳州城。
  李世贤撤离漳州前,下令太平军余部往平和集结,但传令兵被清军俘获,“密令”落入清军手中。太平军向平和撤退,大队的清军接踵而到,李世贤率部且战且退,由于山路险窄,人多拥挤,在清军枪炮追击下,坠崖、落水而死者难计其数。李世贤也连人带马坠入河中受伤。李世贤、陆顺德余部退到南靖塔下,又遭清军康国器、王开琳部的攻击,有的战死,有的投降,李世贤只身从塔下逃出后,“刈去须发,密蔽山中,昼伏夜行”⑦。6月28日至广东镇平投汪海洋。汪海洋礼待李世贤,但他怕被李世贤取代,命人将熟睡中的李世贤及随从刺死。后汪海洋也在广东阵亡。至此,转战闽粤的太平军余部以失败告终。
  尾声
  太平军进漳到离漳,前后8个月,但这场战争给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据清光绪新增本《龙溪县志·兵纪》载,“同治三年九月,粤逆伪侍王李世贤由汀洲、永定一路窜入漳境,十四日陷郡城,大肆烧杀,城乡男妇老幼不屈死者数十万人。”清政府为纪念忠于清廷而死的官员、士绅、平民,建“忠义祠”于漳州城“下井巷”,祠前立石坊一座,陈启仁题写碑记。碑记镌载入祀者达2285人,但这只是死于战祸的一小部分。城郊就有多处埋骸义冢,多则万人,少则数千人。民国廿四年版的翁国梁《漳州史迹》就提及六处:在北厢南坑社义冢收埋遗骸六千余具;在北门外高坑社后,收埋有额颅者三千多具;在西门外西湖社义冢,收埋有额颅者计万余具。在西门外塔山,收埋遗骸以万计,建亭其上,题石柱楹联云:“草草一杯,万家烟火共;年年九月,满城风雨哀”⑧。义冢还有南门外、东门外等多处,埋骸人数不详。同治丙寅年(1866年)清廷钦赐被太平军烧死两千多人的“福宁寨”为“忠义乡”,在寨废墟上建“忠义堂”,在“忠义堂”左右边建两座义冢,并各立墓碑,碑面阴刻“钦赐忠义乡殉难男女之墓”,右款是“皇清同治丙寅年腊月”,左款是“六房众子孙立”。每年殉难日及清明节都举行祭祀、扫墓仪式。在“忠义堂”附近有条闽粤古道,路边立一道一米多宽,二米多高的石碑,上书“文官到此下轿,武官到此下马”,以示敬悼。火烧“福宁寨”距今100多年,后园陈氏后裔每年11月28日家家户户都备酒肴菜饭,在门口敬祀因战祸逝去的先辈,这不仅是告慰在天之亡灵,也教育后辈要牢记战争带来的灾难,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

附注

注: ①《漳州市志·附录》3520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11月出版。 ②③《太平天国史》第三册2092、2093页罗尔纲著,中华书局出版。 ④《诏安屠城记》51页,清吴梦沂编著,手抄本。 ⑤⑥⑦《漳州市志·军事》1907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11月出版 ⑧《漳州史迹》56页漳州图书馆出版,内刊2002年出版。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确定七个栏目,分别是“故地踪影”、“往事寻踪”、“民俗记述”、“人物春秋”、“邑人书架”、“姓氏选登”和“文献集萃”,以芗城区为基点,对于历史上发生的人、事、物进行搜集、整理。

阅读

相关人物

郭上人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