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的人力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096
颗粒名称: 漳州的人力车
分类号: K203
页数: 2
页码: 171-172
摘要: 旧漳州的交通落后,二、三十年代才有公共汽车,但只行驶于石码、浮宫、嵩屿、南靖、龙岩等地;小轿车属特殊阶层所有,车数极少;市内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人力车。有钱人出门坐在车上,脚踏车铃叮当响,神气十足。另一种是车行出租的人力车,是一般市民所坐的。人力车夫最艰苦,无论出日或落雨,规日拖车在马路,衫裤时常粘砂土。天光拖到日暗乌,计共剩无到二元。解放后,漳州的人力车已被三轮车所取代,踏车的多半是本地人,其中也有妇女,车夫称为工人。
关键词: 历史 人力车 漳州

内容

旧漳州的交通落后,二、三十年代才有公共汽车,但只行驶于石码、浮宫、嵩屿、南靖、龙岩等地;小轿车属特殊阶层所有,车数极少;市内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人力车。
  人力车有两种:有钱人自备专用的称为“黄包车”,装璜讲究,车篷是用油亮的黑色漆布制成的,车两侧的挡泥板和轮圈一律镀铬,座位两旁扶手处各有一盏锃亮的白铜车灯,又附一个可压放的橡皮喇叭。坐垫柔软雪白,有的还绣着花纹图样,踏脚板下装有车铃,车夫都是车主人雇用的年青小伙子,衣着整洁。有钱人出门坐在车上,脚踏车铃叮当响,神气十足。
  另一种是车行出租的人力车,是一般市民所坐的。车身用木板制成,赭红漆斑驳脱落,车篷破旧挡不了风雨,坐垫黄黑带灰,扶手只有一盏玻璃油灯,晚上点起来半暗半明。车夫多半是莆田人,佝偻着腰,身上套一件破旧的车号外衣,经常在街上流动招呼坐客。人力车夫的生活十分困苦,当时笔者曾用方言编一首民歌:
  人力车夫最艰苦,无论出日或落雨,规日拖车在马路,衫裤时常粘砂土。
  天光拖到日暗乌,计共剩无到二元。
  要饲囝,要饲某,又要交车租,
  袋仔剩无几占钱,无食点心饿北肚。
  解放后,漳州的人力车已被三轮车所取代,踏车的多半是本地人,其中也有妇女,车夫称为工人。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为福建省漳州市芗城文史资料汇编,包括古街史话、古镇史话、地方名人名事、金融史事、地方特产、往事回眸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陈郑煊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方言民歌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