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大师全集》发端在漳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072
颗粒名称: 《弘一大师全集》发端在漳州
分类号: K825
页数: 9
页码: 121-129
摘要: 我国近代八大高僧排在首位的是弘一大师。《弘一大师全集》福建人民出版社于一九九一年六月至一九九三年二月连续出版才完成。这部一千三百多万字,十大本精装的《全集》,重现大师的佛学思想、论述、嘉言、懿行,嘉惠后学,影响极其深远。漳州人刘绵松受音公大德感化,对恩师卓绝的梵行,无限崇仰。1960年10月28日,刘绵松突发大病,胃大量出血,体温下降至31度,全身僵硬,昏迷不醒,亲友皆谓必死无疑。
关键词: 弘一大师 轶事 漳州

内容

我国近代八大高僧排在首位的是弘一大师。《弘一大师全集》福建人民出版社于一九九一年六月至一九九三年二月连续出版才完成。这部一千三百多万字,十大本精装的《全集》,重现大师的佛学思想、论述、嘉言、懿行,嘉惠后学,影响极其深远。
  《全集》的前言有一段话这样写:“1947年,漳州刘绵松居士曾以个人之力,从事大师遗著,且已印出全集目录,并向国内知名学者丰子恺、丁福保、姜丹书、蒋维齐、范古农、陆丹林、姚宛雏征得序文。当时因材料尚未备足,又限于经济条件,无力出版。时光流逝,忽忽已经四十余年。”这段话说的是事实,回顾弘一法师的弟子漳州人刘绵松居士以无比热情搜集,编辑弘公(名演音)的著作,其含辛茹苦奋力工作的过程,可以施正渊提供1938年弘一法师卓锡漳州,九月离开后说起。
  漳州人刘绵松受音公大德感化,对恩师卓绝的梵行,无限崇仰。对大师才华横溢,出家前后丰富的佳作,认为十分宝贵,应予收集,编辑、印行,以广受诲。所以音师离漳后,他就着手搜集文稿,经过十个多月的努力搜求和整理,编出《弘一大师文钞》或称《全集》的目录。寄呈大师征求意见。大师在1939年农历十月二十一日复信云:“编辑文稿之事,由朽人自编,或用或删,排列定名,皆由朽人自己裁酌。名目决定不用文钞之名。手札、诗偈不编入。朽人编辑主旨在精不在多。仁者所辑之全集有百卷,披阅之,大失所望,精湛的仅数首而已,其他皆平庸、敷衍,毫无可取。朽人出家之宗旨,决不愿为文字之法师。编辑之事,乞勿视为重大,今日宜置之度外。”弘一法师虽然没有答应刘进行编辑文稿之事,但对刘锦松日前要求大师惠赐墨宝、文稿等等,在1939年农历正月十六日复信云:“此系小事,不必介意。”曾先后寄给刘墨迹三叶、拙书四种、丰子恺手札及马东涵居士印稿一本、石印心经一册、金刚经一册,弘师辑的“地藏菩萨灵感录”一册、警策身心之书《寒茄集》一册、清凉歌集一册及演讲稿数种。亦告诉刘:“数年前居厦门时,已收集不少可编入的材料,存厦门万石岩箧中。”刘十分珍重收藏这些宝贵材料。对于编辑之事,不敢违背音公旨意,而暂搁下。
  弘一法师圆寂后,杭州在抗战胜利后1947年举办了弘一法师生西五周年纪念会,触动刘绵松重新涌起编就大师遗著以作纪念的强烈愿望。他说:“音公为一代高僧,梵行卓绝,世上稀有,应有一套完整的文集来纪念他,使慧命懿迹垂世永久。”就继续多方收集材料,在漳找施慈航拿去音公致慈航手札十五封,又找与大师来往的人,也索去一些材料,还到厦门万石岩找材料去……。他在原有基础上作许多有益的补充后编出《弘一大师全集目录》向大师生前好友、知名学者姜丹书、范古农、丰子恺、陆丹林、蒋维齐、丁福保、姚宛雏诸公征求序文。诸公感刘居士之诚,于1948年纷纷寄序文来,还附许多有关的材料。当时因时局紧张,接着全国各地都解放。刘绵松在解放后忙于工作和生活俗事,编辑工作就完全停顿。
  解放前,1947年间,刘绵松通过南山寺一位法师的介绍引荐,与当时在上海市佛协工作的漳州人林子青居士通信,林子青系我国著名佛教学者,刘与之谈了编辑众所敬仰的大师的《全集》的愿望,得到乡兄林子青先生大力支持。林十分赞同家乡漳州做这件很有意义的大事,帮忙找一些材料寄去。但刘于解放后编辑工作停顿,也没有跟林先生通信了。
  刘绵松到1955年10月才继续与林先生通信。1956年11月他复林先生信,云:“承兄询弘一大师全集编辑情况,自解放以后,弟忙于生活俗事,编辑工作完全停顿。但此事十年来始终耿耿于怀,心中痛苦不已,深恐大师遗著散失也。”得知林子青兄愿意抽些时间给予帮助,他很兴奋,说:“有兄热心帮助,弟再用一二年时间和雇一人抄缮,就原有基础上继续工作,必能完成”。从此两方书信往来三十年从不间断,互相视为知己。林子青先生对刘的编辑工作诚心鼓励,刘工作每进展一步,都给予肯定;刘处境一遇到困难,即给予关心慰问;林对刘的请求什么也都有求必应。曾赠送一九四七年林子青重修的《弘一大师年谱》一册(香港版),并先后提供了:李叔同为沪学会撰文并系之以诗四首,还有音公在西湖之印藏及手书,音公遗偈及照片,音公致毛子竖、黄涵之、寄尘法师……等之手札,和音公一些旧友的通讯地址,还帮助翻译音师致日本其中堂书店的日文信,又代刘找有关的人借到《觉有情》合订本和雇人到北京图书馆(注:林先生1957年调北京中国佛协工作)抄录《海潮音月刊》及《净业月刊》里音公的遗著数篇寄下……等等。正如刘于1960年5月11日致林子青的信,说:“音公遗著之篡辑,十六年来,始终得到兄的鼓励,及工作上无限助力。兄相助之深,关怀之切,高谊盛情,使弟时时感念在心,永不能忘。”
  刘绵松在乡兄林子青的鼓励、帮助下,也得到性愿法师热心支持编辑经费,就下决心争取编就《全集》。他胃有疾,时常作疼,却不顾休息,长期利用工余时间,带病忘我工作。从1957年起至1960年,将已收集的大量材料,分类整理,重新编目。并雇请一人逐篇誊录,同时继续发函多方征求音公遗著,以搜亡补阙。到1960年4月,誊录者整整用了一年时间才将所有文稿抄录完,而《全集》也重新编就。依编辑先后,《全集》初稿,计有论述十五篇、法语三十六则、序跋二百一十七篇、碑铭六则、传志二十五篇、颂赞二十则、疏启八则、书简八百五十一通、诗词三十一篇、歌曲三十一首、杂著八十八则,合计六百六十五篇。接着,抄录的《全集》初稿的校正、核对、审订等等的工作量仍很大。
  1960年10月28日,刘绵松突发大病,胃大量出血,体温下降至31度,全身僵硬,昏迷不醒,亲友皆谓必死无疑。幸得医院抢救脱险,但从此体质愈来愈坏。胃仍时时作痛,食量日减,并伴气喘,十分虚弱,不能不杜门养疴。于是,《全集》初稿校勘工作暂停。至1962年,他才逐渐恢复编辑校勘工作,先抄一份新编目,寄给林子青先生。
  这时他企望《全集》能够出版,托人到处联系出版事宜和筹集出版经费,但都没有得到解决。当时有人提出,先印发《全集》目录,征求各方意见,以进一步修改,提高质量。印书之事,待机进行。后来,他就油印目录,自己刻写、印刷、摺叠、乃至装订,都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带病工作,《全集》目录印100本,每本23页46面,制作四个月才装订完。这是限于经济,尽管身体虚弱仍不得不一切都亲自动手。
  《全集》目录印好寄发林子青先生和音公旧友叶圣陶、丰子恺、姜丹书……,诸公,请求斧正。先后收到资深学者叶圣陶、尤墨君、马一浮、丰子恺、刘质平、吴梦非、范古农、潘天寿、林子青……复信,来信多是赞扬,也提了一些宝贵的修改意见。如某些应该删除、某些是误收的,歌曲类有四首非音公作品,应删去等等。马一浮老先生收到《全集》目录后,欢喜得什么似的,又是写信,又是题诗,今恭录其诗于下:
  题《全集》诗
  名句文身示法空 一花一叶总神通
  会看编满尘沙界 万行庄严在此中
  题句以志赞喜 蠲戏老人时年八十三(印)
  众长者还寄了不少音公旧时材料。由于不断发现新材料,底稿变动之处又不少。刘绵松为病穷二者拖累,校核、修改、增补工作进展缓慢,迟迟不能收尾。
  尔后,“文革”十多年中《全集》编篡工作再停顿,刘还把《全集》誊稿和音公手迹及有关资料装入箱中,转移妥藏。
  到1980年,沈继生先生在夏天和秋天,两度来访,想取《全集》初稿,刘在病中勉强接谈,没给誊稿。冬季,与刘深交的林子青先生专程从北京来探望,也想取去誊稿将它编辑完。刘在病中勉力交谈,也没有给。事后,刘自责与林以文字相知四十年,今一旦晤面,却连杯水之敬亦无,心甚不安。到1983年9月,刘突然胃大出血,送到医院,抢救已来不及,刘闭上眼睛与世长辞了。他一生珍守的音公手迹、遗著、《全集》誊稿与有关资料均令人痛心地流失了。
  刘谢世后,谁来编纂这部篇幅巨大的《全集》?所有关心这件事的人目光都投向林子青先生身上。
  漳州人林子青先生是研究弘一大师生平事迹的专家,早在1944年,大师圆寂后的第二年,他就出版《弘一大师年谱》一册,后来,他继续广泛收集资料,又重修。在1947年再出版增订的《弘一大师新谱》,由原来的236页增至344页。刘生前病中,对继他编就弘公全集的,也是寄托在林先生身上。林子青先生是终生致力佛教文化研究的研究员,责无旁贷愿担负续成《弘一大师全集》的光荣使命。
  1986年,发愿实现出版《弘一大师全集》的林子青先生,在泉州成立了弘一大师全集编辑委员会。选出赵朴初为顾问,林子青为编辑主任,圆拙、陈珍珍、沈继生为副主任,委员二十多人,他们齐心协心,奋斗三年,终于1990年冬举办的纪念弘一大师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的会上,福建人民出版社先印《全集》第一册送来呈现在参加盛会的海峡两岸佛教界众缁素大德和爱好艺术的人士的面前。
  林等在编纂这部大著的过程中,刘绵松虽然没把《全集》誊稿交给他,但林先生原本收集弘公的资料就相当丰富。今在刘的《全集目录》启示下,他千方百计,想尽办法,经过一番努力也将一些尚未收集的补收齐全,有些材料比刘还多。作为《全集》,刘绵松有的材料尚未备足,特别是体现大师佛学思想的对佛学典籍精到的校注,尚未收入。林子青先生深切了解大师的志向,以弘扬南山律学为己任。大师重兴南山律宗而成为近代中国佛教稀有的律宗高僧,大师对律宗典籍《南山三大部》和对于唐道宣之《三疏》、《三记》巨著,圈点校注至为精到。是无比可贵的珍品,所以编委会决定将这些校注的律宗典籍影印,编入《全集》,这是刘绵松及前人所未着手。在分类方面,林主编的《全集》分佛学卷,包括律学典籍校注、佛学著述。讲学卷,包括佛院教学,历次演讲录。传记卷,包括人物传记、塔铭、墓志。序跋卷,大师博览群书,所作序跋为数不少。文艺卷、大师于诗词、绘画、音乐、戏剧、书法、金石等方面无不精通,有杰出成就,出家前文艺著述甚丰。书法卷,大师书法独步冠时,卷中有不少是第一次精印的墨宝。杂著卷,包括所作题记、杂文乃至辑录的古德、古贤、法语、格言,别具特色。书信卷,所收集信札逾千通,以见大师日常生活之一斑。附录卷,各方对大师事迹、德行、轶事的记述和学术的研究,以及纪念文字,体现海内外对大师之所以景仰。内容全而真,而且编得科学,是世人共赞许的。这部洋洋大观、恢宏大著,影响深广,是目前的大师文集中规模最大、篇幅最多、收集最全的一部。
  当我们感叹《弘一大师全集》巨著问世之时,不能不怀念为此做出贡献的林子青先生和刘绵松先生。刘绵松(?-1983年)世居漳州新府路(今称共和路),幼时好读书,奉《四书》为经典,与学友吕畏哉交往甚密,得畏哉之父、名中医吕玉书赏识。1938年弘一大师居漳期间与吕玉书交谈颇洽,为吕所引见,刘绵松拜识弘一大师,此机缘成就佛弟子刘绵松对佛学更深入的学习、研究。弘一大师曾为刘绵松撰写《水仙花志》题写书名,可惜,因条件限制而不能出版。刘绵松一生素食、独身、信佛、精心研究佛教经典。弘一大师圆寂后,他决心整理出版弘公专著。解放以后,由于环境变化,刘绵松持事更稳重,奉佛于内心,但工作负责任,待人真诚有礼一如既往,故邻里对他的印象极好。他长期在街道居委会工作,担任文书、治安主任。他的人品、学品是值得称赞的。
  漳州这块美丽而富饶的热土,哺育了无数有作为的儿女。漳州人林子青、刘绵松为弘扬中华文化编辑《弘一大师全集》作出的贡献,给漳州历史文化、闽南文化添了值得记载的一页。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为福建省漳州市芗城文史资料汇编,包括古街史话、古镇史话、地方名人名事、金融史事、地方特产、往事回眸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施正渊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