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乡天宝镇新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069
颗粒名称: 蕉乡天宝镇新貌
分类号: F127.57
页数: 8
页码: 113-120
摘要: 天宝镇已有千年历史,据志书记载,宋大中祥符年间渔民邱鄯在九龙江得宝珠,郡守王冕贡珠朝廷,赐名天宝。宋理宗年间,里人郑玠考中京元,故天宝又名京元。宋以来天宝设圩称天宝圩,又称天宝市。明清属龙溪县廿一都,民国时期属龙溪五区。镇境背靠天宝山,面临九龙江西溪,主产稻麦蔗,盛产香蕉,素有“十里蔗园”之称,天宝香蕉以质优肉美驰名中外。1980年后,天宝镇改革产业结构,原来的“米粮仓”成为“万亩蕉林”;天宝山开发建成蕉柑荔桂“四大水果基地”。农村乡里出现二层、三层建筑时尚、装修新颖的民宅。天宝展现的新貌,令人刮目相看。农民精耕细作,科学种田,保证产量不断提高。这说明天宝镇各村的副业生产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关键词: 概况 天宝镇 漳州

内容

天宝镇已有千年历史,据志书记载,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2年)渔民邱鄯在九龙江得宝珠,郡守王冕贡珠朝廷,赐名天宝。宋理宗(1225~1265年)年间,里人郑玠考中京元,故天宝又名京元。宋以来天宝设圩称天宝圩,又称天宝市。明清属龙溪县廿一都,民国时期属龙溪五区。镇境背靠天宝山,面临九龙江西溪,主产稻麦蔗,盛产香蕉,素有“十里蔗园”之称,天宝香蕉以质优肉美驰名中外。1980年后,天宝镇改革产业结构,原来的“米粮仓”成为“万亩蕉林”;天宝山开发建成蕉柑荔桂“四大水果基地”。1990年后天宝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有各种企业300多家,镇区原只一条小街、一个圩场,已扩大为近一平方公里的新镇区,新建的水泥街道两旁各种商店鱼鳞栉比,邮电大楼、银行大楼、百货大楼、交通大楼、门诊大楼、中小学教学楼拔地而起,还有香蕉批发市场、建材市场、农贸市场。农村乡里出现二层、三层建筑时尚、装修新颖的民宅。天宝展现的新貌,令人刮目相看。
  由“米粮仓”到“万亩蕉林”
  朝廷赐名天宝,并没给天宝“得天独厚”。这里靠山近水,地势峭陡,高的台地怕旱,低的洼地苦涝,民谚说,“大灾三六九、小灾年年有”。解放前农户只能惨淡经营,广种薄收。解放后天宝大力治山治水,开展水利建设,对旱涝灾害进行综合治理,形成防洪、排涝、灌溉水利网络,改善了耕作条件。农民精耕细作,科学种田,保证产量不断提高。天宝人用智慧、科学、汗水改变自己的命运。
  民国时期,靠近天宝山区一带,大部种单季稻。以1949年为例,平均亩产约170多公斤;平原地区种双季稻,早稻亩产约140公斤,晚稻亩产约175公斤,年亩产315公斤。解放后,通过修水利,采用良种,推广适当密植,产量进一步提高,1957年单季稻都改为双季稻,早稻平均亩产183公斤,晚稻亩产249公斤,年亩产432公斤。上世纪八十年代落实生产责任制,推行科学种田,改造中低产田,水稻产量又有明显提高,1988年早稻亩产349公斤,晚稻亩产311公斤,年亩产660公斤。1989年后,加强吨粮田建设和高优农业项目实施。1997年早稻亩产465公斤,晚稻438公斤,年亩产903公斤,比解放前315公斤增加588公斤,增长一倍多,粮食总产5197吨。天宝镇是漳州粮果主产区,还种植大量香蕉、荔枝、龙眼、柑桔等名优水果,1990年前后,由于粮价偏低,香蕉价格较好,天宝的粮田逐步转种香蕉。
  天宝香蕉是福建名果,已有700多年种植历史,因天宝香蕉具有皮薄、味香、质甜、肉软、无蕊,含有多种维生素等特点,被誉为天然保健品而驰名中外。天宝香蕉的品种有矮蕉(度蕉)、天宝账蕉(白蕾)、台湾蕉、美蕉、粉蕉、柴蕉、墨西哥蕉、菲律宾蕉、广东蕉等17个品种。台湾蕉是上世纪30年代由山美村蕉农沈章发从台湾引进,几经选种培植改进,已成为天宝地区主栽品种,种植面积达80%以上。因品种优良在国内外很受欢迎。1949年全郊区香蕉的种植面积只1400多亩,年总产649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调整种植结构,1997年郊区种蕉面积达28425亩,产量31534吨。天宝镇种植面积最多,已成为“西溪香蕉基地”。天宝镇的山美、墨溪、珠里、天宝、张坑、洪坑、后园等村的洲地,天宝山下的仙都、埔里、过塘、盘谷、月岭的低丘、低山农地,相继改种香蕉。天宝镇1988年种蕉面积14321亩,总产14468吨;1997年面积增加为18811亩,总产18435吨,占全郊区产量的一半以上。
  1987年,在政府扶持下,建成“天宝香蕉专业市场”,沿319国道天宝地段有香蕉购销点近200家,形成以香蕉为主的水果批发大市场,起到了漳州水果收售的枢纽作用,年上市量近10万吨。远销省内外,出口日本、韩国。天宝香蕉经日方检测,认为“天宝香蕉属自然栽培型”,符合绿色食品要求,很受日本消费者欢迎。此外,天宝还有一批水果贩运销售队伍,设立200多个经销网点,销售网络遍及全国22个省(市)。销售渠道的畅通,使天宝香蕉的生产更具活力。
  由于天宝蕉畅销各地,种蕉收入优于种水稻,天宝镇稻田基本都改种香蕉,天宝镇由原来“米粮仓”成为“万亩蕉林”,是闽南香蕉基地。
  披荆斩石开发天宝山
  天宝山脉雄踞芗城、南靖、华安三县边界,山高壑深,峰峦陡峭,但面向天宝、浦南一带海拔二、三百米的山地则坡缓埔平,有利发展果、林、茶及粮油作物、畜牧等综合经营。1965年春,漳州市成立“开发天宝山指挥部”,制定了“全面规划、因地制宜,林果并举,综合经营”的开发方针,将山地划分给天宝、城郊、上墩、北斗等公社开发经营。农村社队实行“统一领导、小队联营,大队核算,自负盈亏”的经营方式,共组织38个耕山队,近3000人上山安营开发。
  天宝山坡缓埔平,但土瘠石头多,大小石头犬牙交错,小的用铁棍挖,铁锤打,铁钎开,大的要用炸药炸。有些山坡开一亩地要花三四百工。青年人是开山主力军,大家不计较“工分”,不怕流汗吃苦,只希望把天宝山建成“万宝山”。这些青年人与天宝山一起变化,荒山开成果园,他们有的成为农技骨干,有的练成打石师傅,有的成为炸石能手。按照开发规划,低坡地辟筑为有岸埂的农地,种植名优水果,较高的山腰岗峦地挖鱼鳞坑种林、竹。常年多雾的坡埔垦植茶园。至1965年底拓出耕地1650多亩,种上林、果、竹、稻、茶等。“文革”期间,耕山队大部撤散。
  1980年后,市政府再度号召开发天宝山,组织耕山队上山复垦,还组建“农业建设兵团”作为农垦专业队伍。同时拓建环山公路,由浦南经布坑、林场、盘谷接天宝,长达20多公里。并筑10多条山道直通各耕山队,方便运输及生产。1995年,天宝山除原有林场,热作所外,又有5个镇办果林场,45个村办场,30多个家庭果场,种植香蕉、柑桔、荔枝、龙眼、茶叶等作物及造林等。天宝山麓上下已逐渐形成四个基地:一是香蕉基地,主要是天宝香蕉基地、浦南香蕉基地;二是柑桔基地,主要是天宝镇基地、浦南镇基地、官山农场基地。天宝基地有镇果林场、大寨柑桔场、盘谷柑桔场、过塘耕山队、仙都村等。天宝镇柑桔基地1988年面积1520多亩,年产352多吨。1997年面积3563亩,年产6693吨。主要品种芦柑达70%,其他品种有蕉柑、新会橙、印子柑等。三是荔枝基地,有天宝荔枝基地、浦南荔枝基地、石亭荔枝基地三处、天宝基地包括盘谷、月岭、过塘、大寨、仙都、洪坑、张坑、后塘等村及耕山队。1988年面积1144亩,产量78吨,1997年面积1223亩,产量616吨。主要品种有兰竹、乌叶、早红、桂林等,有少量的糯米糍、桂味、妃子笑、密丁香。四是龙眼基地,天宝龙眼环山基地包括仙都、盘谷、月岭、洪坑、过塘、大寨、埔里等村及耕山队。1988年龙眼面积840多亩,产量1375吨。1997年面积4653亩,总产量1809吨。主要品种有乌龙、车璧、福眼、赤壳等。其他还有种茶、造林、养鱼、牧牛等。天宝山在逐渐成为“花果山”。
  发展乡镇企业加快镇区建设
  天宝镇过去注重农业,也重视副业。这里流传一段搞副业的民谚:“仙都养牛多,大寨织草袋,路边做棵卖,山尾作斗笠,塔尾生意人多,墨溪织麻袋,茶铺作大笠,五里沙打草鞋,后园编笠胎,洪坑打面卖,田寮菜基地,张坑猪母多”。这说明天宝镇各村的副业生产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随着时代的变化,天宝镇的股分制为主的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全镇现有企业300多家,占全镇社会总产值60%,拥有上千万元的企业3家,超500万元的企业5家,超百万元的企业13家。有二家“三资”企业。以天宝民政碾米厂、天宝珠里民政再生纸厂、漳州天珠食品厂、天宝珠里饼干厂、天宝镇建筑公司等15家骨干企业为主,组成粮食食品加工、木材纸箱加工、建筑、石材、茶叶等行业,形成商贸、加工、运输一条龙。集市贸易、交通运输也迅速发展,1993年拥有各类运输车400多辆,第三产业已发展到802家,成为一项支柱产业。
  天宝镇原只一条约一里长的小街(九一八路)若干条小巷及一个墟场。1980年以后,天宝镇经济迅速发展,镇区建设也加快。1984年天宝北环二号路建成,东接蕉香北路(龙湖桥),西至九一八路。同年建成九一八东路,东接蕉芗路,西至九一八路。1991年建成中学西路,南接319国道,北至天宝小学。1992年建成九一八路北段,南接市头亭,北至路边桥,路宽16米。1994年建蕉芗西路,宽16米。同年完成蕉芗路的扩建,路宽20米,新建的道路两侧建二至三层商住楼,一楼开店,二三楼住家。镇区商店鳞次栉比,商品多种多样琳琅满目,有各种家用电器、桌椅家具、服装鞋帽、文化用品、日杂用品、百货商品、中西医药、医疗诊所、饮食排档、各色糕饼、饭店酒家、美容美发、文化娱乐场所等等。
  天宝镇1992年在蕉芗路建成“天宝中心卫生院”,占地3000多平方米,有一幢三层的门诊大楼,一幢二层住院部,病房有30个床位。基本设施完善,方便农村病者就诊。1995年天宝中学新建一幢5层的教学楼,学校总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运动场等土地面积3.5万平方米,有30多个班,1300多名学生。天宝20所小学都建设新的二层教学楼,天宝中心小学还建一幢二层宿舍楼。在319国道线一侧建成四层的邮电营业大楼,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还有其他配套建筑面积196平方米,程控电话1000门。镇区兴建一座自来水厂,日供水量1500吨,铺设6.5公里的供水管道,镇区自来水普及率达90%以上,改善居民的用水条件和用水质量。镇区较显目的建筑有百货大楼、农业银行大楼、信用社大楼、镇政府大楼、交通管理大楼、供销社办公楼、税务所办公楼、派出所办公楼、电影院等等。还有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近百间店面的天宝香蕉批发市场;占地3150平方米的建材市场;占地316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等。天宝镇已由一条小街发展为一定规模的新镇区。民居大多是二三层的楼房,外观时尚、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水电通讯设施齐备,室内外装修新颖,让人们看到农村可喜变化。天宝镇现被建设部确定为全国500个集镇建设试点镇,这将促进天宝镇更大步地向前发展。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为福建省漳州市芗城文史资料汇编,包括古街史话、古镇史话、地方名人名事、金融史事、地方特产、往事回眸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方志文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