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
唯一号: | 130720020220005040 |
颗粒名称: | (二)“南太武武爿” |
分类号: | K250.657 |
页数: | 3 |
页码: | 50-52 |
摘要: | 老一辈社民说,文川文爿,南太武武爿,地理构成。意思是文川里出了文人缙绅,例如有清进士郑云麓定居,建立私家园林——可园。还有举人郑丹及郑厝、魏厝、杨厝都出了文人仕绅。南太武武爿的意思是只有粗人,粗人指的是贫困的干粗活的住民。妇女女红有扎插在头上的纸绒花、刺绣。小孩、妇女有捡猪粪卖的;也有收购猪粪转卖的,极少数人当店员、教师。虽然也有华侨、台胞,生活一般。南太武是武爿,还指的是抗战前和抗战初民性尚武。抗战胜利后已在外地当农场主,解放后受到处理。其实,南太武也出了个文人,就是住在韩厝的秀才韩景新。他在南太武办了塾馆,受到尊敬,不少学生做了他的义子。约于1935年逝世,送葬的干儿女多,盛传是“一百个契囝”。 |
关键词: | 武爿 南太武社 漳州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