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置、范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036
颗粒名称: 一、位置、范围
分类号: K250.657
页数: 2
页码: 47-48
摘要: 南太武社在漳州市区南隅,北接下田霞、东接新兴街、步营顶,南邻文川里,西南连良岗王巷,西接壤下沙。南太武社里有南北横贯小河,南接下沙下水道,北至马灶、新马路即今水仙大街一段,小河叫港仔,上世纪70年代以后,被填平盖房屋。北有马灶,从前有马厩,今为马灶路一段,路名从地名。东是刺竹骹,原称油车社。东南埔仔社,抗战前就只剩下几间平房和破旧庙宇,大部房屋倒塌,断墙碎瓦,甚至夷为平地,种了树。与“乌面土地公”相邻和庙前之间是店仔口。1958年后埔仔社内和“乌面土地公”征为漳州糕饼厂厂址。从庙前至刺竹骹是水田,面临水田的角落叫田仔墘,盖了一列平房,田地今建龙师附属小学。
关键词: 位置 南太武社 漳州市

内容

南太武社在漳州市区南隅,北接下田霞、东接新兴街(今解放路)、步营顶,南邻文川里,西南连良岗王巷,西接壤下沙。
  南太武社里有南北横贯小河,南接下沙下水道,北至马灶、新马路即今水仙大街一段,小河叫港仔,上世纪70年代以后,被填平盖房屋。全社有几个角落(称“角头”):(南太武)庙仔前是社落活动中心(不是中心位置),庙仔前南有横跨港仔的石桥,桥南叫桥仔头,桥北是水石龟(以水石龟庙为地名)、粪扫埕(因抗战前堆积粪扫出售而得此名)。北有马灶,从前有马厩,今为马灶路(水仙大道西段)一段,路名从地名。抗战前新正(春节)、娱春场叫“公爷街”,从公爷街(今南昌路)移设大马路(今新华南路南段)后,马灶曾有彩饰、马匹让人骑游。东是刺竹骹,原称油车社。东南埔仔社,抗战前就只剩下几间平房和破旧庙宇,大部房屋倒塌,断墙碎瓦,甚至夷为平地,种了树。南接“乌面土地公”(庙供黑脸土地神,这个角落就叫“乌面土地公”)。与“乌面土地公”相邻和庙前之间是店仔口。1958年后埔仔社内和“乌面土地公”征为漳州糕饼厂厂址。从庙前至刺竹骹是水田,面临水田的角落叫田仔墘,盖了一列平房,田地今建龙师附属小学(附南太武社示意图)。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为福建省漳州市芗城文史资料汇编,包括古街史话、古镇史话、地方名人名事、金融史事、地方特产、往事回眸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郭锦飙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
南太武社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