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眼营文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032
颗粒名称: 龙眼营文物
分类号: K250.657
页数: 4
页码: 39-42
摘要: 通元庙 在龙眼营的南端,靠近南市场四硿井,始建明代,庙祀奉晋谢安和其侄谢玄等。谢安,字石安,东晋陈郡阳夏人,少有盛名,四十多岁才出仕,后位居宰相。谢安任征讨大都督,指挥其弟谢石、其侄谢玄。淝水之战,玄任前锋都督,领兵八千,大败苻坚百万大军,创造了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后谢安拜太保,卒赠太傅,后人称谢太傅。通元庙正殿主祀广惠尊王谢安元帅,并祀谢府的谢石、谢玄、谢铁等四元帅,以及开漳圣王陈元光。前殿石碑及石柱镌刻对联和庙中文物在“文革”中遭严重破坏。
关键词: 龙眼营 文物 漳州

内容

通元庙 在龙眼营的南端,靠近南市场四硿井,始建明代,庙祀奉晋谢安和其侄谢玄等。
  谢安,字石安,东晋陈郡阳夏人,少有盛名,四十多岁才出仕,后位居宰相。当前秦强盛,太元八年(383年),前秦苻坚大军南下。谢安任征讨大都督,指挥其弟谢石、其侄谢玄。淝水之战,玄任前锋都督,领兵八千,大败苻坚百万大军,创造了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后谢安拜太保,卒赠太傅,后人称谢太傅。
  通元庙正殿主祀广惠尊王谢安元帅,并祀谢府的谢石、谢玄、谢铁等四元帅,以及开漳圣王陈元光。后殿供奉三宝佛及观音菩萨。前殿石碑及石柱镌刻对联和庙中文物在“文革”中遭严重破坏。仅存后殿石柱镌刻对联两对,前对曰:
  阃绩可铭,无待志乘之补。
  神庥长迓,从兹岁月维新。后对曰:
  德泽攸垂咸传固始,
  显灵如在永庇通元。
  清咸丰四年(1845年),通元庙住持僧慧照和尚募集增建后殿二楼。同治三年(1864年),太平军入漳,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在此设指挥部,因此,人称通元庙为侍王府。1986年被确定为漳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通元庙历代隶属于原漳州开元寺,住庙僧人均由开元寺选派。武功源于开元寺,历代相传,只授僧众,不授外人。自开元寺传衍的四十三世慧照祖师主持通元庙后,创立开堂派,后来庙僧也在外设馆授徒,开元寺武术遂流入民间。通元庙武术表演最著名的舞弄饶钹,这事老一辈漳州人妇孺皆知,弄钹可将钹扔出一楼多高而又收回掌中的另一个钹上,惊险地令观众叹为观止。至今如老一辈说到通元庙时,定会说那里的和尚弄钹非常厉害。2000年由龙眼营社信众发起重修通元庙倡议,经市文管办批准,在社众和信徒的捐资献力下,庙宇修葺一新。后殿楼上还有人占据暂无法维修,但梁柱蛀烂严重,甚有坍塌的危险。后殿有个后门可通南市场,后门的门牌为龙眼营2号,上额“通元庙”三字,两扇门原由油漆写着:“不必深山,亦可修身。”从这可知后殿过去为和尚念经作课的场所。
  龙眼营中段靠东南,门牌100号处有条小巷,一座在市区难于看到的微型小庙,小庙截堵住小巷,庙高约两米多,宽约一米多,分两层,下层祀奉“福德正神”土地公,上层供奉观音佛祖。原土地公是石制,古色古香,“文革”中为避过厄运,被社里人藏到井下,1994年6月,小庙重修才将石土地公取出祀奉,可是石土地公为古物,三年前被偷了,现祀奉的是泥塑的土地公。土地公后面墙上供奉三个镜框的画像,据社里人说这三个画像是对面的小巷搬来的,人称这画像为“三大王”,即李大王、熊大王、朱大王,不知何代人,听说这三大王原是做官的结拜兄弟,后来被害,请来这里是管那些迷鬼的,据说别处也有供奉这三大王。
  永定会馆座落于龙眼营西南侧,近南市街一带,会馆两旁原为空地,馆为三进三落独立大厝,花岗岩石大门框,门前矗立一对青石抱鼓,高门槛,如今只残留着约30公分高,典型的闽南一带士大夫府第格局。大厝门前面墙边有水井一口,供商旅往来行人饮用。大厝后侧,另有并排二间房,分别为永定人旅漳时身体染病时的疗养房和看护人的住房。据现已80多岁的永定老人回忆,其幼时来漳,住在永定会馆,会馆为前清时期在漳永定人集资捐建。会馆规模宏大,彰显了当时漳州已是一个闽西南政治经济重镇,也证明了永定人在漳拥有较多的人口,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地位。颇耐人寻味的是永定会馆中堂供奉的神明,不是通常会馆堂所供奉的关帝圣君,而是海上保护神妈祖。证明了当时永定人经漳州到海外谋生人口之多,谋生的艰辛和祈盼神明庇佑的心情。
  会馆前原有围墙,抗战时期增建为骑门洞两层楼房,现已为民房,会馆内已被改建面目前非,只有门前的青石抱鼓依旧静静地立在原处,黝黑斑驳,见证了永定会馆的兴衰。现在来漳经营香菇等土特产干货的闽西人,还聚居在会馆的周围。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为福建省漳州市芗城文史资料汇编,包括古街史话、古镇史话、地方名人名事、金融史事、地方特产、往事回眸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陈侨森
责任者
蒋林建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谢安
相关人物
漳州
相关地名
通元庙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