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观道上石堤展雄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025
颗粒名称: 澄观道上石堤展雄姿
分类号: TV87
页数: 3
页码: 23-25
摘要: 漳州石堤座落在九龙江西溪北岸的闹市街道——澄观道,东接草寮尾土堤,西连洋老洲土堤,全长2.17公里,是护卫漳州市区的防洪主干堤。漳州石堤于1959年底动工,1961年8月基本建成。40多年来,漳州市区未受洪水浸淹,彻底改变了“猪母撒尿大水来”的十年九灾的历史,保护了漳州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漳州石堤成了新社会的“漳州城墙”,给古老的汀观道增添了新景观,是漳州古城的“保护神”。漳州石堤的建设体现了芗城人民艰苦创业的伟大精神。1961年8月,高4.8~5.7米,顶宽1.2~1.6米的漳州石堤宣告竣工。自此,经过整修加固,经历了年复一年的洪水考验,40多年来,长堤巍然屹立,为漳州人民的生息和繁衍做出贡献。
关键词: 水利工程 石堤 漳州

内容

漳州石堤座落在九龙江西溪北岸的闹市街道——澄观道(今江滨路),东接草寮尾土堤,西连洋老洲土堤,全长2.17公里,是护卫漳州市区的防洪主干堤。
  漳州石堤于1959年底动工,1961年8月基本建成。40多年来,漳州市区未受洪水浸淹,彻底改变了“猪母撒尿大水来”的十年九灾的历史,保护了漳州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漳州石堤成了新社会的“漳州城墙”,给古老的汀观道增添了新景观,是漳州古城的“保护神”。
  漳州石堤的建设体现了芗城人民艰苦创业的伟大精神。全区90%以上的干部、职工轮流参加建堤义务劳动,成百的老人自动到工地敲碎石、送茶水;有10多支文艺队伍和医疗队,上堤边劳动边宣传、边治病敷伤;有一百多户居民,主动拆迁让地,保证堤防建设用地需要;有400多户无偿献出石料600多立方米,支持石堤建设。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当年有受益的郊区农民,年均投入堤防建设达280多工日,无受益的也年均支援60~80工日。全区投入的各种运输车辆(动力、兽力、人力)达2000多部,汽船3艘、木帆船30艘,水陆兼运,日夜突击。工地上开展了热火朝天的劳动竞赛。
  为确保石堤建设,当年在远离市区十多公里的“万松关”、“畚箕湖”建立了二个石料场。组织干部、职工、农民工3000多人,上山筑路采石。并在镇头宫、江东桥等地建立二处水运石料码头。解放军驻漳部队派出1000多名官兵和60多部汽车,参与运石筑堤。沿江的街道上堆满了筑堤石料,来自广东、晋江等地近2000名砌石技工,日夜施工。九龙江畔、汀观道上,到处洋溢军民的鱼水情谊。当时我国遭受自然灾害,国民经济处于暂时困难,群众口粮、食品十分紧缺,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自带粮食,不计报酬,不拿分文,自觉参加建堤义务劳动,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其精神令人敬佩。
  1961年8月,高4.8~5.7米,顶宽1.2~1.6米的漳州石堤宣告竣工。当年的9月13日,刚建成的堤防,迎来了首次特大洪水,在中山桥水位超警戒线4.06米,洪峰流量4160立方米/秒,洪浪漫过新、旧两座大桥,内涝持续10天的险恶情况下,堤防虽出现某些薄弱点,少量江水内涌,但长堤安然无恙。自此,经过整修加固,经历了年复一年的洪水考验,40多年来,长堤巍然屹立,为漳州人民的生息和繁衍做出贡献。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为福建省漳州市芗城文史资料汇编,包括古街史话、古镇史话、地方名人名事、金融史事、地方特产、往事回眸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徐苍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