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洲古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986
颗粒名称: 香洲古渡
分类号: K928.7
页数: 4
页码: 274-277
摘要: 香洲渡系清乾隆《龙溪县志》卷首的地图上在九龙江的北溪沿岸所标之“香洲古渡”。这个渡津,有关旧史志多少有谈及,因年代久远,早已被湮没。鲜为人知的“香洲古渡”遗址,在现今漳州芗城区浦南镇溪园村西南,附近尚有残石桥的桥墩,有石碑宽近尺,长尺余,刻着三字“香洲桥”。这些古地名多数今日依然存在。香洲渡、香洲社至少在宋就有了。清乾隆《县志》有香洲社的记载,可能消逝于清中晚期。从香洲税课局税额及征税的商品,可以看出古代在这北溪与龙津江要冲的香洲渡,是繁华地带,只是时间推移,它的声名已经在人们心目中消逝了,甚至对“香洲渡”这个词感到生僻。
关键词: 香洲古渡 漳州 历史胜迹

内容

香洲渡系清乾隆《龙溪县志》卷首的地图上在九龙江的北溪沿岸所标之“香洲古渡”。这个渡津,有关旧史志多少有谈及,因年代久远,早已被湮没。鲜为人知的“香洲古渡”遗址,在现今漳州芗城区浦南镇溪园村西南,附近尚有残石桥的桥墩,有石碑宽近尺,长尺余,刻着三字“香洲桥”。
  香洲渡位于香洲社。明嘉靖《龙溪县志》载:“二十三四都有金沙社、蓬洲社、香洲社、磁窑社、松洲社、吴浦社”等8个社,都在沿溪地方。清乾隆《龙溪县志》载:“二十三四都,宋游仙乡龙州里,统图十一,辖十二:曰陈宏、曰乌头门、曰磁窑、曰蓬洲、曰洛滨、曰杏林、曰松洲、曰张奇、曰寨板、曰银塘、曰沙建。”这些古地名多数今日依然存在。按明嘉靖《志》载,当年有个“香洲社”,该社及周边的人口之多,设渡口是必然。香洲渡、香洲社至少在宋就有了。
  缘何名曰香洲。南宋著名理学家陈淳(陈北溪)留有《北溪全集》光绪辛巳刻本,中有清人撰的《北溪先生祠墓纪略》载:“北溪先生相传生于香洲时,百草皆香。”可能“香洲”地名即源于这个传说。
  清乾隆《龙溪县志》卷二、页十二载:“蓬洲,宋陈北溪故里也,其隔江相对者为蓬莱,为香洲,长泰之水出焉。”蓬洲村今属龙文区朝阳镇,隔江相对今属芗城区浦南镇蓬莱村、溪园村及渡东村。香洲社可能由于历年洪水冲涮,河床移道被湮没,究竟何年消亡?已无考。清乾隆《县志》有香洲社的记载,可能消逝于清中晚期。
  古书籍有记述香洲渡的地理形势,如:《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一0九九载:“北溪,去城二十五里,源出延汀之界,合宁洋、龙岩、漳平之水下华崶,又合长泰之水,过香洲渡历峡中,出峡为柳营江,与西溪合流。”又清《漳州府志》卷四载:“九龙江上游有漫潭…自漫潭南流至香洲渡,又南出两峡,亘虎渡桥,为东偏险者柳营江。”古籍对香洲渡的方位已有较明白的论述,具体就是九龙江北溪出九龙戏水处的龙潭,南流过香洲渡,合长泰之水(即龙津江),出蓬莱峡即柳营江(江东)。这古津渡即在蓬莱社之上,溪园社之西南,东与蓬洲社隔江相望。
  香洲始称宋末,元朝于此设税务机构,说明当时这地方是商业繁华区,是九龙江北溪货物集散地中心点。《读史方舆纪要》卷九九载:“府北二十五里,有香洲税课局(明代,笔者注)元商务所也。明初改税课局,宣德中省,正统十二年(1447年)复设,成化十年(1474年)圮于水,嘉靖四年(1525年)革。”明万历《漳州府志》卷之十三·页二十一记载同上。《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一0九八载:“香洲税课局,在二十三四都,临溪,嘉靖四年(1525年)草。”清乾隆《龙溪县志》卷六载:“蓬莱渡、香洲渡(原注:旧有税课局),俱在二十三四都。”以上都说明香洲渡设有税务机构。
  九龙江北溪上游经华崶、漳平、宁洋、龙岩乃至延平(南平)、汀州(长汀)。东面龙津江流于此,其上游长泰、安溪。各路货物南下,出入口必经香洲渡,所以元明两代在这里设税务机构是合理的。清乾隆《县志》卷十五人物,载有元至正间邑人蔡淳以廕补香洲(税)务官,后以抚叛寇,功授长泰县尹事。元代政府奖励出口贸易,所以在香洲渡设商务所。到明朝洪武初在漳州府设税课司,龙溪县设税课局,即在香洲渡,其他县无设税课局,税课事一并由各县带管(见明万历《府志》卷五·页二十四)。嘉靖四年(1525年),裁革香洲渡税课局官,十五年(1536年)又裁革府税课司官,税课一并由府县带管(见万历《府志》卷五)。香洲渡设税务机构元明两个朝代,经过有200多年历史,关隘要地,时间之久,可见香洲渡设税务机构的重要性。
  万历《漳州府志》卷十四·页三十七载。“香洲税课局,岁办各色课钞,三千九十八锭四贯三百文。内(即其中;笔者注)商税钞二千九百四十八锭三贯七百六十文,窑治钞一百四十八锭三贯三百四十文,契本工墨钞一锭二贯二百文,有闰月除契本钞外……加钞。”香洲税课局占整个漳州府(包括龙溪、漳浦、龙岩、长泰、南靖、漳平、平和、诏安、宁洋等县)总商税额近四分之一,整个漳州府总商税课额据万历《府志》卷之五载:“每岁办商税窑冶等,一万四千五百一十九锭三贯七百八十一文。”
  香洲税课局商税的进出口商品有:象牙、胡椒、苏木、檀香、奇楠香、沉香、丁香、木香、乳香、没药、束香、孩儿茶、血竭、肉豆冠、白豆冠、片脑、降香、燕窝、犀角、鹤顶、玳瑁、珠母、鹦鹉螺、紫景、紫檀、乌木、番杵、番锡、黑沿、滕黄、毕拔、黄腊、水牛皮、黄牛皮、鹿皮、牛角、白藤、水藤、槟榔、子绵、棋子绢、孔雀尾、竹布、大风子、阿片、生铁、麻、苧、菁、棕、铅、铜、杉、竹、木等(民间日用的盐、米、鱼、菜不必抽税)。以上据万历《府志》。
  从香洲税课局税额及征税的商品,可以看出古代在这北溪与龙津江要冲的香洲渡,是繁华地带,只是时间推移,它的声名已经在人们心目中消逝了,甚至对“香洲渡”这个词感到生僻。以现代角度观察,香洲古渡所处地理位置的确是一大景观,上游是华安山区,水势汹涌,下游是漳州平原,浩瀚广阔,两岸青山对峙,江畔一片绿洲,不愧龙溪八景之一。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了漳州市芗城区新华西路史话、漳州刺绣、漳州布行名店、漳州中山公园史话、青年路的概况与变迁、何衙内始建时间及其他、修文路上史海钩沉、威镇阁古楹联补叙、北京路古街段史事钩沉、朱熹治漳政略、芝山三亭及其台堂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陈侨森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