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山三亭及其台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985
颗粒名称: 芝山三亭及其台堂
分类号: K928.7
页数: 6
页码: 268-273
摘要: 芝山坐落于漳州市区西北隅。其山脉发源于天宝山,古称漳郡主峰。芝山海拔69.2米,坡度一般10-25度,为圆缓低丘陵地貌特征,初名登高山。明洪武十三年,山上发现紫芝草,知府徐恭以为祥瑞征兆上表朝廷,后得赐“紫芝山”之名,并延至当今,通常称“芝山”。紫芝山有三峰,成鼎足之势,三峰之上分别筑有三亭,据清光绪《漳州府志》载,即:威镇亭,仰止亭,甘露亭。登临芝山三亭,鸟瞰市区全景,令人心旷神怡。芝山三亭历史悠久,文人墨客多有吟咏赞叹,不乏脍炙人口诗篇。清顺治末,海澄公黄梧重建,未几复毁。
关键词: 芝山三亭 台堂 漳州

内容

芝山坐落于漳州市区西北隅。其山脉发源于天宝山,古称漳郡主峰。芝山海拔69.2米,坡度一般10-25度,为圆缓低丘陵地貌特征,初名登高山。明洪武十三年(1380),山上发现紫芝草,知府徐恭以为祥瑞征兆上表朝廷,后得赐“紫芝山”之名,并延至当今,通常称“芝山”。
  紫芝山有三峰,成鼎足之势,三峰之上分别筑有三亭,据清光绪《漳州府志》载,即:威镇亭(后改名万寿亭),仰止亭,甘露亭。登临芝山三亭,鸟瞰市区全景,令人心旷神怡。绿树掩映之中,高楼大厦突兀而起,如同泼彩于绿底之上。芝山三亭历史悠久,文人墨客多有吟咏赞叹,不乏脍炙人口诗篇。
  威镇亭:明弘治间(1488-1505)建,嘉靖十九年(1540)同知谢絃重建,亭八角,可远望,亭下有古松数百株,蔚然深秀。万历十一年(1583),调浙兵驻漳,尽伐其树,山遂无草木,亭亦圮。明代都指挥杨勋有诗吟斯亭,诗云:“漳南威镇说斯亭,图箓相传应将星。东北帆樯接闽越,西南水陆会潮汀。天开形势关诸险,地走风雷号百灵。回首汉台千载下,几人功业鬓毛青。”
  明郡守陈洪谟亦有《威镇亭》一诗,抒登临远望之慨叹,诗云:“城上孤亭面面空,满城风景入亭中。溪流东下嘲声壮,山势西来地脉雄。边檄无虞征鼓静,黎民有喜岁时丰。公馀到此情无限,北极迢迢望未穷。”
  明漳州先贤郑怀魁亦有题《威镇亭》诗,诗云:“雄镇当年控上游,危城偏压曲城头。八窗云合晴看雨,万窍风生夏亦秋。潮汐遥通沧海气,乾坤中划大江流。向来岛屿烽烟尽,极浦渔歌有钓舟。”
  另一位乡贤陈范《威镇亭》诗题云:“上界危亭临睥睨,曾闻帷幄散芙蓉。巢边鹤破疏棂月,林杪风回万壑钟。南国自通瀛海贡,四郊已净玉关烽。泠然剩有沧州思,更上芝上第一峰。”
  清顺治末,海澄公黄梧重建,未几复毁。康熙五十二年(1713),郡守魏荔彤又建,改名“万寿纪恩亭”,并勒石为记。
  仰止亭:明嘉靖十四年(1535),知府孙裕以朱子祠由开元寺曲廊而进,心病之,乃从祠东另开一路,在东岗之半建亭,取名“仰止”。这就是仰止亭的由来。清代知县张懋建题诗赞道:“千载溯道原,泰山鲁邦瞻。系宋子朱子,仰止榜亭檐。卓哉贤太守,清漳教化渐。巡行披雨露,冰镜绝尘纤。先贤阐妙蕴,其要在静廉。兹当明幽独,无欲而心恬。”
  甘露亭:明嘉靖十六年(1537),甘露降,御史李元阳作表称贺,知府孙裕建亭以志符瑞。
  芝山三亭之外,尚有二台,即“临漳台”和“半漳台”。
  临漳台:在紫芝山顶,《漳州府志》云:“不知始自何代。”宋元丰五年(1082)摄守漳州之郭祥正,曾写下《临漳台道边松》一诗,记述芝山遍植青松之胜况,但未提及台事。诗云:“大义渡至漳城东,问谁植之我蔡公。岁久广阴如云浓,甘棠蔽芾安可同。六月行人不知暑,千古万古扬清风。”
  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崇礼知漳,公馀之暇,于重阳日与同僚同登紫芝山,并在临漳亭宴请诸僚,兴之所至,吟了一首七律诗《重九日宴临漳亭》。诗云:“九日追欢异昔年,强随时节到层巅。俯观殊俗身如客,平瞰丹霞势欲仙。故国伤心沧海外,行朝倾首碧云边。兴阑酒罢催归驭,四面风光合暮烟。”
  诗中亦未提及“临漳台”一事。可知此时有亭无台。
  宋绍兴六年(1136),廖刚出知漳州,值得注意的是他曾在《题临漳台》诗序中写道:“临漳台成,登眺久之,作二小诗。戊午九月二十一日,高峰题。”这里的戊午指宋高宗绍兴八年,即公元1138年,时廖刚知漳已进入第三年,也就是说,临漳台建于此时,建台的倡议者为廖刚本人。此诗序可补志书有关“临漳台”记载之阙失。诗云:“银河一派接天来,碧玉千峰照眼开。我欲乘槎访仙去,却疑身已在蓬莱。”“画栋岹峣倚翠微,玉箫声断紫烟飞。凭阑万里秋光老,谁会长吟久未归?”
  绍熙元年(1190),朱熹守漳,日登临漳台而乐之,欲筑读书室,未能实现,亦未有诗吟。但他的学生陈淳却有《临漳台》残句流传。诗云:“台前一带绕漳溪,台下回顾万象齐。”
  此前,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特奏名,龙溪李则,曾有题《临漳台》一诗,诗云:“亭枕临漳一水阴,半空云雾锁寒林。山从天宝来峦远,基辟开元历代深。”
  明代郡人林魁春也有一首《登台诗》,描述登临之时一览家乡溪山胜景之感慨。诗云:“六月清风秋满台,壮怀千古若为开。芙蓉隔水谁同赏?檞叶满山人自来。烟净海门明独屿,雨馀岭顶过轻雷。悠悠宇宙知何极,且为流光命酒杯。”
  有关临漳台的记述,需要补充的是宋宁宗嘉定十六年(1223),以朝散大夫出知漳州的危稹,曾在此台讲经,并建了一亭,取名“登高亭”。后来于理宗淳祐间出知漳州方来,为避漳州先贤高登,取廖刚“碧玉千峰照眼来”诗意,改“登高亭”为“碧玉千峰亭”。可知“临漳台”上亦曾有一亭。诗人曾留下很多有关“碧玉千峰亭”的诗作,惟不知废于何时。
  半漳台:在紫芝山半腰。宋元丰五年摄任之诗人郭祥正在写了《临漳台》一诗的同时,也写了一首《半漳台》的诗。诗云:“飞檐赤白压层丘,见尽漳南一半洲。倦步且来消午暑,穿云此去彻鳌头。”
  明代郡人汪有洵亦有《秋杪登台诗》,写尽半漳台上的一望秋色,发出无尽的慨叹。诗云:“禅林空翠湿青衫,济胜其如蹬道巉。心狎寒鸥忘世路,径依巢鹤老松杉。危亭势欲吞涛出,远处流翻似雪衔。绝顶放怀秋色暮,此生何处托长镵。”
  协梦堂:原在芝山朱文公祠左,明嘉靖十四年(1535)知府孙裕建。相传孙裕为大理寺正时,曾梦朱子嘱以遗事,不久,就由邵武改守漳。在拜谒文公祠时,由开元曲廊而进,感到不妥,“乃开道于祠东,循峰而麓以达通衢,即祠左建讲堂三楹,题曰‘协梦’。”并在东岗之半建“仰止亭”。
  芝山因其有三亭二台一堂诸多胜迹,所以历来是文人墨客登临赋诗的好去处,明巡抚南居益曾写了一首《视师海上漳中诸大夫招集芝山亭有赋》的七律诗,诗云:“缥缈孤亭向夕曛,莽苍云雾带潮奔。群峰涌地趋天宝,二水濴城控海门。郡辟日南人代古,深航月窟帝图尊。中兴有道方垂拱,鳄浪鲸波莫漫喷。”诗中描述了尽收眼底的漳州景色。
  明太守陈政中与探花谢琏、指挥夏泽及长老物外,在雨后的斜阳中,联袂登上芝山,写下《游威镇亭联句》一诗。诗曰:“重上危亭四望遥,诸山远近势迢迢。半空晴雨云连树,万顷风波水跨桥。载酒主人情独厚,投壶诸客兴偏饶。吟馀共醉归来晚,不觉斜阳五马骄。”
  漳浦王志道在与南中丞同登芝山后,也留下《陪大中丞南公登紫芝山亭》一诗。诗云:“千峰带郭敞亭台,万屏牙旗向晚来。日落风烟丹屿合,潮生楼槛紫润开。兵符肃静中丞节,军令分明仆射杯。鼓角不喧萧散甚,直将皂帽与追陪。”
  漳州卫徐銮在同友人登临之馀,也写了《杪秋登芝山绝顶即事》一诗,抒发心中无限感慨。诗云:“天畔孤亭接翠微,相将浊酒送斜晖。山中得句皆秋兴,局里谈兵未息机。风铎响随砧杵急,寒鸥影傍石城飞。攸然风吹云间发,十二峰头客啸归。”
  清代郡人陈珩,曾冒雨登山,写了《冒雨登紫芝山》一诗:“但得登临兴,何须待雨晴。山川同暮色,天地入秋声。落叶黄堆寺,飞烟白绕城。悠悠芳草外,牧唱动离情。”
  紫芝山名胜的诗话,留给后人的是无尽的遐想,可惜如今台废堂圯,就连盛名之下的三亭也仅存二亭,使后人误将日华峰上的日华亭归为三亭来记述(注:近代一些著述,将日华亭作为三亭之一,系误用史料),实在也是一种无奈的寄托。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了漳州市芗城区新华西路史话、漳州刺绣、漳州布行名店、漳州中山公园史话、青年路的概况与变迁、何衙内始建时间及其他、修文路上史海钩沉、威镇阁古楹联补叙、北京路古街段史事钩沉、朱熹治漳政略、芝山三亭及其台堂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李竹深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