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意学校 力倡儒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964
颗粒名称: 笃意学校 力倡儒学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3
页码: 219-221
摘要: 朱熹一生对教育与学术的贡献昭著,修建了当时全国四大书院中的白鹿书院和岳麓书院,创建闻名的考亭书院,还建立了武夷书院、紫阳书院、晦庵书院、建安书院。朱熹知漳,把“笃意学校,力倡儒学”,作为改变漳郡“俗未知礼”的方略。提出“身修家齐,风俗严整,人心和平,万物顺治,隆及后世”的要求。为办好学校,他牒延八位“耆儒入学表率”。朱熹还公开讲学,据漳州府志载,“朱子当过白云山讲《诚意篇》”。朱熹在漳郡办学,有长期的打算与宏伟的计划。学校规模很大,要求“仿都城太学规划”。朱熹的宏愿虽因去任而未果,但兴学重教之风,却在漳郡留下深刻影响。
关键词: 历史名人 朱熹 政略

内容

朱熹一生对教育与学术的贡献昭著,修建了当时全国四大书院中的白鹿书院和岳麓书院,创建闻名的考亭书院,还建立了武夷书院、紫阳书院、晦庵书院、建安书院。他的学生数以千计,高第者即有六十八名。朱熹知漳,把“笃意学校,力倡儒学”,作为改变漳郡“俗未知礼”的方略。提出“身修家齐,风俗严整,人心和平,万物顺治,隆及后世”的要求。为办好学校,他牒延八位“耆儒入学表率”。如黄樵仲,淳熙进士,官承福尉,俸外分文不受,有善政清廉之名,他以“俸薄给亦足,官卑清自尊”自愉。去官回乡,邑望甚高。还有陈淳、杨士训、林易简、施允寿、石洪庆、李唐咨等人,都是漳邑名士。朱熹本人则定期赴校视事讲学,“每五天一诣学,为诸生讲说”,“每旬之二日必领学官下州学,六日下县学”。学校不但习文,还有习武,所创“受成斋”,就是“教养武生员,练习骑射”。朱熹还公开讲学,据漳州府志载,“朱子当过白云山(漳南郊,今白云岩)讲《诚意篇》”。至今白云岩尚留朱熹讲学的遗址,有石碑刻“紫阳夫子讲学处”,碑高二米,宽八十公分,字大二十公分上下,碑前有二支石柱,刻有朱熹手书:“日月每从肩上过,江山常在掌中看”。朱熹在漳郡办学,有长期的打算与宏伟的计划。他拟“移贡院,扩州学”,以贡院之地建“东诸斋”,他甚至要“移行衙于马棚”,以衙址建“西诸斋”。学校规模很大,要求“仿都城太学规划”。朱熹的宏愿虽因去任而未果,但兴学重教之风,却在漳郡留下深刻影响。
  朱熹对哲学、经济、史学、文学、教育,以至自然科学都作深入的研究,撰著、编次、注释、校刊许多名著。朱熹一生用力最精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注释,即《四书章句集注》,就是在知漳州期间完成及刊行的。《四书集注》被誉为“圣经章句”,是士子必读之本,是科举仕试的内容。漳州师从朱熹的有陈淳、王遇等,均以精通理学,德高望重而盛名。朱学在漳郡影响很大,郡民由“好佛”而“崇儒”,由“嬉顽”而“习礼”。社俗民风趋向严整。朱学在漳郡代代相传,有元代王吉才,明代陈真晟、蔡烈、周瑛、林雍,清代蔡世远、庄亨阳、王履亨等,都是博学多才,颇具影响的朱学学者。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了漳州市芗城区新华西路史话、漳州刺绣、漳州布行名店、漳州中山公园史话、青年路的概况与变迁、何衙内始建时间及其他、修文路上史海钩沉、威镇阁古楹联补叙、北京路古街段史事钩沉、朱熹治漳政略、芝山三亭及其台堂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郭上人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