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区 改善旧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946
颗粒名称: 建设新区 改善旧城
分类号: K928.78
页数: 4
页码: 160-163
摘要: 解放后,城乡发展工农业生产,市区主要建设工厂。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在东郊建大型糖厂、罐头厂、收割机厂。在沿江南岸建酒厂、蜜果厂、香料厂、制药厂。在沿江北岸草寮尾建化肥厂、耐火砖厂、皮革厂、造纸厂。在北郊建麻纺织厂、机器厂、内燃机厂、轴承厂、通用厂、塑料厂、电子厂。在西郊建毛纺织厂、砖瓦厂等。这些工厂建成后,大大扩展市区范围。市区建成九龙公园、芝山公园、胜利公园、人民广场,还有“三连冠”、“凌波仙子”等大型街头雕塑,美化城市环境。阳光充足,空气流通,供水、排污、供电、通讯等设施齐备。新建居民小区的环境及配套设施不断改善。这些变化体现居民生活的改善提高,也体现民居建设“以民为本”的理念。
关键词: 漳州 市区街貌

内容

解放后,城乡发展工农业生产,市区主要建设工厂。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在东郊建大型糖厂、罐头厂、收割机厂。在沿江南岸建酒厂、蜜果厂、香料厂、制药厂。在沿江北岸草寮尾建化肥厂、耐火砖厂、皮革厂、造纸厂。在北郊建麻纺织厂、机器厂、内燃机厂、轴承厂、通用厂、塑料厂、电子厂。在西郊建毛纺织厂、砖瓦厂等。这些工厂建成后,大大扩展市区范围。
  市区街貌的重大变化,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从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及城市发展需要,八十年代建成延安北新村、大通北新村、东岳新村100多幢5层的寓所。人们从狭长的竹篙厝,迁到有厅房、凉台、厨房、卫生间的新居,居住条件大为改观。虽然这些楼房大都是预制板结构,但仍是人们向往的新居。上世纪80年代还建成11层外贸大厦、15层漳州大酒店、11层华侨饭店、10层龙江大厦、11层粮食大厦②等比较宏伟的楼房。
  上世纪九十年代,实施“建设新区,改善旧城,市区东移”的规划。先后新建、改建胜利东、西路,新华南、北路,元光南、北路,新浦路、水仙大道、漳响路、东一号路,新华东、西路,南昌路等等。2000年止市区已建成60多片居民新区,较大的新区有工人新村、群裕新区、人民新村、闽南商业批发市场、新城综合市场、新城花园、新华西片区、竹园新村、华港花园、东南贸易城区、悦华园新村、金冠花园、瑞京花园、和平里北区、电力新村等。同时又建成一批高层建筑物,10层以上的高楼大厦有70多座,其中15层至20层大厦有漳州大酒店、八达大厦、花园大厦、电力大厦、凌波大厦、金保大厦、市地税大厦、市国税大厦、工商银行大厦、嘉华大厦、广电大厦、东湖大厦、百嘉大厦、丹霞大厦、中银大厦、华兴大厦等,21层以上的有金穗大厦(21层)、片仔癀大厦(22层)、邮电大厦(21层)、外经贸大厦(22层)、向荣大厦(21层)、御泰大厦(30层)。③市区面积由1978年的12平方公里,扩大为34平方公里。④
  市区建设注意绿化美化及环境保护。纵横的新街两边建成绿化带、花卉带、绿地,分别种植“芒果带”、“玉兰花带”、“紫荆花带”、“米兰带”、“棕榈带”等。市区建成九龙公园、芝山公园、胜利公园、人民广场,还有“三连冠”、“凌波仙子”等大型街头雕塑,美化城市环境。九龙公园突出湖水景色,有水榭、绿岛、虹桥、亭馆、假山、石景、雕塑、游乐场。芝山公园林木密茂、秀竹葱茏,浓荫蔽天;沿石级登上揽月楼,可眺望市区全景,欣赏漳州新貌,感受历史的变化。
  上世纪九十年代新建居民小区楼房都是框架抗震建筑,设计合理。每单元户大都是一厅二房或三房,另有厨房、卫生间、凉台、杂物间。阳光充足,空气流通,供水、排污、供电、通讯等设施齐备。新建居民小区的环境及配套设施不断改善。有的小区有绿地、花圃、凉亭,有幼儿园、医疗所、球场、游泳池等等。这些变化体现居民生活的改善提高,也体现民居建设“以民为本”的理念。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了漳州市芗城区新华西路史话、漳州刺绣、漳州布行名店、漳州中山公园史话、青年路的概况与变迁、何衙内始建时间及其他、修文路上史海钩沉、威镇阁古楹联补叙、北京路古街段史事钩沉、朱熹治漳政略、芝山三亭及其台堂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郭上人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