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镇阁古楹联补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916
颗粒名称: 威镇阁古楹联补叙
分类号: I269
页数: 5
页码: 96-100
摘要: 据清乾隆《龙溪县志》和清光绪《漳州府志》记载,乃知府罗青霄、同知罗拱辰拆旧城八角楼,改建层阁,额曰“威镇阁”。时间在明隆庆六年,即罗青霄隆庆四年知府事漳的第三年。威镇阁与芝山顶的威镇亭对峙,势若华表撑空,八窗玲珑,取象八卦,故俗称八卦楼。其规制皆出自同知罗拱辰。五名山,二秀水,城外风烟连海峤;七真儒,三及第,漳南文献甲闽瓯。这样的调整,就平仄而言,上下联方能成对。今从其行状而言,称宋末元初较为合适。三及第中最为人们熟知的应属林震。三及第的限定更为确切,毕竟在漳州千馀年的历史长河中,称得上状元及第者仅此三人。
关键词: 威镇阁 古楹联 文史

内容

威镇阁,亦称八卦楼。据清乾隆《龙溪县志》和清光绪《漳州府志》记载,乃知府罗青霄、同知罗拱辰拆旧城八角楼,改建层阁,额曰“威镇阁”。时间在明隆庆六年(1578年),即罗青霄隆庆四年知府事漳的第三年。威镇阁与芝山顶的威镇亭对峙,势若华表撑空,八窗玲珑,取象八卦,故俗称八卦楼。其规制皆出自同知罗拱辰。时有联云:
  五名山,二秀水,城外风烟连海峤;
  七真儒,三及第,漳南文献甲闽瓯。
  联语出自何人之手,志书失载。就联之平仄,似有可商之处,揆之联格,下联应以“三及第,七真儒”序列为妥。这样的调整,就平仄而言,上下联方能成对。但就“及第”而言,既不能与“真儒”成当句对,又不能与上联的“名山”或“秀水”配对了。古人如此,也就罢了,毋庸详论。
  此须探讨者乃关于“五名山、二秀水、三及第、七真儒”的实际指向。
  先说山与水。宋陈淳曾言:“如天宝山,发脉行龙,涌为州治,实郡之宗祖。如圆山,雄据西隅,镇翼右臂,实郡之藩屏。如西江,发源汀潮,绕抱州治,实为郡右襟带。如九龙江,发源汀赣,绕郡东臂,与西江汇归于海,实为郡左襟带。”《漳州府志》卷4云:“庨豁则有天宝、芙蓉、紫芝、碧玉、圆峤,如规作镇于近。”这里指出绕郡四周高峻深邃的山谷是天宝、芙蓉、紫芝、碧玉和圆峤五处的山峰。这就是“五名山、二秀水”的由来。如今,已不知芙蓉和碧玉的确切指向,当我们登上威镇阁放眼眺望,从东逆时针为序而观,依次是白云、云洞、芝山、天宝和圆山了。
  再谈“三及第”与“七真儒”。这里对“及第”以数字“三”来限定,可见其稀,惟有中一甲一名者可挡之。揆之漳州历史,可入选者仅萧国梁、黄思永、林震三人而已。
  萧、黄、林三人,都是漳州历史上“状元及第”者,据《南宋馆阁录》、《淳熙三山志》及《宋稗类抄》等书的记载,萧国梁,字挺之,系永福人,不能算漳州人。但漳州东门外新亭道左现尚有萧状元墓在焉,虽然相传为衣冠冢,且其子孙尚有数支生活在漳州,依开漳各姓入闽为漳人之例,追认萧国梁为漳人,似也在事理之中。这是漳人状元及第第一人,时在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
  黄思永中状元之事,一般人较不熟知,有关他的事迹,详述一下。据清乾隆《龙溪县志》记载,黄思永系江东文甲人,元皇庆二年(1313年)中进士第一。但清光绪《漳州府志》又辨其非,云黄思永中状元在宋末祥兴二年(1279年)。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宋帝昺昺逃避清兵的追杀,来到漳州,“策士于甘棠溪,以丞相陆秀夫知贡举,黄思永对策陈恢复大计,极剀切,擢状元及第。”宋亡之后,黄思永入山为道士,终身不入城市,然后葬在二十八都的董坑,有碑文记述,魏湃也留有《黄状元墓诗》一首。这样说,黄思永是宋人。今从其行状而言,称宋末元初较为合适。但依府、县志的记载,黄思永状元及第的时间又相距三十五年,似不可解,因未见董坑黄状元墓之碑文,故未敢遽定。
  三及第中最为人们熟知的应属林震。林震,字敦声,长泰人。明宣德五年(1430年)擢状元第,致仕后有德于乡里,至今长泰尚留存多处文物。
  讲到七真儒,首先要弄懂“真儒”的真正含义。“真”是有才德的人,真儒就是人们常说的大儒。《宋史》论及程颢时说:“道不行,百世无善治;学不传,千载无真儒。”能称得上真儒的,不是一般的学者。这里七真儒指的是宋代的陈淳、王遇,明代的唐泰、陈真晟、林雍和周瑛、蔡烈。在地方志书上,他们均名列《理学传》的。
  陈淳,字安卿,北溪人。少学举子业,林宗臣见而奇之。朱熹治漳之时,从朱子学。朱子恨相见晚,去漳后,屡语人:“南来为吾得一安卿。”可见陈淳的儒家学问。人称北溪先生。有《北溪集》五十卷。
  王遇,字子合,一字子正,号东湖先生。游学于晦庵、南轩、东莱三先生之门,博通儒学,朱子称其纯笃。其学识之精,义利之明,超然于流俗之中,不以一毫私意累其心,为人所称道。有《论孟讲义》及《两汉博议》。
  唐泰,字师廊,长泰人。以儒学辟召,御试文渊阁,赋《麒麟颂》、《明伦论》,称上旨。乞归侍养时,四方之士受业者日众,乃筑草舍百馀间以居之,随才诱诲,皆有成就。三及第之一的林震,七真儒之一的陈真晟,均出其门下。学者称其东里先生。
  陈真晟,字晦德,改字剩夫,镇海人。以布衣自号,人称布衣先生。从学于唐泰。尝赴省试,以有司防察过严,无待士礼,遂辞归,不复以科举为事,专志正学。江西张元贞太史礼过之,问其所学,大加称许,谓:“自程朱以来,惟先生得其真如”。平日不为文字之学,有《布衣存稿》刻于郡斋。
  林雍,字万容,龙溪人。以程朱理学为大中至正,纯粹至善,可以兴起斯文,而当道统之传。结庐龙山,日与其徒讲明正学,以朱子为宗。其清风高节,海内仰之,漳之士大夫讲学明道者,率遵其教诲,称为蒙庵先生。
  周瑛,字梁石,其先莆人,父调戍镇海,因家焉。受学于陈真晟。及第后,浸淫于朱子理学,凡事每自检于心,求合于天。有《经世管钥》、《律吕管钥》、《字书纂要》等。学者称为翠渠先生。
  蔡烈,字文继,龙溪人。从晋江蔡清学,蔡授以《太极图解》,又受学于陈茂烈,大省悟,遂归隐于鹤鸣山之白云洞,学者称为鹤峰先生,时年仅三十二岁。自此杜门简出,惟问学来者,与言终日。大学士丰熙戍镇海时,住云洞半载,叹日:“先生不言而躬行,某心醉矣。”督学朱衡称道:“力行好学,老而不倦,漳南又一布衣也。”所著有《孝经定本》、《大学格物致知》、《传道南录》、《朱子晚年定论》、《诸儒正论》、《大儒粹言》、《读书录》等。
  上列七人是真儒者,后均配祀乡祠。
  威镇阁的这对旧联在数字的运用上是很谨慎的,名山、秀水的限定固然是地域山川所有,但其选定是颇有眼光的。三及第的限定更为确切,毕竟在漳州千馀年的历史长河中,称得上状元及第者仅此三人。特别是七真儒的确选,这七个人无一不是漳州历史上称得上有才有德的大儒,若说撰联者身后倘有真儒出现,那就非其所能料及了,此是后话。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了漳州市芗城区新华西路史话、漳州刺绣、漳州布行名店、漳州中山公园史话、青年路的概况与变迁、何衙内始建时间及其他、修文路上史海钩沉、威镇阁古楹联补叙、北京路古街段史事钩沉、朱熹治漳政略、芝山三亭及其台堂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李竹深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