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苑茶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911
颗粒名称: 奇苑茶庄
分类号: F719
页数: 3
页码: 73-75
摘要: 漳州青年路原有一家闻名海内外的老字号茶庄——奇苑茶庄,其经营的乌龙茶气味独特、制作精细,畅销闽南、潮、汕地区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相传其先祖林燕尔安溪西坪人,清嘉庆初年在武夷山以当雇工,兼编织竹器为生,偶在山中撅得白银一大瓮而发家。随后即在武夷山购置曼陀峰、霞宾岩、宝国岩等茶园,开荒种茶,所产岩茶运至闽南销售。当时,漳州、厦门、云霄三地的茶庄均是批零兼营,每年从武夷山装运的武夷岩茶三千箱左右,三地的经营金额达三十万银元。至此,奇苑茶庄差不多名存实亡。1956年公私合营后,奇苑茶庄正式消失。
关键词: 漳州 奇苑茶庄

内容

漳州青年路(旧东坂后段)原有一家闻名海内外的老字号茶庄——奇苑茶庄,其经营的乌龙茶气味独特、制作精细,畅销闽南、潮、汕地区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缅甸等东南亚国家。
  相传其先祖林燕尔安溪西坪人,清嘉庆初年(1796)在武夷山以当雇工,兼编织竹器为生,偶在山中撅得白银一大瓮而发家。随后即在武夷山购置曼陀峰、霞宾岩、宝国岩等茶园,开荒种茶,所产岩茶运至闽南销售。清同治年间,林燕尔世居安溪的次子林秉献的后代林心博在漳州创设奇苑茶庄,专营武夷岩茶。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清朝末年奇苑茶庄于厦门设立奇苑茶栈,二十年代又在云霄设立奇香茶庄。
  奇苑茶庄的全盛时期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当时,漳州、厦门、云霄三地的茶庄均是批零兼营,每年从武夷山装运的武夷岩茶三千箱左右(约十万斤),三地的经营金额达三十万银元。经销的商品茶品种有大红袍、铁罗汉、色种、水仙等几十个品种,其中三印水仙的名气最大,形成脍炙人口、老少皆知的名牌产品。当时奇苑茶庄商品茶的销售价格如下:
  注:当时通用旧称(又叫司马称),每斤约合1.2斤;单价以银圆计。
  奇苑茶庄的经营管理方式为家族式管理。林燕尔长子林秉琛世居武夷山的后代在武夷山发展、垦植茶树,然后售给奇苑茶庄,林秉献的后代对收来的茶叶加工后进行销售,形成产销一条龙的营销方式。在武夷山茶园,他们注意优良茶树品种的培植,除大力发展、优化水仙茶树品种外,1930年还将安溪的铁观音、黄旦等优良品种移植到武夷山水帘洞,进行培育、观察、比较,从而开发新茶树品种。在经营方面,他们注意保证茶叶加工的质量,等次分明,信誉极佳。当年主持云霄业务的林达道精通茶道,只要品一口茶,就能准确说出该茶的品种、产地、制作时的气候条件等。同时,他们还大力开发营销市场,特别是海外市场。据载,当年奇苑茶庄出口海外的茶叶占漳州地区出口茶叶量的80%以上。
  抗日战争爆发后,厦门、潮、汕相继沦陷,沿海被封锁,外销中断,武夷山茶园荒芜。其经营品种虽改为以安溪乌龙茶为主,但销售量已大大减少,营业规模日渐式微。
  抗战胜利后,随着林孝秀、林孝桢、林孝悦、林孝珠、林达道等创业者的相继逝世,家族式对外统一经营、对内统一生活供给管理模式的弊端日显出来,管理十分混乱,以致陷入整年不进货,只销售库存茶叶维持表面生意的困境。至此,奇苑茶庄差不多名存实亡。1956年公私合营后,奇苑茶庄正式消失。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了漳州市芗城区新华西路史话、漳州刺绣、漳州布行名店、漳州中山公园史话、青年路的概况与变迁、何衙内始建时间及其他、修文路上史海钩沉、威镇阁古楹联补叙、北京路古街段史事钩沉、朱熹治漳政略、芝山三亭及其台堂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林汝炎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