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十世纪下半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885
颗粒名称: (二)二十世纪下半叶
分类号: F727.57
页数: 4
页码: 12-15
摘要: 解放初期,商品经济照旧是私营形式为主,1949年10月1日,漳州第一家国营企业——漳州贸易公司成立,1951年实行棉纱统购,此后陆续成立一大批国营公司,主要的生活资料如粮油、酒类、食糖、棉花、棉纱的收购和批发,全部由国营商业公司经营,禁止自由买卖。资方及其雇员基本上原班留用,并以“量才”和“择优”为原则给予适当的职务。三年后,人民政府开展对私改造,针对各大类产品成立相应的国营供应总公司,下设梯级采购供应站,实行国家统一收购,商品由国营门市部按国家制定的价格销售。1956年3月,福建省商业厅在漳州设置百货、针织品、纺织品、石油等二级批发站,至此商品各个门类囊括一空,私营经济活动彻底退出市场。
关键词: 商业 经济 芗城

内容

解放初期,商品经济照旧是私营形式为主,1949年10月1日,漳州第一家国营企业——漳州贸易公司成立,1951年实行棉纱统购,此后陆续成立一大批国营公司,主要的生活资料如粮油、酒类、食糖、棉花、棉纱的收购和批发,全部由国营商业公司经营,禁止自由买卖。1953年,实行公私合营,私营资产经评议后,成为入股金,资方凭股票向国家领取定息,分10年领完。资方及其雇员基本上原班留用,并以“量才”和“择优”为原则给予适当的职务。三年后,人民政府开展对私改造,针对各大类产品成立相应的国营供应总公司,下设梯级采购供应站,实行国家统一收购,商品由国营门市部按国家制定的价格销售。1956年3月,福建省商业厅在漳州设置百货、针织品、纺织品、石油等二级批发站,至此商品各个门类囊括一空,私营经济活动彻底退出市场。东铺街上私营商家按其经营的商品门类归入相应的国营公司下设的新华西门市部;丝线、绣铺集中入社,后成立地方国营漳州市美术工艺刺绣厂;布庄划进漳州纺织品采购供应站;经营服装鞋帽的商家全纳入中百公司下设的漳州百货大楼;从事食什生意和开理发店的经营者全都属漳州市饮食服务公司,人员就近安插在对口的国营店中;诊所集中调剂,成立国营东铺头卫生院,原私营诊所转成专科诊室;药房则隶属于医药公司采购站,只管按价售药。原来满街插花式的私营单间店铺,一时间变成许多间连片的大商店,门面比以前阔气多了。这一时期新华西路国营门市部比比皆是,举其要者有(从东端算起):漳州市土产公司新华西门市部、饮服公司上海理发厅、纺织品采购供应站新华西门市部、新华书店、五交化公司新华西门市部、中百公司新华西照相器材门市部、中百公司新华西文具店、火炬食什门市部、济宁药店、石油公司新华西门市部、工艺刺绣厂、漳州刻印社、果品公司新华西门市部、东铺头卫生院、东铺头卫生院牙科诊所、漳州百货大楼等等。
  五十年代初,国营公司采购的货物中,上海产品占80%以上,销售渠道畅通,但服务窗口开始出现服务质量下降的苗头。进入六十年代,物资供应极度匮乏,人民生活必需品如粮油、食糖、布匹甚至是一个糕饼都要凭票购买,在农产品减产年份,又削减人均供给配额,原来熙熙攘攘的商街,变为清静萧条。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对衣食住行的最基本需求非常强烈。1966年5月“文革”爆发,商业机构人员下放农村,各门市部处于关闭或半关闭状态,此时的新华西路看不出半点商街的景象,而是一条门户紧闭的过道。百货大楼门面成了贴大字报的首选位置,原大楼入口处也成为派性斗争的表演场所,当年这里是露天大辩论和批斗会出现场次最多的地方,1967年,漳州百货大楼被造反派占据为武斗的制高点,门市部一度被迫关闭。
  1970年8月,在“加强战备,便利群众。”的口号下,新华西路等主要商街上的国营商店集中到工人俱乐部综合商场;1971年4月,又开设四个综合商场,新华路及城区主要街道上的集体商店因此而关闭。1972年12月,撤销五个综合商场,恢复沿街店面营业,对街容还进行一番整修,力图促使营业网点加快市场流通,但在计划经济大气候下,种种努力始终未能再现市场的繁荣。整个七十年代,新华西路的商业经营状况和所有的国营、集体的商店一样,都处于按部就班的停滞局面,多达58种生活必需品仍旧凭票供应。
  1979年后,国家逐步放宽商品的统销政策和改革流通体制,允许工业部门自销产品,同时,个体经济复苏,涌现一大批经营纺织品、服装及小商品的个体批发商和零售店铺。八十年代初,新华西路有个体商铺近200家,专营或兼营纺织品及服装的占了三分之一,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新华西路又是一副商肆模样,其商品门类结构也与五十年前相差无几。
  1983年,开始逐步取消各项商品票证,各国营门市部的销售量和销售额都呈下滑态势,个体商铺营业量成上升趋势。与新华西路仅一街之隔的南昌路开辟为拥有200个摊位小商品街(超过90%摊商经营服装),对新华西路国营和个体的商家构成面对面的挑战,新华西路服装类商店经过整合,突出服装面料和款式的优势,还是占稳市场的一角。1987年,漳州市政府颁布《漳州市国营商业小型企业租赁经营试行规定》,国营商店实行利润目标责任制(即“包干”),这是一种亦公亦私的全新的经营方式,但其竞争力终究不敌个体商家,难以摆脱国营门市部业务不景气的劣势。以纺织品为例,1990年,漳州纺织品采购供应站购进额比1981年下降52.91%;商品销售总额比1983年下降38.14%。私营店铺越开越多,装璜越来越讲究,出现了知名品牌的专卖店,逐步往供销一体化方向发展。
  1997年,新华西路列入旧城改造范围,第一期工程将东段拆除重建,其作为商市的面貌已是另一番设计。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了漳州市芗城区新华西路史话、漳州刺绣、漳州布行名店、漳州中山公园史话、青年路的概况与变迁、何衙内始建时间及其他、修文路上史海钩沉、威镇阁古楹联补叙、北京路古街段史事钩沉、朱熹治漳政略、芝山三亭及其台堂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黄叶沱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