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十世纪上半叶(民国时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884
颗粒名称: (一)二十世纪上半叶(民国时期)
分类号: F727.57
页数: 4
页码: 9-12
摘要: 以抗日战争为界,全街商铺经营规模和产品供源略有不同,抗战前以零售地区性产品为主,绝大多数商品为手工制件,二十世纪初叶,东铺街商店共有165家,织物和服装、鞋帽是主流门类;其次是食什和手工艺作坊、小百货。歇业的达18家之多,商贸活动虽略呈颓势,但上述维持民生必需品四大类的经营还是居支柱地位,生活资料供应得到了基本保证。从上列表中二个时段比较,可以管窥二十世纪上半叶新华西路东段商业概况,四大类的商品在全街各种商业品中一直处于统治地位,占据市场销售量的绝大多数。
关键词: 商业 民国时期 芗城

内容

此阶段的商业活动全部属私营经济,经营方式只有零售一种,家族血缘为纽带的父子店、兄弟店占相当的数量,商品以纺织品、服装、鞋类及小百货为最多,经营丝线及刺绣产品是该街商业活动长盛不衰的一大亮点。以抗日战争为界,全街商铺经营规模和产品供源略有不同,抗战前以零售地区性产品为主,绝大多数商品为手工制件,二十世纪初叶,东铺街(今新华西路东段)商店共有165家,织物(棉布、绸缎、丝线)和服装、鞋帽是主流门类;其次是食什(烟草及茶楼酒肆)和手工艺作坊、小百货。歇业的达18家之多,商贸活动虽略呈颓势,但上述维持民生必需品四大类的经营还是居支柱地位,生活资料供应得到了基本保证。抗战之后,大量的机制洋货(以纺织品、小百货为主)涌入国门,凭借低廉的成本和新颖的款式迅速挤占市场,商品批发商也应运而生,到了二十世纪中叶,同一路段上商店是153家,没有歇业,实际经营者数量反而上升,主流供应品依旧是原来四大类,织物和服装、鞋类在四大类中所占的比重保持在三分之一的水平;食什类商铺则明显下降;手工作坊和日用品(小百货)商店剧增,可能是因抗日战争刚结束,因前期物资的极度匮乏,急需大面积补充,手工制品等生活器用品及时发挥填补空白的作用,人们对烟酒等奢侈品的喜好暂时被搁置一边。下列二式对照表以资参考。
  表中全都是私营商铺,其中开业最早的是“蔡同昌布庄”,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开张,十三年后,其兄弟店“蔡同泰布行”也在附近开业。此外,富有现代气息的“玉英产科”、“幼波牙科”、“美玉照相馆”也在清末民初之际开张营业。
  从上列表中二个时段比较,可以管窥二十世纪上半叶新华西路东段商业概况,四大类的商品在全街各种商业品中一直处于统治地位,占据市场销售量的绝大多数。四大类中以织物服装鞋帽店铺为主要组成部分,拥有绝对多数。二十世纪中叶,小百货商店增加了13家;手工作坊增多了12家;而烟草茶楼酒肆却锐减19家。可能是抗战刚结束不久,社会生活尚处于恢复元气阶段,基本物用和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远远超过奢侈品,供需双方关注的焦点是保障温饱,衣食为先。这是根植本土的民间商业,真实显示当时社会经济水平和市场供需现状,也是完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社会现象。
  民国时期,虽然受到战争的严重影响,东铺街许多店铺倒闭,但整条商街并没有闭市,民营工商业者顽强地维持市场运转,以最大限度的努力保证最基本生活物资的流通。全街中能够劈波斩浪,渡过战乱等种种难关而继续经营的老店是:丝线行或绣庄的有“金胜美”、“焕文”、“天彩”、“文彩”、“锦云”、“源远”;纺织品(棉布、绸缎等)的有“蔡同昌”、“蔡同泰”、“安裕”;染色坊“林漳彩”;药店有“济宁”、“益安堂”;刻印店有“福文斋”;裱画店“东璧轩”;印泥店“丽华斋”,照相馆“美玉”等等。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了漳州市芗城区新华西路史话、漳州刺绣、漳州布行名店、漳州中山公园史话、青年路的概况与变迁、何衙内始建时间及其他、修文路上史海钩沉、威镇阁古楹联补叙、北京路古街段史事钩沉、朱熹治漳政略、芝山三亭及其台堂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黄叶沱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