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为先的商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883
颗粒名称: 衣食为先的商业
分类号: F727.57
页数: 11
页码: 9-19
摘要: 以东铺街为代表的新华西路东段,几百年来保持其作为购物者首选目标的优势地位,傲视城中其他商街。这一段商家经营的种类多样,人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行用品样样俱全。甚至时髦货也不失时机地进入人们的视野,让逛过街头的人还想再来,百看不厌。有了充足的客源,生意越做就越红火,东铺街也就越来越繁荣了。即使遭受战乱或社会动荡的劫难,商街往往能以顽强的生命力苦苦支撑,只待春风来临得以重振旗鼓。上世纪的一百年间,社会经历多次的变革,商业所有制及经营方式发生剧烈的变化,新华西路所有商铺的命运无一例外地随社会潮流的涌动而跌宕起伏,商街的商业脉动与国家政治气候紧密相连,前五十年与后五十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形态。
关键词: 商业 史话 芗城

内容

以东铺街为代表的新华西路东段,几百年来保持其作为购物者首选目标的优势地位,傲视城中其他商街。这一段商家经营的种类多样,人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行用品样样俱全。甚至时髦货也不失时机地进入人们的视野,让逛过街头的人还想再来,百看不厌。有了充足的客源,生意越做就越红火,东铺街也就越来越繁荣了。即使遭受战乱或社会动荡的劫难,商街往往能以顽强的生命力苦苦支撑,只待春风来临得以重振旗鼓。上世纪的一百年间,社会经历多次的变革,商业所有制及经营方式发生剧烈的变化,新华西路所有商铺的命运无一例外地随社会潮流的涌动而跌宕起伏,商街的商业脉动与国家政治气候紧密相连,前五十年与后五十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形态。
  (一)二十世纪上半叶(民国时期)。此阶段的商业活动全部属私营经济,经营方式只有零售一种,家族血缘为纽带的父子店、兄弟店占相当的数量,商品以纺织品、服装、鞋类及小百货为最多,经营丝线及刺绣产品是该街商业活动长盛不衰的一大亮点。以抗日战争为界,全街商铺经营规模和产品供源略有不同,抗战前以零售地区性产品为主,绝大多数商品为手工制件,二十世纪初叶,东铺街(今新华西路东段)商店共有165家,织物(棉布、绸缎、丝线)和服装、鞋帽是主流门类;其次是食什(烟草及茶楼酒肆)和手工艺作坊、小百货。歇业的达18家之多,商贸活动虽略呈颓势,但上述维持民生必需品四大类的经营还是居支柱地位,生活资料供应得到了基本保证。抗战之后,大量的机制洋货(以纺织品、小百货为主)涌入国门,凭借低廉的成本和新颖的款式迅速挤占市场,商品批发商也应运而生,到了二十世纪中叶,同一路段上商店是153家,没有歇业,实际经营者数量反而上升,主流供应品依旧是原来四大类,织物和服装、鞋类在四大类中所占的比重保持在三分之一的水平;食什类商铺则明显下降;手工作坊和日用品(小百货)商店剧增,可能是因抗日战争刚结束,因前期物资的极度匮乏,急需大面积补充,手工制品等生活器用品及时发挥填补空白的作用,人们对烟酒等奢侈品的喜好暂时被搁置一边。下列二式对照表以资参考。
  表中全都是私营商铺,其中开业最早的是“蔡同昌布庄”,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开张,十三年后,其兄弟店“蔡同泰布行”也在附近开业。此外,富有现代气息的“玉英产科”、“幼波牙科”、“美玉照相馆”也在清末民初之际开张营业。
  从上列表中二个时段比较,可以管窥二十世纪上半叶新华西路东段商业概况,四大类的商品在全街各种商业品中一直处于统治地位,占据市场销售量的绝大多数。四大类中以织物服装鞋帽店铺为主要组成部分,拥有绝对多数。二十世纪中叶,小百货商店增加了13家;手工作坊增多了12家;而烟草茶楼酒肆却锐减19家。可能是抗战刚结束不久,社会生活尚处于恢复元气阶段,基本物用和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远远超过奢侈品,供需双方关注的焦点是保障温饱,衣食为先。这是根植本土的民间商业,真实显示当时社会经济水平和市场供需现状,也是完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社会现象。
  民国时期,虽然受到战争的严重影响,东铺街许多店铺倒闭,但整条商街并没有闭市,民营工商业者顽强地维持市场运转,以最大限度的努力保证最基本生活物资的流通。全街中能够劈波斩浪,渡过战乱等种种难关而继续经营的老店是:丝线行或绣庄的有“金胜美”、“焕文”、“天彩”、“文彩”、“锦云”、“源远”;纺织品(棉布、绸缎等)的有“蔡同昌”、“蔡同泰”、“安裕”;染色坊“林漳彩”;药店有“济宁”、“益安堂”;刻印店有“福文斋”;裱画店“东璧轩”;印泥店“丽华斋”,照相馆“美玉”等等。
  (二)二十世纪下半叶。解放初期,商品经济照旧是私营形式为主,1949年10月1日,漳州第一家国营企业——漳州贸易公司成立,1951年实行棉纱统购,此后陆续成立一大批国营公司,主要的生活资料如粮油、酒类、食糖、棉花、棉纱的收购和批发,全部由国营商业公司经营,禁止自由买卖。1953年,实行公私合营,私营资产经评议后,成为入股金,资方凭股票向国家领取定息,分10年领完。资方及其雇员基本上原班留用,并以“量才”和“择优”为原则给予适当的职务。三年后,人民政府开展对私改造,针对各大类产品成立相应的国营供应总公司,下设梯级采购供应站,实行国家统一收购,商品由国营门市部按国家制定的价格销售。1956年3月,福建省商业厅在漳州设置百货、针织品、纺织品、石油等二级批发站,至此商品各个门类囊括一空,私营经济活动彻底退出市场。东铺街上私营商家按其经营的商品门类归入相应的国营公司下设的新华西门市部;丝线、绣铺集中入社,后成立地方国营漳州市美术工艺刺绣厂;布庄划进漳州纺织品采购供应站;经营服装鞋帽的商家全纳入中百公司下设的漳州百货大楼;从事食什生意和开理发店的经营者全都属漳州市饮食服务公司,人员就近安插在对口的国营店中;诊所集中调剂,成立国营东铺头卫生院,原私营诊所转成专科诊室;药房则隶属于医药公司采购站,只管按价售药。原来满街插花式的私营单间店铺,一时间变成许多间连片的大商店,门面比以前阔气多了。这一时期新华西路国营门市部比比皆是,举其要者有(从东端算起):漳州市土产公司新华西门市部、饮服公司上海理发厅、纺织品采购供应站新华西门市部、新华书店、五交化公司新华西门市部、中百公司新华西照相器材门市部、中百公司新华西文具店、火炬食什门市部、济宁药店、石油公司新华西门市部、工艺刺绣厂、漳州刻印社、果品公司新华西门市部、东铺头卫生院、东铺头卫生院牙科诊所、漳州百货大楼等等。
  五十年代初,国营公司采购的货物中,上海产品占80%以上,销售渠道畅通,但服务窗口开始出现服务质量下降的苗头。进入六十年代,物资供应极度匮乏,人民生活必需品如粮油、食糖、布匹甚至是一个糕饼都要凭票购买,在农产品减产年份,又削减人均供给配额,原来熙熙攘攘的商街,变为清静萧条。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对衣食住行的最基本需求非常强烈。1966年5月“文革”爆发,商业机构人员下放农村,各门市部处于关闭或半关闭状态,此时的新华西路看不出半点商街的景象,而是一条门户紧闭的过道。百货大楼门面成了贴大字报的首选位置,原大楼入口处也成为派性斗争的表演场所,当年这里是露天大辩论和批斗会出现场次最多的地方,1967年,漳州百货大楼被造反派占据为武斗的制高点,门市部一度被迫关闭。
  1970年8月,在“加强战备,便利群众。”的口号下,新华西路等主要商街上的国营商店集中到工人俱乐部综合商场;1971年4月,又开设四个综合商场,新华路及城区主要街道上的集体商店因此而关闭。1972年12月,撤销五个综合商场,恢复沿街店面营业,对街容还进行一番整修,力图促使营业网点加快市场流通,但在计划经济大气候下,种种努力始终未能再现市场的繁荣。整个七十年代,新华西路的商业经营状况和所有的国营、集体的商店一样,都处于按部就班的停滞局面,多达58种生活必需品仍旧凭票供应。
  1979年后,国家逐步放宽商品的统销政策和改革流通体制,允许工业部门自销产品,同时,个体经济复苏,涌现一大批经营纺织品、服装及小商品的个体批发商和零售店铺。八十年代初,新华西路有个体商铺近200家,专营或兼营纺织品及服装的占了三分之一,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新华西路又是一副商肆模样,其商品门类结构也与五十年前相差无几。
  1983年,开始逐步取消各项商品票证,各国营门市部的销售量和销售额都呈下滑态势,个体商铺营业量成上升趋势。与新华西路仅一街之隔的南昌路开辟为拥有200个摊位小商品街(超过90%摊商经营服装),对新华西路国营和个体的商家构成面对面的挑战,新华西路服装类商店经过整合,突出服装面料和款式的优势,还是占稳市场的一角。1987年,漳州市政府颁布《漳州市国营商业小型企业租赁经营试行规定》,国营商店实行利润目标责任制(即“包干”),这是一种亦公亦私的全新的经营方式,但其竞争力终究不敌个体商家,难以摆脱国营门市部业务不景气的劣势。以纺织品为例,1990年,漳州纺织品采购供应站购进额比1981年下降52.91%;商品销售总额比1983年下降38.14%。私营店铺越开越多,装璜越来越讲究,出现了知名品牌的专卖店,逐步往供销一体化方向发展。
  1997年,新华西路列入旧城改造范围,第一期工程将东段拆除重建,其作为商市的面貌已是另一番设计。
  (三)名产老店
  漳绣漳州刺绣厂漳绣始于明初,清代“五口通商”后,漳绣大为发展。专营绣品的店铺统称绣铺,城区有20来家,绝大多数集中在丝线街,有叫丝线店,有叫绣庄。丝线店或绣庄既是卖刺绣材料又经营刺绣产品。一般是店家请画师在布料描上人物、山水、花鸟、走兽等图样后,将布样和丝线等刺绣材料交予西郊的西洋坪、上墩、康山、甘棠等村中的绣户,从事刺绣工序,花纹图案一绣好即交回店内,由店家按不同的规格剪裁,再镶边缝纫成商品出售。主要产品是祭祀用的桌帷、龙袍;生活用品枕套、帐眉、门帘;还有戏曲演出服装等。漳绣针法有70多种,主要的有金线垫凸绣、双面绣、丝线绣、打只绣等。漳绣艺术图案严谨,色彩艳丽,绣工精细,浮雕效果醒目。海外华侨特别喜爱漳绣,产品长期源源不断地销往南洋诸岛,造就漳绣长盛不衰的喜人局面,其高峰期从事刺绣的女红2000余人,分布于城郊50多个村庄。
  1955年,人民政府把流散民间刺绣老艺人组织起来,成立刺绣合作社,生产漳绣出口。1958年,合作社转为地方国营漳州刺绣厂,址在新华西路85号(原和平戏院),1963年机绣替代手工绣,针法有10多种。“文革”期间,漳绣被诬为“封、资、修”之类,被迫停产,艺人改行。1978年,刺绣厂恢复生产,传统手工绣与机器绣二种并用,产品种类在传统基础上,增加服装饰件和沙发坐垫等新品种。远销东南亚及港澳地区,每年为国家创汇约10万美元。1982年,赴展产品青缎百寿衣和喜鹊双面绣二幅佳品,荣获福建省工艺美术展销会优秀创作奖。1990年,销售金额79万元。
  知足行足布鞋店知足联记布鞋店,开业于民国22年(1933年),店主吴荣明,店址中山西路5号(今新华西路东头)。其制作的“华其皮”鞋底,绸缎或贡呢面料的大小圆口男女鞋,闻名省内外。鞋店分为“知足仁记”和“行足”两家鞋店;行足布鞋店又分为“行足根记”和“行足鞋庄”两家。这些“足”记鞋店都制售“知足”、“行足”牌圆口布鞋,并注重产品质量,产品以中高档为主,消费者多是城镇居民。行足布鞋店设于中山西路15号,店主陈石记。
  广永泰菜馆这是一家地道的粤菜馆,因陈炯明率粤军入闽驻漳时而特意开张。址在道口街,店主及掌勺厨师都是广东人,经营粤式宴席和各色甜点。最具特色的有鸡腿大包、七星大包和黑豆沙甜包等。鸡腿大包名不虚传,有海碗大,馅料是一根完整的鸡腿;七星包内装七种荤素馅料;黑豆沙包就是流传至今的豆沙包。这几款小吃,经济实惠,口感上乘,男女老少都爱吃,一时成为漳州城的名点。
  美玉照相馆漳州府城早期摄影店之一,其创立人赵维武,清光绪五年(1879年)出生于南郊吴琪塘村,因家道清贫,少年时就入城学艺谋生,先学木雕(雕神像),后又学画像。这二种手艺为日后在照相业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赵维武成家后,在马坪街(今延安南路)龙岩会馆(今房产局)租店面,开一家“逸仙画店”作为营生,一次往厦门晤艺友时见识了照像术,感叹其快捷和逼真的特征,遂立志经营照相业。当时没有本钱,却充分发挥其聪颖与灵巧的天赋,自己动手制作针孔相箱,在画店中兼营照相业务,几年时间,照相成为画店的主要收入,赵决意开一家大型的照相馆。
  宣统年间(1909~1911),赵维武买下道口街一家店面,取名“美玉照相馆”,赵维武发挥其年轻时所学的手艺,精心营建摄影棚,棚顶铺盖玻璃天篷,棚内的拍照背景有欧式洋楼和中国的园林山水,还有布景、道具都是赵维武自己绘图和亲手制作的。其时投资购买德国产能旋转360度摇头机和大孔径“海利亚”镜头,这在当时是很超前的,为省内第一台大型相机,此后几十年,拍摄大型合影照是“美玉”的拿手好戏,在闽南一带声名远扬。至五十年代,厦门等地每逢大型会议召开时,还特地远道请“美玉”的大机子前往拍摄合影照。
  1953年,赵维武作出二个决定:一是迁址;一是分家。赵维武携五子立文、六子立源在新华东路21~23路,依照经营“美玉照相馆”;四子木根于市仔头(北京路中段)开“美琪照相馆”;三子庆忠于巷口(新华东路中段)开“美明照相馆”。不久,公私合营后,从业人员统一调配,赵家子弟与“美”字号断了关系,“美明”、“美玉”先后关闭,“美琪”改为国营漳州照相馆的工场。1960年,赵维武逝世。
  二十世纪末,新华西路改造漳州照相馆拆除,馆内职工中赵氏第三代传人于新华东路购置店面,经营彩照冲扩业务,店号“美琪”。
  今天的旧货集市上,常常有发黄或褐色旧照片在地摊上兜售,这些照片上,往往印有“漳州美玉照相”的标记。这不仅是漳州早期照相馆留给今天人们的物证,也是漳州社会进程的某些瞬间的真实记录,缘于此应予慎重保存。
  漳州新华书店漳州新华书店成立于1949年12月,几经迁址后在新华西路落下根来,并设有二个门市部:一个位于新华西路与平等路丁字路口,一处在东铺头卫生院对面(原晓庄书屋)。1956年,根据中央通知精神,划归文化局领导。1957年设中转站,负责九县一市和广东汕头用其所属共计22个新华书店的图书中转任务。“文革”初,大批图书被当作“封、资、修”黑货撤下柜台。1970年,书店并入毛泽东思想宣传站,发行队伍瓦解,新华书店发行业曾一度中断运行。1972年恢复书店体制,但发行工作仍十分困难。1979年恢复发行渠道和业务秩序,书店进入一个蓬勃发展时期,门市部常能看到排长队争购书籍的场面。1988年,图书、教材吞吐量25万多件,居全省首位,荣获全国最佳中转站称号。1990年,该店图书发行工作仍然保持省内领先水平。
  新华书店位于新华西路的这二个门市部,几十年来一直是广大漳州市民、学生、教师和小朋友们百去不厌的心灵乐园,是几代人心目中的精神补给站。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了漳州市芗城区新华西路史话、漳州刺绣、漳州布行名店、漳州中山公园史话、青年路的概况与变迁、何衙内始建时间及其他、修文路上史海钩沉、威镇阁古楹联补叙、北京路古街段史事钩沉、朱熹治漳政略、芝山三亭及其台堂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黄叶沱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