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民间木版年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859
颗粒名称: 漳州民间木版年画
分类号: K250.657
页数: 4
页码: 196-199
摘要: 漳州民间木版年画,是一种在木质平板上描稿镌刻成各种画面,然后分色分版,并采用餖版套印于纸上的一种民间版画艺术。形式上与全国各地民间木版年画大体一样。其主要品种有:“门画,如《神荼郁垒》、《加冠进禄》;、门顶画,如《狮衔剑》;3、中堂画,如《关公坐像》、《和合仙》;4、独幅欣赏画,如《老鼠聚亲》;5、连环画,如《孟姜女》。此外还有花卉、动物图等等。漳州木版年画的底色分有大红、朱红、淡红、纸本色和黑色等不同。而黑底色的画面为。这一现今全国罕有的珍贵的古民间雕版艺术遗产,尚有待于加以进一步的保护、继承,并使其重放异彩。
关键词: 漳州 民间 木版年画

内容

漳州民间木版年画,是一种在木质平板上描稿镌刻成各种画面(分为线版和色块版),然后分色分版,并采用餖版套印于纸上的一种民间版画艺术。形式上与全国各地民间木版年画大体一样。其主要品种有:“门画,如《神荼郁垒》、《加冠进禄》;、门顶画,如《狮衔剑》;3、中堂画,如《关公坐像》、《和合仙》;4、独幅欣赏画,如《老鼠聚亲》;5、连环画,如《孟姜女》。此外还有花卉、动物图等等。漳州木版年画的底色分有大红、朱红、淡红、纸本色和黑色等不同。而黑底色的画面为其他年画产地所没有。漳州木版年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史料称:“宋刻书之盛,首推闽中”。福建雕版印刷早在宋代就以独特的图文并茂样式著称,木版年画也随之相应得到发展。而据考漳州民间木版年画业亦始于宋,而兴于明盛于清。
  木版年画的生存、发展的土壤是人民大众的社会生活。在历史上,由于它能紧紧地与实用和民俗相配合,能深深地扎根于劳动人民生活的沃土之中,因而得到劳动人民的厚爱。年画的实用性与人们的精神境界、宗教信仰、民俗风情、社会时尚有着密切的关系,漳州民间木版年画,反映了人民祈福禳灾、祈求吉样如意的心愿,反映了人民对正义的敬意,对美好的追求,抒发了劳动人民淳朴的生活情感。然而,它既是人们理想希望的精神追求和寄托,又与习俗形式相依存。过去的漳州,几乎月月都张灯结彩的习俗,而各式花灯都用木版年画或花边图案加以装饰。此外,还有新年贴门画、八卦;新婚时贴添丁进财图;做寿仪时贴寿春图;端午节贴龙船图;中秋节贴八仙图;平时贴各种历史故事戏文图,作为室内装饰等等习俗。繁多的民俗活动为木版年画生产经营提供了良好契机。可以说,传统的民间习俗活动,使木版年画应运而生,并使其得到发展。明、清时期,随着海外贸易发展,漳州木版年画从海澄月港、厦门港出口到台湾、香港和东南亚诸国。
  漳州木版年画作坊,明代漳州城内10几家,清代至民国初发展到20几家。比较大的有香港路的“裕太”、“丰盛”、“汝南”;东门街的“联大”、“同盛”;厦门路的“游文元”;台湾路府口一带有“彩文楼”、“洛阳楼”,有木版书籍店“崇文”、“育文”、“同文”3家;联仔街有“锦文”年画店。而漳州最大的雕版印刷作坊,是座落在香港路至振成巷一带颜氏家族的“文华堂”、“颜锦华”、“颜锦源”等商号。颜氏作坊的木版年画是集了漳州木版年画之大成,从明永乐年间起,其兴衰前后历时500余年。漳州民间木版年画内容丰富,构图饱满,色彩鲜明,既有北方年画之粗犷,又兼有南方年画之秀丽。它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与生产于全国各地著名民间木版年画相媲美。它在1957年,被指定为中国民间艺术品选赴苏联东欧各国展览;1986年,参加“福建省民间美术展览”晋京展;1988年,在全国民间艺术工作会议上,得到与会专家高度赞誉;1990年,载入《中国民间艺术大辞典》。
  漳州民间木版年画,其艺术特色、技巧和表现内容,是历代漳州不计其数、名不经传的民间木版年画艺术家劳动血汗凝结而成的伟大创造,它是我国年画艺术宝库中一份非常珍贵的艺术遗产。由于漳州木版年画雕版早就集中在颜家存放,而颜氏家族在1957年以后就没有作坊,其熟悉印制技术的颜氏后人颜文华早己改业从医,且今已届古稀之年,所藏数百雕版和数千字版,目前没有一个通风、防潮、防蛀的理想存放场所,极易受到腐蚀。这一现今全国罕有的珍贵的古民间雕版艺术遗产,尚有待于加以进一步的保护、继承,并使其重放异彩。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记述了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的古城街路、史迹探寻、史事钩沉、古街史话等文史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林育培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