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天益寿药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843
颗粒名称: 漳州天益寿药局
分类号: K250.657
页数: 3
页码: 146-148
摘要: 漳州天益寿药局,创业者陈锦畴,漳浦县人。清光绪二十二年在始兴路赁屋创设天益寿药局。其时,一般药店都有聘请坐堂医生驻店诊病,通过看病卖药,以增加营业收入。新中国成立后,天益寿药局作为私营工商业,遵守政府法令,合法经营,其药品与饮片的销售量仍不减当年。1972年恢复天益寿店号。百年老店,信誉不衰,今天的天益寿,仍然获得了群众的信任。
关键词: 漳州 天益寿 药局

内容

漳州天益寿药局,创业者陈锦畴,漳浦县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在始兴路(今台湾路116号)赁屋创设天益寿药局。其时,一般药店都有聘请坐堂医生驻店诊病,通过看病卖药,以增加营业收入。陈锦畴认为:药店所设坐堂医生,除非医术高明,才能吸引患者就医,也才能增加收入;如果以庸医坐堂,治不好病,反而有损药店声誉,权衡利弊,他决定打破常规,不设坐堂医生的旧习,改为提高药片质量与服务态度取信于人,振兴事业。
  开业之初,天益寿药局对饮片质量进行了多方探讨和认真研究,突破了一般饮片的加工方法,他们把制好的饮片放在铺有粗纸的篾筛上,且每层都用粗纸覆盖,一篾筛可以堆叠好几层,最上面的一层又在粗纸上再压上适量细沙;然后放在烈日下曝晒,避免阳光直射药片,利用细砂吸收阳光的热度,使各层铺垫的粗纸将饮片的水份蒸发出去,最后经过阴干而成药。这样,做虽然费工费时,但能够较好地保持药片的成份和原有的色泽,提高药用质量的疗效。在炮制方面,他们也有独特的制法。如炒淮山、白芍,一般惯例都是用灶心土混炒,天益寿药局却和乌糖和沙混炒,炒出来的药片,呈乌金色,光滑美观,质量颇佳,赢得了顾客的赞赏。
  天益寿药局在经营上注重质量,讲究信用,周到服务。对顾客上门抓药,采取暗码计价法,做到先后一致,童叟无欺。在旧社会,药店计价复杂,一纸处方,多者十几味,少者四、五味,要就每味几分几钱重量计价,然后以“四舍五入”加以合计,同一纸处方往往会发生先后计价不一。天益寿药局为取得顾客信任,内设“但、愿、人、少、病、不、虑、药、生、尘”十个暗码,来替代一至十的数码。如果顾客第一次拿处方进店配药,该贴药价为两角,即在处方空白处注明本店的“两角”暗码。若再来配药,依暗码收钱,前后保持价格不变,真正做到价格公正,童叟无欺。对此顾客颇为赞赏,营业也随之兴旺。
  陈锦畴身故后,由长子陈庭俊接掌店务,除继承制药配方传统外,又发展了“十全”、“八珍”、“杞菊地黄丸”、“宝婴散”、“麻疯丸”和“补脾米圆”等中成药生产,自制自售,扩大业务。其间,陈庭俊还参与开设股份制的“天元”钱庄,利用钱庄游资屯积药材,大获厚利。天益寿的崛起与发展,引起同行的嫉妒。漳州天保堂药店借口要天益寿陈庭俊为其岳母(即天保堂老板的母亲)呈送寿礼和大排寿宴,并在行业中散布流言蜚语,诋毁天益寿声誉。面对这些困难与竞争,天益寿并没有被吓倒,而且激流勇进。除加强药局经营外,又同友人合资开设“采风”西饼店、“同德”布店和购置田园,进一步扩展业务经营,使天益寿进入了全盛时期。1932年,天益寿的家宅被地痞抢劫,与人合股的的天元钱庄又告倒闭,一时资金周转不灵,天益寿陷入困境。这时陈庭俊因愤疾而身故,店务由弟弟庭彦接掌,具体业务由儿子葆中负责。陈葆中承遵父训,除保持饮片原有质量和经营外,又兼营药用酒类,用进口葡萄酒分装销售和自制荔枝补酒应市,销路很好;后来又利用储存的高梁酒配制“参茸固本酒”,成为市场抢手货。当年为保证药局的经营与信誉,把酒类经营从“天益寿”药局划出,另设“晓星”酒庄,从而使药局的中药销售额在药材行业中仍居首位。
  新中国成立后,天益寿药局作为私营工商业,遵守政府法令,合法经营,其药品与饮片的销售量仍不减当年。1950年抗美援朝时,天益寿一次认捐4500万元(旧人民币),约占本店全部流动资金1/3,居全市工商界第二位,受到有关部门的表扬。1956年全行业实行公私合营,天益寿并入公私合营制药厂,门市归入公私合营药材总店。在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中,政府对私营工商业者量才录用,原负责人陈庭彦被安排在公私合营药材经营部董事会董事,从业人员陈源被安排为公私合营药材经理部副主任。1959年复设国营天益寿门市部。“文革”期间,由于“极左”的影响,旧招牌被取消,改称灭资门市部。1972年恢复天益寿店号。百年老店,信誉不衰,今天的天益寿,仍然获得了群众的信任。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记述了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的古城街路、史迹探寻、史事钩沉、古街史话等文史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林俊文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