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虎藏龙人才辈出的乡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836
颗粒名称: 卧虎藏龙人才辈出的乡土
其他题名: 浦头的名人学士
分类号: K250.657
页数: 8
页码: 116-123
摘要: 浦头街和浦头港,曾经在漳州经济史上有过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也曾经在知识人才史上孕育过许多知名人士。可以说,这是块卧虎藏龙、英才辈出的乡土。在浦头的老街坊人们都知道新行街102号有座施厝厝。施氏家族的子孙,多是读书人。其后裔在漳繁衍生息,至今仅定居芗城的施家子孙己近千丁。历史上,施姓登科者众。据载,宋代就有施象、施总、施泽、施兴诗等施家子弟名榜进士,其联族有44人列登朱紫。可谓历代出仕,书香门第,备受尊崇。生的同盟会,从事反清革命活动,是漳州辛亥革命的组织领导人之一。1987年9月不幸病逝北京,享年68岁。新加坡总统为此特授予“公共服务勋章”,以资表彰。1919年病逝时年仅35岁。
关键词: 漳州 人才辈出 乡土

内容

浦头街和浦头港,曾经在漳州经济史上有过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也曾经在知识人才史上孕育过许多知名人士。可以说,这是块卧虎藏龙、英才辈出的乡土。
  在浦头的老街坊人们都知道新行街102号有座施厝厝。施氏家族的子孙,多是读书人。据《漳州施氏源流考》所载,其始祖系唐初校尉施光缵,原籍为河南固始人,于公元669年,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随归德将军陈政入闽,在漳建功立业,后被授为“银青光禄大夫”。其后裔在漳繁衍生息,至今仅定居芗城的施家子孙己近千丁。
  历史上,施姓登科者众。据载,宋代就有施象、施总、施泽、施兴诗等施家子弟名榜进士,其联族有44人列登朱紫。到了清代,又有施槃在殿试中荣登一等一名;施调赓中清光绪癸未科进士,入翰林院。可谓历代出仕,书香门第,备受尊崇。
  近代的施家,也是人才辈出。辛亥革命时,施家子弟施荫棠(1862~1942年),于1905年加入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从事反清革命活动,是漳州辛亥革命的组织领导人之一。1911年11月11日,漳州光复时,他率领三百农军,从东门经浦头港登岸攻入城内,农军当时就驻扎在浦头大庙、周爷楼、凤霞宫等处,当时在新行街的施厝大门口升起了革命军的五色大旗,宣告了漳州光复胜利。为中国民主革命树起了一面旗帜。
  施荫棠后期退出政坛,从事地方教育事业,曾任省立八中(今漳州一中)、国学专修学校校长。1942年因病逝世,终年八十。
  我国现代海洋科学家施正铿、作曲家施正镐,也都是在浦头的施厝生长起来的。
  施正铿生于1932年,青少年时就学于文凤小学(今巷口中心小学)和省立龙溪中学(今漳州一中),后升入厦门大学海洋系,毕业后于山东海洋大学任教,他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海洋物理、海洋遥控、海洋光学、海洋药物等诸多方面的专家。近二十年来,施教授研究成果丰硕、专著甚多,许多方面被公认为属世界先进行列。他荣获国家科研成果奖10项,部省级奖60项。有些成果已转化为生产力,对国家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施教授1981年奉调出任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一等秘书和纽约总领事馆领事,负责管理我国留学人员的工作。1984年他出任山东海洋大学党委书记、校长。荣任中共十三大代表,青岛市委委员,国家教委直属高校咨询委员会委员。现定居青岛。
  施家另一弟子施正镐(1919~1987),是我国当代卓有成就的音乐家。他毕业于龙溪师范,又深造于国立杭州艺专音乐系,后就教于四川省艺专、金陵女子大学,从事音乐教学。抗战期间,他积极参与救亡运动,创作了许多抗日歌曲,如《夜袭》、《梦战场》等等,曾广为流传,成为当时成都艺术界在乐坛上演出的热场节目。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又创作了《凯歌》歌曲,荣获全国征歌第一名,表达了中国人民八年抗战取得最后胜利的喜悦与豪情,歌声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新中国成立后,施正镐奉调北京戏曲学院,任学院院部委员,音乐教研组组长。1976年,又调任我国艺坛最高研究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任副研究员、教授,从事外国音乐研究。几十年来,他除了为祖国培养一批批中高级音乐人才外,还撰写了不少专著,并参与《音乐词典》的编辑工作,为《大百科专书·戏曲卷》编写了许多重要辞目。施正镐教授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受到人们的尊敬,是一位造诣精深的乐坛学者。1987年9月不幸病逝北京,享年68岁。
  在书香之家的陶冶下,施厝还培育出了扬名海内外的书画家施拱南和施香沱父子。
  施拱南(1881~1946),擅诗书,善书法,精篆刻。其书法金石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不落窠臼,自成一家。他的行、篆、隶、楷,各种书法均有造诣,挥笔脱俗,让人赞不绝口。其篆刻虽法秦汉,然极少仿古,多出新意。其诗文金石等自编《荔香楼印集》,在其谢世廿八年后,由其子施香沱在海外整理付梓,深得海内外行家的尝识,被誉为“不可多得的珍品”。
  施拱南之子施香沱(1906~1990),幼承父教,在书画方面,是青出于蓝,更胜于蓝。他毕业于龙溪甲商学校。在漳、厦当过教员。1938年赴新加坡任教。斯时正值抗日救亡风起云涌,他在新加坡义卖其书画篆刻,将所得支持国内抗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在作家郁达夫领导的抗日宣传队工作。日军侵占新加坡时,他和郁达夫、杨骚等人避居印尼,直到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才重返新加坡担任兴亚学校校长。后受聘于南洋美专,专授中国水墨画,先后达四十年,培养了数以千计的绘画、书法、篆刻人才,形成独树一格的“香沱派”画风,其艺术成就饮誉新马两国。他编写的《中国书法学习》被新国教育部列为高中习作教材。其间,他还举办过多次个人画展,盛况空前,获得众多赞赏。其中部分作品被选入新加坡国家画廊。他还被选为新加坡中华美术研究会会长。1979年他以副团长身份参与率领新加坡文化考察团访问北京,为中新两国文化交流、增进两国友谊作出贡献。新加坡总统为此特授予“公共服务勋章”,以资表彰。香沱身居异邦,心怀故土。1986年漳州举办纪念建州1300周年时,他特地绘作“群仙祝寿图”,以示祝贺。1990年9月,施香沱仙逝,享年85岁。
  施厝的英才,还有两位鲜为人知,但却值得一笔的人物。一是漳州早期报业——《漳报》、《漳州日报》的创办人施大炳(1884~1919);另一是闽粤公路建设的先驱施大鎏(1903~1989)。前者是清翰林施调赓之长孙,毕业于龙溪丹霞书院,曾任小学训育主任,反对旧制,提倡新学。1911年11月漳州辛亥光复时,与老同盟会员宋善庆共同创办《漳报》,以采集地方新闻为主,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同年12月5日,主笔宋善庆先生惨遭暗杀,报社被迫停刊。创办人之一的李汉(同盟会员,字纪堂),在痛定之后,与施大炳商量,决心东山再起,以宣传孙中山民主革命为己任,于1913年2月2日再度创刊《漳州日报》。但因政治风云变幻,军阀割据混战,民主革命成果复失,经济衰落,该报被迫于一个多月后停刊。时间虽短,但其影响甚深。后大炳先生积劳成疾。1919年病逝时年仅35岁。
  施大鎏系辛亥革命漳州光复领导人之一施荫棠的第五子,我国海洋专家施正铿的父亲。早年毕业于福建道路工程专业学校。历任龙溪县建设科长,广东肇庆、合浦、普宁等县建设科长兼工程师,福建漳州漳龙汽车公司副经理兼总工程师。1948年又兼任漳州竹溪职业中学校长。解放后,调福建省交通厅公路工程局任工程师。年逾七十退休,1989年病逝。
  施大鎏一生与公路和桥梁建设结缘,曾开辟漳龙、漳诏、漳嵩、漳浮等闽南四大公路,以及广东的肇庆、合浦、普宁等县公路桥梁。他忠于职守,不畏艰险,在闽粤公路建设中,作出重大贡献,被誉为“闽粤公路建设的先驱”。
  在浦头的新行街中段,抗战时期还居住着一位德高望重的名老中医徐梦龄先生(1900~1959),徐老先生行医几十年,其医德医术,众口皆碑。解放后,徐先生是漳州中医院的主要创始人,由龙溪专员公署任命为首任院长。五十年代他历任漳州市政协、福建省政协常委。关于他的事略《漳州市文史资料》以及《当代闽南名人》第一辑、《芗城区志》、《漳州市志》、《闽南现代史人物录》等都有专载,本文只谈及他鲜为人知的一些轶闻。
  梦龄出身贫寒,从小与寡母相依为命。他读书、学医、从业,都是其母含辛茹苦、起早摸黑给浦头当时盛行的锡铂坊作铸锡工挣钱养家,他的每一步无不融入了老母的苦心和血汗。所以梦龄先生从小就十分孝顺老母。当他业成之后,从步文的浦下村搬入浦头的新行街居住,并在巷口开设诊所药店。人们发现,每日清晨他都提着一罐牛奶,从巷口步行至新行街,亲手端到老母面前,致安问候,侍候老母喝完牛奶,方回巷口开店从医。几十年如一日,不分寒暑,风雨无阻,还不容别人代劳,他说:“事母必亲躬”。先生行孝的美名,在老街坊中广为传颂。他在新行街还养有一头马,以供代步,每当四乡五里患者求医,他就骑马出诊。他医术高明,药到病除,一时“骑马仙”的声誉就传遍四乡,慕名者甚众。
  浦头的巷下街(今文化街),还有一位我国史学界名望人物——叶国庆教授(1900—2001年)。叶老与梦龄先生是同庚好友,私交甚笃。他生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早年就读厦门大学教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后来又进燕京大学专攻中国古代史。从燕京毕业后,回厦门大学任教于历史系,先后达45年,这期间他还兼任厦大人类博物馆主任25年。
  叶老从事史学教学60多年,他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历史典故了如指掌。他的史学著作发表刊登在国内权威学报上共35篇,内容涉及古代史、民族史、地方史、民俗传说、先贤介绍等等。他的文章工于考证,重于开拓,言人所未言,备受史学界赞赏。
  叶老对诗词也颇有研究,他积极参加厦大教师组织的诗钟会,每次现场作对,人们对他特出的造词遣句,给予极高评价。1972年叶老怀念故里,告老还乡,仍住于浦头老屋,过着简朴平淡、乡里相亲的生活。尽管年事已高,叶老关心地方建设事业,还积极为漳州撰写文史资料,指导许多热心地方史学的作者。他还担任漳州诗词学会的会长、丹霞诗社的顾问,热心培育漳州史、诗人才。人们称赞他是“集长者仁者学者于一身的师表。”叶教授年愈百岁,给人们留下了浩瀚的历史研究成果和为人师表的精神财富。2001年安然与世长辞,终年101岁,真可谓“仁者上寿”矣。
  此外,据浦头老者颜知森先生谈及,浦头的新行下街还出过清末知府黄步翔、县令黄世俊;民国时代十九路军团长苏丰(淞沪抗日阵亡)等人。因其生平虽无可查证,但他们的品德与业绩却印记在浦头人民心中。至于还有许多名不上经传的,但深有成就的普通人物、能工巧匠,本文未上一笔,深表不足。
  浦头,真乃是地灵人杰,物华天宝,人华世上矣。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记述了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的古城街路、史迹探寻、史事钩沉、古街史话等文史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徐苍生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施荫棠
相关人物
施正铿
相关人物
施正镐
相关人物
施拱南
相关人物
施香沱
相关人物
施大炳
相关人物
施大鎏
相关人物
叶国庆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