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路、台湾路、厦门路、青年路更名时间的探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795
颗粒名称: 香港路、台湾路、厦门路、青年路更名时间的探讨
分类号: K928.725.7
页数: 4
页码: 6-9
摘要: 1980年至1987年间,芗城区民政局根据国务院地名管理的有关规定,对漳州市区街道名称进行全面的清查、校正,确定符合规范的名称报区人民政府重新命名。计有大街小巷共332处。这些名称,尤其是巷名,绝大多数是沿用明清时代的旧名,但民国期间漳州主要街道有过两次更名。笔者查阅龙溪县解放前旧档案资料有关记载,探讨香港路、台湾路、厦门路、青年路四街名的变更时间,供读者参考,遗憾的是尚未找到当年更名的正式文告。只因财政经费不足,工人困苦,第一期工程历经19个月,仅完成计划的十分之七。
关键词: 漳州市 芗城区 古城街路

内容

1980年至1987年间,芗城区民政局根据国务院地名管理的有关规定,对漳州市区街道名称进行全面的清查、校正,确定符合规范的名称报区人民政府重新命名。计有大街小巷共332处(包括旧城改造中已被拆除的街巷,不包括未经民政部门申报政府审批,而由基建部门自行任命的街巷名)。这些名称,尤其是巷名,绝大多数是沿用明清时代的旧名,但民国期间漳州主要街道有过两次更名。笔者查阅龙溪县解放前旧档案资料有关记载,探讨香港路、台湾路、厦门路、青年路四街名的变更时间,供读者参考,遗憾的是尚未找到当年更名的正式文告。
  民国7年(1918年),陈炯明在漳州实施拆城修路的市政工程时,原计划分二期进行,民国8年4月至9年9月为第一期。只因财政经费不足,工人困苦,第一期工程历经19个月,仅完成计划的十分之七。民国9年11月10日,护法区工务总局局长周醒南撰《漳州市政征信录初编》记载,新定漳州市马路名称共35处。其中与本文四街相关的有:广南路(今香港路);始兴东路、始兴东街、始兴西街(今台湾路);醒民路(今厦门路。过后不久,醒民路划为两段,以东闸口为界,其东称醒民东路,其西称醒民西路。其他街道如永靖路、修文路、博爱道、澄观道等亦分段定名,此处不议);大通中路、大通南路(今青年路)。按周醒南征信录所言,新筑道路阔度20呎者称街,20呎以上,至30呎称路,50呎以上称道(1呎等于0.305米)。今台湾路东段即北京路至延安南路,当时阔度为30呎,故称始兴东路;中段即延安南路至府埕,阔度为20呎,称始兴东街;西段即府埕至青年路,阔度亦20呎,称始兴西街。
  经查阅民国18年至33年初的龙溪县同业公会档案。包括汽车、厨业、颜料业、面业、菜业、钟表业、茶业、中药业、油烛业、首饰业、酱业、卷烟业、人力车、屠宰业、织造业等同业公会登记表,其职员、会员或行号的住址百余处,均填民国9年定的街名或清代以前的旧名,未出现新名。
  民国33年4月上半月的龙溪县职业工人工资调查报告表记载,被调查的人力车、泥水、板车、木作、渡船、码头工、石工、成衣、理发、浴室等业的从业人员住址,有广南路、醒民西路等22条街,均为民国9年定的或清以前的街名。
  民国33年5月27日,龙溪县上报漳州温泉调查情况,所列温泉地点有城区崇安镇永靖保、靖中保(均为今北京路)一带;有醒民东路门牌66、76、88、90、92、94、96号;有下营街(今北京路南段)门牌68号,亦为民国9年及其以前的街名,未出现新名。
  民国33年10月10日翻印的《漳州市全图》,图中所标街名已有更改,原广南路改香港路,醒民东路与醒民西路改厦门路,大通中路、大通南路改青年路。而始兴东路却标始兴东街,始兴东街的位置标始兴街,始兴西街仍旧。为什么未改写台湾路?可能是制图者的疏忽,始兴东街、始兴西街、始兴南街、始兴北街四街交会于府埕口,因始兴南与始兴北不更名,误以为始兴东与始兴西亦未改名,这只是臆说,不足为据。
  民国33年12月,龙溪县向省报告,日机轰炸漳州受损情况,有丹霞镇威镇保厦门路炸倒房屋十外间,死伤26人,损失百外万元。在备考栏中加注厦门路原为路头保醒民东路。自此以后均使用新路名。
  民国34年3月7日,龙溪县崇安镇合作社登记表载:合作社创立于民国33年11月1日,社址在台湾路门牌171号。社员人数男女共3202人。业务为油、盐、柴炭、火柴、肥皂等。理事主席高庆金住醒民西路138号(可能尚不习惯用厦门路新名),文书李和成住三民路61号,司库陈杰森住香港路8号,理事欧阳铭住修文西路65号,经理陈耀桐住台湾路171号。监理主席吴青松住厦门路392号,监事褚赞寿住香港路18号,监事黄永生住始兴北路13号。以上8人住址除理事主席高庆金外,其余7人均填报新街名。
  民国36年龙溪县所辖乡镇一览表中的崇安镇重要街市名称有:中山路、中正路、三民路、台湾路、协和路、大同路、厦门路、博爱路、青年路、林森路、复兴路、大通路、澄观道等。
  由上可见,香港路等四街更名时间为民国33年6月至10月间,此时乃抗日战争最艰苦阶段,因何更改街名,依据不详。除上述崇安镇重要街市外,同时还有澎湖路、马灶路、五权路、民主路、平等路、自由路等较为现代化的新街名出现。
  除民国9年和33年两次对漳州主要的街道命名外,其他年份未见更名。但民国15年冬北伐军进漳后,定2处建筑物以“中山”为名,即中山桥和中山公园,均有碑亭为记。至于中山路、中山保等名则是民国33年以后更改的。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记述了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的古城街路、史迹探寻、史事钩沉、古街史话等文史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唐同春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