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塘清源真君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761
颗粒名称: 古塘清源真君庙
分类号: K878.6
页数: 2
页码: 123-124
摘要: 清源真君庙址在漳州古塘村,民间以其村名称为古塘宫。古塘地处漳州东北郊,北邻九龙江北溪,东与城东旧称“九十九湾”的竣头,福河等地接壤。过去水利设施落后,该村备受洪涝灾害。明景泰七年,举人蔡靖,怀念祖德宗功,以蔡姓祖居地长太县枋洋赤岑外宫接引清源真君神灵香火到古塘村,鸠众立庙,于景泰十年建成古塘清源真君庙,祀清源真君李二郎,俗称“大使公”,作为本村乡土保护神,以祈求消除水患,合境平安。2001年开始,古塘村重组庙宇管委会,并着手对清源真君庙在原址进行重建,拟建成一座砖木结构,斗拱垂莲,雕梁画栋,两进一天井的宫殿式全新清源真君庙。预计于2002年底落成。
关键词: 芗城区 遗址 清源真君庙

内容

清源真君庙址在漳州古塘村,民间以其村名称为古塘宫。古塘地处漳州东北郊,北邻九龙江北溪,东与城东旧称“九十九湾”的竣头,福河等地接壤。过去水利设施落后,该村备受洪涝灾害。明景泰七年(1456年),举人蔡靖(古塘村人),怀念祖德宗功,以蔡姓祖居地长太县枋洋赤岑外宫接引清源真君神灵香火到古塘村,鸠众立庙,于景泰十年(1459年)建成古塘清源真君庙,祀清源真君李二郎,俗称“大使公”,作为本村乡土保护神,以祈求消除水患,合境平安。
  清源真君李二郎,据《蜀故》载:“李冰秦昭王时(前二七七~二五〇年)作蜀郡守。李二郎为李冰次子。”时有沫水之害,李冰父子凿“离堆”开偃建渠,使成都平原免除了“沫水之害”,变成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从此,李冰父子深受后人敬仰、赞颂。以后,由于崇拜之举,把李冰次子李二郎加以神化,奉为圣人,尊之为神。如《朱子说录》云:“蜀中灌口二郎庙,当时是李冰因开离堆有功立庙。今来现许多灵怪,乃是他第二儿子。初间封为王。后来徵宗好道,谓他是什么真君,遂改封真君。”
  古塘清源真君庙建于该村中角(即村中心)坐东北朝西南,砖木结构,硬山顶,一进殿堂,明代立庙后,屡有修葺。民国期间(约1920年)有较大重修,并添建左右侧室。庙门檐下悬挂匾额,直书“古塘宫”,殿堂正中悬挂匾额,横书“荫庇和平”。中位立神座,置神阁两个,供奉两尊神像,称“大帝”、“二帝”(当是清源真君雕像)。左右配祀关圣帝君和“小君”(属何神尊,待考)。神座前悬挂“柳丝拼”(即“欢门”与“蟠帷”),刺绣金字“清源真君”;神座前置香案,并供祀一只木雕漆金的金狗,俗称“金狗公”,与清源真君及诸神同享香火。殿堂与庙门左右挂有两副对联,内联曰:“地虽仍旧庙实难新,神既有灵人多受福。”外联曰:“古人所重在大节,塘子于学无常师。”均无落款。
  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清源真君庙遭破坏,神像及法器俱焚烧,仅存两个匾额和几个神阁。
  1980年贯彻宗教政策后,古塘村信众对清源真君崇拜之心不泯,自愿出资献力,重新雕塑清源真君及其他神像,供本村及龙海、华安、南靖等地善信参香、膜拜。2001年开始,古塘村重组庙宇管委会,并着手对清源真君庙在原址进行重建,拟建成一座砖木结构,斗拱垂莲,雕梁画栋,两进一天井的宫殿式全新清源真君庙。预计于2002年底落成。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文记述了漳州芗城文史资料《芗城寺庙宫观》专辑的情况,其中包括南山寺、文庙、凤霞宫、松州威惠庙、东西桥亭、南太武福兴寺、瀛洲亭、南浦亭、后港长生堂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汤怀亮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芗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