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后山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727
颗粒名称: 天宝后山庵
分类号: K878.6
页数: 2
页码: 62-63
摘要: 后山庵,位于芗城区天宝镇天宝村后山社。该庵系唐代开漳功臣沈世纪的后裔定居后,于元至正二十六年在该社建庵祀佛,祈求佑庇,后历代传承并屡有重修。民国后期,庵遭火灾,只剩颓墙断壁。不久,由信众扶助,建一殿堂,祀观音菩萨,供村民参拜,延续香火。通过推选,组织了庵庙理事会,并举行隆重的开功、揭牌仪式。后山庵从元代兴建距今已七百年。主体建筑为宫殿式砖木结构,硬山顶,占地面积2179平方米,建筑面积892平方米。庵前建有混凝土庵埕,约600平方米,宽敞平坦,供节目信众参香膜拜,舞狮摆龙和演戏酬神;庵埕右边建一座老人俱乐部,供老辈安享天年。该庵原有石柱、碑刻以及匾额、对联均已散失。
关键词: 芗城区 遗址 后山庵

内容

后山庵,位于芗城区天宝镇天宝村后山社。该庵系唐代开漳功臣沈世纪的后裔定居后,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在该社建庵祀佛,祈求佑庇,后历代传承并屡有重修。民国后期,庵遭火灾,只剩颓墙断壁。不久,由信众扶助,建一殿堂,祀观音菩萨,供村民参拜,延续香火。
  1950年,开展农业互助合作,后山庵兼为后山生产队队间。1966年至1975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庵里文物和一切神器被列为“四旧”,均遭破坏。
  1981年贯彻宗教政策后,庵门重开,众多善信要求对后山庵进行重建,由信士沈文金、沈龙水等人带动后山及周边善信自愿捐资、献力,于1985年和1992年在原庵址添建后殿和前殿。然后又于1997年和1998年修建混凝土庵埕和老人俱乐部,最后又于1999年对庵庙殿堂进行了全部整修与装饰,至此,殿堂内外及附属结构齐全,龙柱、斗拱、雕栋、画梁焕然一新,神座帐帷,挑花刺绣、金玉满堂。通过推选,组织了庵庙理事会,并举行隆重的开功、揭牌仪式。2002年3月,经申请核准为宗教活动场所。
  后山庵从元代兴建距今已七百年。经过历代沧桑变化,屡废屡建,香火不断,而今其规模还有所扩大,建筑更为精美。现该庵坐西朝东,遵其祖辈嘱咐庵址纳“日月精华”宝地。主体建筑为宫殿式砖木结构,硬山顶,占地面积2179平方米,建筑面积892平方米。庵前建有混凝土庵埕,约600平方米,宽敞平坦,供节目信众参香膜拜,舞狮摆龙和演戏酬神;庵埕右边建一座老人俱乐部,供老辈安享天年。庵内分前、中、后三殿,中夹天井,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前殿祀弥勒佛,附祀福德正神和显化将军;中殿祀广济祖师、天上圣母;后殿祀观音菩萨、三宝佛,附祀地藏王。天井里左右立两座石雕经幢,左边经幢高2米,底座呈八角形,浮雕莲花瓣;中部缩小为八角形石柱,八面浮雕八位神像,上部为四角形石柱,平顶,正面浮雕一位神像,最上端边角稍有破损,以混凝土砌成平顶。右边石经幢已折断,只剩其底座。此二座石经幢系花岗岩石雕,浑古淳朴,何时雕塑无文字记载。该庵原有石柱、碑刻以及匾额、对联均已散失。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文记述了漳州芗城文史资料《芗城寺庙宫观》专辑的情况,其中包括南山寺、文庙、凤霞宫、松州威惠庙、东西桥亭、南太武福兴寺、瀛洲亭、南浦亭、后港长生堂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汤怀亮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芗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