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武福兴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718
颗粒名称: 南太武福兴寺
分类号: K878.6
页数: 2
页码: 46-47
摘要: 南太武福兴寺,址在芗城区新桥街道办事处互助路三叉路口,今属解放社区辖内。该寺系由南太武庙演变为福兴寺的。九十年代初,南太武庙由于规模太小,不适应佛事活动需要,经庙管委员会理事倡议,筹划扩建事宜,时任南山寺住持释传扬也参与,于1996年初动工,除保留南太武庙前墙、庙门、拜亭外,其余全部拆除重建,同年10月落成。大殿前有宽敞空地,待今后扩建前殿使用。庙内主祀观音菩萨,配祀天地将,附祀地藏王菩萨、十八罗汉、注生娘娘、婆者、太子爷、五显大帝、福德正神等。经申请审核,于1996年11月被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
关键词: 芗城区 遗址 福兴寺

内容

南太武福兴寺,址在芗城区新桥街道办事处互助路三叉路口,今属解放社区辖内。该寺系由南太武庙演变为福兴寺的。
  南太武庙其始建与重修的石碑俱佚,相传清康熙七年(1668年)六月十八日(7月26日),漳洲洪水泛滥,府城淹没,南桥冲坏,随洪水漂来一尊观世音菩萨雕像,信众认为菩萨久留不去,必有喜兆降临,就将这尊佛像供奉在油车社池府王爷庙内,后来有人提出这尊红脸观音与南太武山观世音菩萨相似,必须单独建庙参拜。经信众商议,康熙十四年(1675年),在文川里的西北面与良岗王东北面交接处建“南太武庙”,将随洪水漂流的观世音像,从池府王爷庙请人南太武庙,供信众参拜,从此这一地带被冠为“南太武”地名。南太武庙系砖木结构,单进,硬山顶,面阔一间,坐西朝东,面积约40多平方米,左右各有厢房,庙前有拜亭,匾额“南太武庙”四字,系民国时期里人郑启寅先生书。庙中主祀水石龟、油车社、马灶社、埔仔社、田仔墘乾等五社的五尊观音菩萨,配祀天地将,附祀注生娘娘、婆者、平安君赵云、福德正神及其属神给使、判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当地信众重新雕塑原祀奉在埔仔社清霞祖官(新中国建立初期拆除,建糕饼厂)“太子爷”塑像供奉在庙内,供当地善男信女参拜,并为台湾省台南县下营乡中营庆福宫等信众来漳州南太武寻根谒拜祖庙。“太子爷”,据传是宋末一位宗室,在与元兵作战时,英勇牺牲,后人为追念他而雕塑神像,供人朝拜。
  九十年代初,南太武庙由于规模太小,不适应佛事活动需要,经庙管委员会理事倡议,筹划扩建事宜,时任南山寺住持释传扬也参与,于1996年初动工,除保留南太武庙前墙、庙门、拜亭外,其余全部拆除重建,同年10月落成。重建的庙宇名为“福兴寺”,系重檐悬山顶三进式,先是亭子式山门,二进为开口式殿堂,后进是楼层式僧房(共三层),占地面积1350平方米,建筑面积1525平方米,配有钟鼓室、凉亭。大殿前有宽敞空地,待今后扩建前殿使用。整个庙宇巍峨高耸,雄伟壮观。庙内主祀观音菩萨,配祀天地将,附祀地藏王菩萨、十八罗汉、注生娘娘、婆者、太子爷、五显大帝、福德正神等。经申请审核,于1996年11月被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文记述了漳州芗城文史资料《芗城寺庙宫观》专辑的情况,其中包括南山寺、文庙、凤霞宫、松州威惠庙、东西桥亭、南太武福兴寺、瀛洲亭、南浦亭、后港长生堂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韩海榕
责任者
王和贵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芗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