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中艺术布袋木偶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663
颗粒名称: 掌中艺术布袋木偶戏
分类号: J826
页数: 1
页码: 66-68
摘要: 芗城布袋木偶戏,流传于福建闽南地区,是用手掌和五指操纵,因此,也叫掌中戏。布袋木偶戏在漳州一带是以方言演唱,演出时,木偶在戏台上手舞足蹈、提刀弄枪、旋转跳跃,活龙活现,栩栩如生。它能够表现人物的唱、念、做、打,以至喜、怒、哀、乐的感情,加上唱曲道白简朴易懂,其艺术感染力特强,很受群众欢迎,尤其受到少年儿童的喜爱。在国内已拍摄了《掌中艺术》电影、电视,在国内各地放映和电视台播出,受到了普遍赞誉与好评。为了弘扬这一传统艺术,使之推陈出新,并培植艺苑奇葩,提高掌中艺术水平。芗城布袋木偶表演艺术,代代相传,技艺高超,誉满海内外。
关键词: 木偶戏 艺苑 漳州

内容

芗城布袋木偶戏,流传于福建闽南地区,是用手掌和五指操纵,因此,也叫掌中戏。布袋木偶戏在漳州一带是以方言演唱,演出时,木偶在戏台上手舞足蹈、提刀弄枪、旋转跳跃,活龙活现,栩栩如生。它能够表现人物的唱、念、做、打,以至喜、怒、哀、乐的感情,加上唱曲道白简朴易懂,其艺术感染力特强,很受群众欢迎,尤其受到少年儿童的喜爱。
  芗城布袋木偶戏的著名传统剧目有《大名府》、《雷万春打虎》、《孙悟空大闹天宫》等。著名老艺人杨胜、陈南田、郑福来等技艺高超,享誉海内外,曾被聘请到中央戏曲学院讲学。
  1958年以来,漳州木偶剧团曾先后应邀到法国、瑞士、苏联、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南斯拉夫、印尼、澳大利亚等十多个国家访问演出。1966年参加布加勒斯特举行的第二届世界木偶与傀儡联欢节比赛,获得一等表演奖和两枚金质奖章,被誉为“世界第一流艺术”。在国内已拍摄了《掌中艺术》电影、电视,在国内各地放映和电视台播出,受到了普遍赞誉与好评。
  为了弘扬这一传统艺术,使之推陈出新,并培植艺苑奇葩,提高掌中艺术水平。1958年在巷口中心小学组织起“红领巾木偶戏团”,该团由该校小学生组成,在木偶大师杨胜精心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训练“劈指”、“抖手”、“腕功”等基本功,寒暑假期间更是集中苦练,可谓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持之以恒。在民间艺人和学校老师指导下,小演员个个指腕灵活,技术精湛,先后排练了《打虎》、《拔萝卜》、《小猫钓鱼》、《下雨之前》等十多个节目。1985年以来,这个由小学生组成的木偶剧团先后接待来访的美国、日本木偶专家和国内的木偶艺术家。其中,有国际木偶协会美国分会主席梅尔·海尔斯坦及夫人,日本铜锣剧团木偶专家恭原大刀夫一行3人,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会长虞哲光,上海木偶剧团编导丁言昭等;中外专家盛赞小演员“训练有素,艺术精湛”。
  巷口中心小学红领巾木偶剧团,虽然不是专业性质的剧团。演员又是逐批培养、生长和替换,但由于他们编演的剧目意义深刻,演技高超,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声誉。1988年剧团被评为福建省“十佳少先队活动阵地”,1989年福建省电视台把剧团演出活动拍成《艺苑小花》专题片,由中央电视台向全国播映。1993年7月和12月,红领巾木偶剧团接受中国文化部指派两度到香港演出,先后演出37场,场场掌声如潮,轰动了整个香港。香港议员丁毓珠女士题辞赞道:“艺术精湛,载誉香江”。
  1995年10月,红领巾木偶剧团又应邀到上海参加“桂花节”文艺演出,当演出《喜洋洋》剧目时,舞台上一个个小木偶模仿真实杂技演员戏狮、舞绸、耍棍、顶瓮、弄盘等动作时,全场响起了雷鸣般掌声,小演员的高超技艺征服了上海的观众。许多老外观戏时,一会儿在前台看表演动作,一会儿又跑到台后看小演员如何摆弄,无不感到神奇与激动,他们高高地伸出大拇指向小演员表示称赞。
  芗城布袋木偶表演艺术,代代相传,技艺高超,誉满海内外。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记述了漳州市文史资料,其中包括概况、历史遗迹、石雕牌坊、名寺古塔、名人古墓、烈士陵园、革命遗址、中国女排丰碑、名优特产、地方艺苑、花果之乡、侨台关系、风味小吃、民俗风情等。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让更多的海内外同胞和友人增进对芗城的了解,我们编纂《芗城风物》一书,敬请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冲题书名。它溶历史、古迹、文化、风物于一炉,对于帮助了解芗城的历史与现状必有裨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