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遗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642
颗粒名称: 革命遗址
分类号: D231
页数: 5
页码: 48-52
摘要: 红楼位于漳州市区芝山南麓,胜利西路118号市府大院内。1932年4月,毛泽东同志率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后居此。楼三层,砖石结构。解放后曾辟为“闽南革命纪念馆”,后改作“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馆内现陈列有毛泽东同志用过的床、桌椅、煤油灯、雨伞、米袋、挎包和一对马口铁做的公文箱,还有当年红军指战员的照片等珍贵革命文物。以及1961年11月南京军区副司令员郭化若同志的诗作:“赣州撤后取漳州,妙计神兵顽敌愁。转劣为优凭并力,示形造势运奇谋。人民战法空千古,革命韬钤独一筹。三十载红旗光大地、东方万里唱同仇”等。芗潮剧社旧址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键词: 革命 遗址 芗城区

内容

漳州芝山红楼
  红楼位于漳州市区芝山南麓,胜利西路118号市府大院内。1932年4月,毛泽东同志率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后居此。楼三层,砖石结构。解放后曾辟为“闽南革命纪念馆”,后改作“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馆内现陈列有毛泽东同志用过的床、桌椅、煤油灯、雨伞、米袋、挎包和一对马口铁做的公文箱,还有当年红军指战员的照片等珍贵革命文物。馆藏还有1960年11月董必武同志来漳时所题字幅:“君子所履——毛泽东同志所走的路是引导中国革命胜利的路。”以及1961年11月南京军区副司令员郭化若同志的诗作:“赣州撤后取漳州,妙计神兵顽敌愁。转劣为优凭并力,示形造势运奇谋。人民战法空千古,革命韬钤独一筹。三十载红旗光大地、东方万里唱同仇”等。
  1992年为纪念红军攻克漳州60周年,中共漳州市委在纪念馆左前侧建造纪念碑。聂荣臻元帅为纪念碑书写“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纪念碑”。纪念碑造型新颍,寓意奇特。主碑镶红色花岗岩,正面形如军旗;侧面如刺刀,代表工农红军;左侧两支镶白色花岗岩的斜柱支撑主碑,意为工农支持红军;右侧底座镶有三层圆圈的黑色花岗岩,以示中央红军冲破国民党三次围剿后向外线出击,攻打州;主碑高为19.32米,表示1932年,纪念碑底座有6层台阶,代表60周年。
  纪念碑与纪念馆相互辉映,融为一体,成为人民群众游览、参观、瞻仰、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传统的胜地。
  附:
  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纪念碑
  (碑记)
  公元一九三二年四月二十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一举攻克漳州,俘敌一千六百七十四人,缴获枪炮二千三百余支(门),飞机两架及大批军需物资,取得了重大胜利。
  漳州战役开创了闽南革命新局面,巩固了闽西革命根据地,为红军粉碎蒋介石的第四次围剿提供了人力、财力、物力。漳州之役,是我党我军历史上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
  为缅怀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弘场革命传统,特勒珉碑。
  红军风范长存
  中国共产党漳州市委员会
  漳州市人民政府
  公元一九九二年四月二十日
  中国工农红军进漳司令部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进漳时,司令部设在今胜利西路漳州第一中学“新华楼”。楼两层,原建于芝山之麓,居上临下,气势雄伟。
  1932年4月20日,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在毛泽东、周恩来、林彪、聂荣臻、罗荣桓等指挥下,攻克闽南重镇漳州,威震厦、漳、泉地区。进漳后,设东路军司令部于“新华楼”内。当年中国红军为扩大革命影响,在漳州组织地方武装和宣传党的城市政策,筹款百万,有力地支援了红军第四次反围剿斗争,为中国革命谱写了光荣的一页。
  中国工农红军进漳政治部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进漳时,设政治部于胜利西路漳州市人民政府大院西北隅,今团市委办公楼内。
  1932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进漳时,罗荣桓、聂荣臻、宋任穷等同志在此工作居住。
  中共漳州工委旧址
  1937年夏,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中共漳州工委正式成立,当时工委书记马东涵、组织部长彭冲、宣传部长陈松年。工委会设于城东新行街5号(原是马东涵的住家)。漳州工委根据上级党委指示精神,在漳州领导各阶层民众,组织“芗潮剧社救亡宣传队”、“漳州民众救国服务团”和“漳州青年战时服务团”等党的外围组织,深入乡村、街头、兵营、监狱、妓院等处,广泛进行抗日救亡宣传,促进漳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民众抗日热潮。此外,工委还在这里召开党的秘密会议,向闽西南特委书记兼新四军办事处主任谢育才汇报工作,护送梁国斌等一些同志参加新四军北上抗日。这个革命遗址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旧址
  中共中央于1927年10月15日和12月1日,两次致信中共闽南、闽北临委,提出建立统一全省党的领导机构——中共福建临时省委。
  同年12月4日,中共福建各县负责人联席会议暨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成立大会在漳州举行,选举产生陈明、罗明
  等9位同志为执行委员。会后,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增补许土淼等2同志为执行委员。临时省委机关设在厦门,1928年2月18日,临时省委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决定临时省委机关迁到漳州,地址在州振成巷16号(今32号)。
  1928年8月26—27日,中共福建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厦门召开,正式成立中共福建省委员会。省委机关迁至厦门。
  1991年3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设在漳州振成巷32号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旧址列为省第三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
  芗潮剧社旧址
  芗潮剧社旧址,在市区芳华北路41号。
  芗潮剧社建立于1934年春。是中共漳州工委领导下的群众文艺团体。主要成员有柯联魁、蔡大燮、彭冲、陈虹、骆平等同志,组织一批文艺工作者,以话剧形式宣传党的抗日主张,为唤起民众觉醒,激发爱国热情,发挥了重要作用。
  芗潮剧社旧址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记述了漳州市文史资料,其中包括概况、历史遗迹、石雕牌坊、名寺古塔、名人古墓、烈士陵园、革命遗址、中国女排丰碑、名优特产、地方艺苑、花果之乡、侨台关系、风味小吃、民俗风情等。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让更多的海内外同胞和友人增进对芗城的了解,我们编纂《芗城风物》一书,敬请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冲题书名。它溶历史、古迹、文化、风物于一炉,对于帮助了解芗城的历史与现状必有裨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