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刻文咸通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632
颗粒名称: 金石刻文咸通塔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1
页码: 34
摘要: 咸通经幢,俗称咸通塔、经幢分八面,宽各0.29米,高1.83米,上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为唐咸通四年漳州押衙王剬所建,建州司户参军刘书。明顾炎武评为天下经幢中第一。碑字结体遒劲,府志称:漳南金石刻文此为其冠。《寰宇访碑记》,《闽南金石录》皆著录。经幢原立于芝山开元寺,岁久湮没,明乡贤郑辂思披寻得之,诧为奇异,郡人遂摹拓盛行。清同治三年寺毁于火,翌年经幢被清兵曳破,孝廉林广迈扶置其家,补缀完好,建“宝唐精舍”以护之。历代名人对这座经幢流连倾慕,为之题写诗文甚多,如云:“神物岂能终了倒,磨雨磋风石骨老”。“径寸珊瑚世争宝”、“千载翰墨垂乾坤”等赞颂之。
关键词: 咸通塔 名胜古迹 芗城区

内容

咸通经幢,俗称咸通塔、经幢分八面,宽各0.29米,高1.83米,上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为唐咸通四年(863)漳州押衙王剬所建,建州司户参军刘书。明顾炎武评为天下经幢中第一。碑字结体遒劲,府志称:漳南金石刻文此为其冠。《寰宇访碑记》,《闽南金石录》皆著录。经幢原立于芝山开元寺,岁久湮没,明乡贤郑辂思披寻得之,诧为奇异,郡人遂摹拓盛行。清同治三年(1864)寺毁于火,翌年经幢被清兵曳破,孝廉林广迈扶置其家,补缀完好,建“宝唐精舍”以护之。历代名人对这座经幢流连倾慕,为之题写诗文甚多,如云:“神物岂能终了倒,磨雨磋风石骨老”。“径寸珊瑚世争宝”、“千载翰墨垂乾坤”等赞颂之。
  咸通经幢于民国初年,移入市区中山公园,后经兵灾复碎,建国后修补完整,文革中又遭破坏,碑虽残破,精彩犹存,仍不失为唐代书法艺术珍品,现存残块部份,由市文管会妥存。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记述了漳州市文史资料,其中包括概况、历史遗迹、石雕牌坊、名寺古塔、名人古墓、烈士陵园、革命遗址、中国女排丰碑、名优特产、地方艺苑、花果之乡、侨台关系、风味小吃、民俗风情等。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让更多的海内外同胞和友人增进对芗城的了解,我们编纂《芗城风物》一书,敬请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冲题书名。它溶历史、古迹、文化、风物于一炉,对于帮助了解芗城的历史与现状必有裨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