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口庵前古经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631
颗粒名称: 塔口庵前古经幢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1
页码: 33
摘要: 塔口庵前有座古经幢,位于今大同路中段。始建于北宋绍圣四年,明崇祯十五年重修,经幢高6.22米、为七层八面二十四层雕花岩石垒砌而成之宝塔式古建筑。基座为八角柱状须弥座,其上为圆形、八角形、覆盆形、圆柱形,并有妆分,幢身下层八面均雕有或坐或立的佛像一尊。上层八面中的一面刻有阴文楷书“宝塔建造于宋绍圣四年丁丑,至大明崇祯十五年六月初十飓风刮颓坏原位钦差福建中路副总兵王尚忠捐金重修。”其余七面均阴刻楷书“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幢身顶端为十三线天塔刹。经幢石雕浑古,造型独具特色。据史学者考究,该经幢最底座有不少构件属唐代石雕,又是全国唯一保存完美的古经幢。1988年6月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又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键词: 塔口庵 名胜古迹 芗城区

内容

塔口庵前有座古经幢,位于今大同路中段。始建于北宋绍圣四年(1097),明崇祯十五年(1642)重修,经幢高6.22米、为七层八面二十四层雕花岩石垒砌而成之宝塔式古建筑。基座为八角柱状须弥座,其上为圆形、八角形、覆盆形、圆柱形,并有妆分,幢身下层八面均雕有或坐或立的佛像一尊。上层八面中的一面刻有阴文楷书“宝塔建造于宋绍圣四年丁丑,至大明崇祯十五年六月初十飓风刮颓坏原位钦差福建中路副总兵王尚忠捐金重修。”其余七面均阴刻楷书“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幢身顶端为十三线天塔刹。经幢石雕浑古,造型独具特色。据史学者考究,该经幢最底座有不少构件属唐代石雕,又是全国唯一保存完美的古经幢。1988年6月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又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记述了漳州市文史资料,其中包括概况、历史遗迹、石雕牌坊、名寺古塔、名人古墓、烈士陵园、革命遗址、中国女排丰碑、名优特产、地方艺苑、花果之乡、侨台关系、风味小吃、民俗风情等。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让更多的海内外同胞和友人增进对芗城的了解,我们编纂《芗城风物》一书,敬请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冲题书名。它溶历史、古迹、文化、风物于一炉,对于帮助了解芗城的历史与现状必有裨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