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牌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624
颗粒名称: 石雕牌坊
分类号: K928.74
页数: 3
页码: 21-23
摘要: 漳州城区有许多古代建筑的石碑坊,其中有五个石雕人物精美,书写文字苍劲,具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位于新华东路东端,在岳口小学门口,有座古老石碑坊,名正德坊。该坊为石雕三间,造型简朴,具有明代中、晚期的石雕风格,是芗城现存纪年最早的石坊建筑,为研究古代石雕艺术的活材料。尚书坊位于香港路双门顶,明万历三十三年系为林士章立。石坊建有三间五楼十二柱,造型雄伟,石雕浑朴,具有鲜明的晚明艺术风格。致仕后,结“伭云诗社”于芝山,优逸风雅,与张燮、郑怀魁等齐名,称“七子”。该坊位于新华东路菜市路,清康熙年间荣禄大夫、左提督许风立。许风,海澄县人,行伍出身,立功赐爵,官至漳州镇总兵。
关键词: 石雕 牌坊 芗城区

内容

漳州城区有许多古代建筑的石碑坊,其中有五个石雕人物精美,书写文字苍劲,具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
  明代石雕正德坊
  位于新华东路东端,在岳口小学门口,有座古老石碑坊,名正德坊。始建于明正德七年(1512年),原为该地一座东岳行宫庙宇而兴建。该坊为石雕三间,造型简朴,具有明代中、晚期的石雕风格,是芗城现存纪年最早的石坊建筑,为研究古代石雕艺术的活材料。
  雄伟浑朴尚书坊
  尚书坊位于香港路双门顶,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系为林士章立。士章,字德斐,漳浦县人,嘉靖十四年(1535年)廷试得第三名(即探花),官至南京礼部尚书。
  石坊建有三间五楼十二柱,造型雄伟,石雕浑朴,具有鲜明的晚明艺术风格。
  三世贰宰〓历坊
  位于香港路双门顶另有一座石牌坊,建于明历二十八年(1600年),是南京吏部右侍郎赠尚书蒋孟育及其父蒋玉山、祖父蒋相立。
  孟育,字道力,龙溪县人(今芗城区),万历进士。致仕后,结“伭云诗社”于芝山,优逸风雅,与张燮、郑怀魁等齐名,称“七子”。
  此坊尚存三间五楼十二柱,坊上石刻“三世贰宰,两京〓(音yāng,即古“扬”字)历”八个大字,书写工整秀丽,笔劲遒古,为研究书法艺术提供好材料。
  御书勇壮简易坊
  位于新华东路东段另一座石牌坊,建于清康熙年间,为福建水师提督蓝理立。
  蓝理,字义山,漳浦赤岭人,畲族,行伍出身。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佐施琅平台湾,在澎湖海战中救施琅出重围,拖肠血战,平台立功,受到康熙嘉奖,曾命蓝理解衣,抚其战瘢,官至福建水师提督。
  康熙四十二年和四十五年(1703和1706年),清皇帝先后御书“勇壮简易”、“所向无前”两匾赐之。牌坊石雕精美,不仅有康熙御书字迹,且雕刻着洋人形象,别具石雕艺术,为国内石坊中所罕见。
  闽越雄声总兵坊
  该坊位于新华东路菜市路,清康熙年间荣禄大夫、左提督许风立。许风,海澄县人,行伍出身,立功赐爵,官至漳州镇总兵。此坊有三间五楼十二柱,规模较大,石坊上额题书“闽越雄声,楚滇伟绩”,整座石坊有较高的清代雕刻艺术,今尚保留其原貌,为研究近代石雕艺术提供实物资料。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记述了漳州市文史资料,其中包括概况、历史遗迹、石雕牌坊、名寺古塔、名人古墓、烈士陵园、革命遗址、中国女排丰碑、名优特产、地方艺苑、花果之乡、侨台关系、风味小吃、民俗风情等。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让更多的海内外同胞和友人增进对芗城的了解,我们编纂《芗城风物》一书,敬请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冲题书名。它溶历史、古迹、文化、风物于一炉,对于帮助了解芗城的历史与现状必有裨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