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江、芗江与芗城名称的由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612
颗粒名称: 九龙江、芗江与芗城名称的由来
分类号: K250.657
页数: 2
页码: 6-7
摘要: 九龙江是福建第二条大江,有西溪、北溪两条流域,统称为九龙江。据龙溪县志记载,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置龙溪县,因“时有九龙戏于溪”,故名龙溪。现在于北溪龙潭的石壁上仍留有“九龙戏江处”五个大字的石刻。可见,龙溪县和九龙江的名称,其来由是同出一事的。1985年实行行政体制改革,经国务院批准,漳州市升为地级市,实行市管县体制,而原来的漳州市,其地域居于九龙江西溪与北溪之间,又是漳州古城所在地,取两者之意改称为芗城,由此,原来的漳州市在行政体制改革后定名为芗城区。
关键词: 芗城 名称 由来

内容

九龙江是福建第二条大江,有西溪、北溪两条流域(一般指华安县以下流域为北溪,南靖县以下流域为西溪),统称为九龙江。
  据龙溪县志记载,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540)置龙溪县,因“时有九龙戏于溪”,故名龙溪。现在于北溪龙潭(位于华安县丰山镇境内)的石壁上仍留有“九龙戏江处”五个大字的石刻。可见,龙溪县和九龙江的名称,其来由是同出一事的。
  后来有些漳籍的文人学士又提出“芗江,,编者查阅了古今地图,均无此江流的记载。“芗江”的出现,源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漳州知府钱古训、龙溪知县刘孟雍准里人杨彦章、洪乾等人请建“芗江书院”于九龙江北溪的翰林社(今龙海市步文镇内林社),这个书院在明、清两代颇享盛名。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演变,“芗江”这个名词逐渐成为九龙江的别称,进而又发展成为漳州这个地域的概念和城市别称。过去漳州地区,尤其是家居九龙江的北溪和西溪一带的文人墨客在题刻、刊行诗文集的署名落款时,喜欢冠以“芗江”指代里名。例如清代龙溪县人林编在云洞岩树立的刻石:“踏起青云”其题款是“乾隆癸未(1753)仲秋,芗江林编”。他就是以芗江为其故里的代称。又如光绪辛已年(1881)刊行的《北溪全集》,重刊者郑圭海和校订王化《甲戌蒙难遗稿》的王咸熙先生,他们都是漳州府城人,家居靠近九龙江西溪,而他们在书刊落款都冠署“芗江”两字,作为他们故里的代称。还有在民国以后,漳州不少单位对此应用更为广泛,如“芗江女子师范”,《芗江日报》(1932年出版)、《芗波报》、《芗鲤报》、“芗剧”、“芗潮剧社”、“芗江民众歌咏会”。建国以来,也出现过“芗江服务社”、“芗江浴堂”、“芗江宾馆”、“芗江风雷”等等,这些引用“芗江”二字既是指代漳州地区的意思,又是取其芳馨秀雅的词语作为单位的名称。
  1985年实行行政体制改革,经国务院批准,漳州市升为地级市,实行市管县体制,而原来的漳州市,其地域居于九龙江西溪与北溪之间,又是漳州古城所在地,取两者之意改称为芗城,由此,原来的漳州市在行政体制改革后定名为芗城区。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记述了漳州市文史资料,其中包括概况、历史遗迹、石雕牌坊、名寺古塔、名人古墓、烈士陵园、革命遗址、中国女排丰碑、名优特产、地方艺苑、花果之乡、侨台关系、风味小吃、民俗风情等。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让更多的海内外同胞和友人增进对芗城的了解,我们编纂《芗城风物》一书,敬请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冲题书名。它溶历史、古迹、文化、风物于一炉,对于帮助了解芗城的历史与现状必有裨益。

阅读

相关地名

芗城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