芗城史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611
颗粒名称: 芗城史略
分类号: K250.657
页数: 5
页码: 1-5
摘要: 芗城,历史悠久。早在四万年以前,芗城北郊台地莲花池山和竹林山一带已有人类居留,距今一万三千至九千年前,芗城先民广泛分布于天宝山山麓以东、九龙江西溪与北溪之间的起隆带,七千至六千年前,芗城西郊覆船山一带,先民们已会制作使用曲线贝齿纹、篮纹等压印陶瓷、石斧。梁武帝大同六年,芗城属龙溪县辖地。唐武则天垂拱二年,因陈元光平定了反抗朝廷的少数民族之乱,在泉、潮之间批准设立州治,以地在漳江之滨故名漳州。陈元光为首任刺史。1949年9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九十二师会同闽粤赣边纵队第八支队解放漳州城。1951年6月1日,成立漳州市。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开放市。
关键词: 芗城 概况 文史资料

内容

芗城史略
  芗城,历史悠久。早在四万年以前,芗城北郊台地莲花池山和竹林山一带已有人类居留,距今一万三千至九千年前,芗城先民广泛分布于天宝山山麓以东、九龙江西溪与北溪之间的起隆带,七千至六千年前,芗城西郊覆船山(今康山村)一带,先民们已会制作使用曲线贝齿纹、篮纹等压印陶瓷、石斧。
  梁武帝大同六年(540年),芗城属龙溪县辖地。唐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因陈元光平定了反抗朝廷的少数民族之乱,在泉、潮之间(龙溪县境南部,故绥安地)批准设立州治,以地在漳江之滨(今云霄县)故名漳州。陈元光为首任刺史。开元二十九年(741年),龙溪县由泉州改隶漳州。贞元二年(786年),漳州州治从李澳川(今漳浦县)迁至九龙江中下游漳州平原(今芗城区),从此芗城称谓漳州,龙溪县县治此时设在城西。乾符六年(879年),黄巢十万起义军南下漳州,转战广东。光启元年(885年),王绪率五千农民军攻下漳州,嗣后王审知主政闽国,成为五代十国之一,芗城成为闽国南境。
  南唐元宗保大四年(946年),唐主以董思安为漳州刺史,董以父名章辞之,唐主改漳州为南州。
  宋太祖建隆四年(963年),留从効部将陈洪进夺取兵权,占据南州。乾德四年(966年),复南州为漳州。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陈洪进献地归宋,芗城始纳入北宋版图。
  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年),漳州改为漳州路。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漳州路改为漳州府。十三年(1380年),登高山产紫色灵芝,知府徐恭表上,赐名紫芝山。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漳城东门外朴山岩僧秘制八宝丹(今片仔癀)成功。四十三年二月,戚继光追仙游倭寇过境,十六日大破倭寇于漳浦蔡陂岭。
  清世祖顺治三年至十二年(1646—1655年)郑成功军与清军在漳州至海澄进行拉锯战,漳州城民屋俱折毁,被郑军用船运木石于厦门。顺治十三年(1656年)六月,郑成功守海澄部将黄梧献城降清,被封为“海澄公”,镇守漳州。康熙十二年(1673年),漳州丽华斋魏长安精制“八宝药膏”(今八宝印泥)问世。道光三十年(1850年),建立反抗清王朝统治的组织“闽南小刀会”。咸丰三年(1853年),闽南小刀会起义。同治三年(1864年)九月十四日,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攻占漳州城,次年四月二十一日被清军打败,军民伤亡,房屋财产损失惨重,是年为甲子年,史称“甲子兵焚”。
  清宣统三年(1911年)九月二十日(11月10日)晚,同盟会朱润卿等携带铁烟罐伪称炸弹,胁迫狱吏开监尽释囚犯。11日,同盟会陈兆龙、林者仁与哥老会张仪等到漳龙道公署,卸下龙旗,在孔庙明伦堂升起同盟会旗帜,宣告漳州光复。
  1918年8月至1920年8月,在孙中山先生倡导与支持下,陈炯明在漳州建立闽南护法区,实行整军经武,刷新政治,兴办教育,拆城墙,修街道,建公园,筑公路,发展交通邮电,振兴工商贸易。1926年11月10日,北伐军东路军总指挥何应钦抵漳。
  1932年4月20日,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27日成立闽南工农革命委员会。5月28日,红军主动撤离漳州,胜利回师中央苏区。
  1933年11月,国民党十九路军发动“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漳州为龙汀省人民政府首府。翌年1月,“福建事变”失败。
  1949年9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九十二师会同闽粤赣边纵队第八支队解放漳州城。1951年6月1日,成立漳州市。新中国建立后,开展剿匪反霸、镇压反革命运动,巩固新生政权。进行土地改革,消灭封建剥削制度。1952—1956年,进行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1958年起出现高指标、浮夸风的“大跃进”和“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后又遭受三年特大的自然灾害,给人民造成困难局面。1966年,“左”的思潮泛滥,全国掀起“文化大革命”运动,漳州市人民深受其害。1976年江青反革命集团覆灭,拨乱反正,重见生机。1979年,漳州市委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经济上来。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开放市。7月20日,漳州市升为地级市,实行行政体制改革,原漳州市改设芗城区(城区5个街道、郊区4个镇)。1985—1995年,区委贯彻执行“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方针,制定各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发扬“团结、求实、奉献、创业”的芗城精神,取得全区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正在为全区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地区、人民生活达到富裕水平而努力奋斗。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记述了漳州市文史资料,其中包括概况、历史遗迹、石雕牌坊、名寺古塔、名人古墓、烈士陵园、革命遗址、中国女排丰碑、名优特产、地方艺苑、花果之乡、侨台关系、风味小吃、民俗风情等。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让更多的海内外同胞和友人增进对芗城的了解,我们编纂《芗城风物》一书,敬请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冲题书名。它溶历史、古迹、文化、风物于一炉,对于帮助了解芗城的历史与现状必有裨益。

阅读

相关地名

芗城
相关地名